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的焦头烂额,忙里偷闲,正好临近年底,就随手看了以下我们研究领域(环境领域,涉及环境微界面,水处理,新型吸附剂等)内各种期刊明年可能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as of DEC/10/2019):IF(estimated)=(citations in 2019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2017-2018)/(number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2017-2018).目前结果如下: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Research Engineering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 Pollution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Science: Nano 如有遗漏可跟帖指正,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结论可供参考:1) 环境领域总体影响因子明显起来了,应该和最近环境领域的研究明显增多有关;2) 三大出版商而言,对影响因子的操作 ELSEVIER > RSC > ACS;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我有一篇2018年八月web published的STOTEN, 结果issue已经是2019年,ELSEVIER期刊会普遍提前半年online以增加引用率。 当然,也和刊登的文章内容相关(譬如偏材料方向等)如我本人EST,ACS AMI,都有发表,感觉前者明显对novelty的要求高一些;3) 传统学科 如物理化学颓势尽显,譬如Langmuir,JPCC两个期刊居然还一直在3,4左右徘徊,简直了,这两个期刊发表难度不亚于ACS AMI,结果影响因子不到后者一半,甚至没有STOTEN高。。。最后,影响因子不能说明一切,比如EST影响因子还不如JHM高,距离CEJ更是差了3分多,但是肯定大家更认可EST。Langmuir和JPCC两个传统物化期刊发表难度要比JCIS和STOTEN要来的高,但是影响因子才只有后者的几乎一半。。。未来影响因子该如何讨论,真是值得大家商榷 (强烈呼吁中科院分区多多参照一些专家意见)。当然对于真的想做科研的人来说,主流学者还是认可老牌期刊。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以及青椒而言,影响因子等作为学生毕业/评奖和老师评绩效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希望大家投期刊的时候有的放矢。更好的就是希望评价体系专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