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作文”的问题,我想重点介绍写作方法,而不是直接提供文章。练习写作,关键是掌握写作的方法,这样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什么样的“节日作文”,都可以准确把握方法步骤。在最后,给大家提供元宵节的素材。
有了方法与材料,再结合自身对元宵节的认识,那么,一篇“元宵节”作文就不难写好。
一般来说,不管是班级教学还是入学考试,都不会直接用“元宵节”作为题目的,因为这个题目太大,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
但是,可以这样去出题:以“元宵节”为作文的一个范围,由学生自由命题。这个属于“半命题作文”,或者说是“半自由命题”。这个只是提供了作文范围,需要学生自己确定写作范围,并据此拟定合适的题目。
那么,学生如何去写好这样的半命题的“元宵节”作文呢?
其步骤大体如下:
第一步是审题,也就是确定作文的写作范围、写作中心、作文题目。这个要看自己对元宵节了解情况而定。如果你熟悉元宵节的由来,你可以命名《元宵节的由来》;如果你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可以命名为《元宵节的习俗》。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属于说明文了,只要实实在在把基本情况写清楚就行了。如果有元宵节故事,就可以写记叙文,题目可以是《快乐的元宵节》《元宵节二三事》《难忘的元宵节》等。
第二步是拟定提纲。通过审题、定题后,把要写的全部内容以及采用的结构,先行在头脑中勾画一下,也可简要记一下,即使不记下来,脑中也要有数,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就会结构清晰,内容完整。
第三步是动手写作。就是按照自己确定的题目与提纲去写,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对原定的计划稍作变更,但不宜大动。
第四步是通读完善。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全部读一遍,发现问题都及时进行完善,包括修改错别字、标点。
当然,也不排除会直接出题为“元宵节”的,这个题目很大,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明确写作重点和范围,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也就是说,如果真的遇到《元宵节》这样的题目,那就按照上面的几个步骤,首先把题目进行“化简”,也就是确定写作重点。如果什么都写到,那就没有重点了。
(一)元宵节简介: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灯节”“上元节”。虽然叫法不一样,但都是指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的节日。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源自道教。道教将正月十五日定为道教三元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生日,这正好与元宵节的日子相同,所以,正月十五既是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二)关于“元宵节”来历:元宵节起源于西汉。周勃、陈平等在正月十五日夜平定诸吕之乱后,拥立汉文帝即位。汉文帝每到正月十五之夜都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古代把“夜”叫作“宵”,把正月”叫作“元月”,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之夜定为元宵节。
(三)元宵节习俗: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
一是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元宵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二是闹花灯:
始于东汉的汉明帝时期,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元宵节也因此称为“灯节”。闹花灯习俗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祝福人间太平的美好愿望。
三是猜灯谜
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舞狮子
这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盛于唐朝。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顺,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四)元宵节名句
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首诗生动再现了唐代元宵夜的盛会。元宵节的夜晚,漫天火树银花,城门铁索桥梁全部可以通行,街道上人潮涌动,月光照着行人。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中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几句名句是写元宵节观灯情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