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 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 心理 健康知识 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2:《试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 渠道 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 总结 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3:《试论中职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在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职生被贴上自卑、懒散、文化基础差、 学习态度 差、行为习惯差等标签,自曝自弃混日子是不少中职生的常态。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走向成功?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部分是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无可奈何上了职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自惭形秽,做事信心不足,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久而久之,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社会、学校,对其约束较多,于是,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行我素,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 3、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进 入职 业学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有真心的好友宣泄情感,但又怕受到伤害,所以主动性不强,且缺少基本的交往知识的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4、 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容易感情用事,有时凭着一时冲动做出鲁莽的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不能控制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寓心理辅导于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团队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 篮球 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班主任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中职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放纵自我的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班级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设优美的班级环境,如粘贴 名人 名言 ,开设“班主任信箱”等。其次,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再次,班主任应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 规章制度 ,营造积极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3、渗透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态度,要善于鼓励学生,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 教学方法 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利用周记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中职生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通过定期查看学生提交的周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注重打扮了,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笔者在她的周记本上发现她辞不达意,心事重重。于是笔者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表示理解和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学生对所遇到的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5、用爱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被自卑困扰,会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中职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设身处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中职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真诚感化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后进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面临更大的是竞争和压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挫折、压力、紧张、烦恼、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巧妙地化解外界矛盾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 经验 教训,因时、因地制宜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203 浏览 3 回答
99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320 浏览 2 回答
120 浏览 2 回答
345 浏览 4 回答
193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2 回答
348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261 浏览 2 回答
342 浏览 1 回答
158 浏览 4 回答
228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