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纳闷,许多科研项目耗费的经费很大,动辄上千万,甚至百亿的都有,可是这些科研项目的成果最终都会被发表在一些国际杂志上,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看,这看起来不是血亏了吗?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科学和科技。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科学实际上就是类似于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类学问,你看,这些理论在现在全世界的各个高中、大学都在教授。甚至牛顿当年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书店就能买到。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全人类的智慧集合。
至于科技,那就完全不一样。科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子弹,芯片,卫星。他们有具体的用处,而且常常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机密。
所以,科技是有国界的,而且科技实力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原子弹,芯片这些国家级别的科技都是机密,这些是不会去发表国际杂志的。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科技都是不发表的,也会有一些发表。国际上的惯例其实是依靠“专利”来保护技术。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之前就是一个三级专利员,每天的事情就是看一些科技专利。
由于一些科技是国际级的机密,这也使得研究这类学问的科学家成了抢手货。比如,二战期间,德国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苏联和美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就去抢人。美国的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就是德国人。
那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科学就不能像重要的科技这样不去发表?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的自我封闭都会导致自己落后。“科学”这个东西尤其如此。科学的前身是自然哲学,而自然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现代科学则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和牛顿的时代。在当时,学者们就集合成一个团队,也就是早期科学院的雏形。他们当时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在公众面前宣读自己的最新成果,然后由同行来评判这个成果。
发明权之争当时,学者们常常会因为发明权的问题引发争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他和胡克因为万有引力发明权吵过,他和莱布尼茨因为微积分的发明权也吵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科学界逐渐认可的方式就是谁先发表论文,谁获得发明权。比如,客观上说,牛顿要早于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但是他没发表,而莱布尼茨先发表了,所有,在微积分的发明权上,两者被并列了。这事要放到现在,很可能就是莱布尼茨独享发明权了。
同行评议在科学研究这个领域,其实是鱼目混珠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科学的发展是累加式进行的,说白了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学问。如果前人的研究都搞错了,那后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学问,那也一定会错了。所以,要保证科学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尽可能确保正确性。于是,就需要引入一套合适的机制:同行评议。
说白了就是,学者发表自己的论文,然后大家来找茬,尽可能去挑错误。于是,期刊杂志应运而生,他们承担的职责就是提供一个平台,方便学者可以发表和查阅。如今一个重要的论文,除了期刊的编辑层层审核,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在该领域的重量级学者也可以查阅到,他们可以来帮忙识别论文是不是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尽可能确保科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学术交流在发论文和审论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学术交流的过程,科学的发展十分依赖交流。还说回到牛顿,牛顿因为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使得英国的数学圈和欧洲的数学圈不再进行交流,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的数学圈地位一落千丈,直接把学术中心的位置拱手让给了法国。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就发现,发表论文不仅仅是告知其他人自己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确保自己的贡献被世人所承认,这样也能够同时了解到自己领域内最前沿的发展。所以,我们才说科学是无国界的,它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也不能忘了,核心科技是有国界的,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