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袁隆平仙型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神五的成功升天; 体育:刘翔,郭晶晶,张仪宁等运动健儿的奥运夺冠,2008年申奥的成功; 陈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真冰]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滑冰界开始出现强人 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 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月12日上午,随着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的逼近,下派张溪村的干部王胜才同志参加了全乡的抗台防汛紧急动员会议后,按照会议精神和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到自已所驻村同乡驻村干部一起切实采取了一系列的抗台防范措施,制定相关的应急抢险方案,对张溪村的抗台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同时紧急带领发动村干部群众对自村的山塘水库、在建工程、危房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尽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力量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力求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奋斗在一线的下派干部和乡驻村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士气,增强了大家共同抗击台风的信心。 晚7点多,台风正式“光顾”我乡,这是一场生命与灾难死亡的较量,胜才同志同乡驻村干部一起冒着狂风暴雨在张溪村巡查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勇当先锋,坚持奋斗在抗洪一线。随着张溪港水位的不断上涨,雨量的不断增大,他查觉意识到灾情越来越严重,处于溪一旁的民房都极有可能被凶猛的洪水冲毁时,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同乡驻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进行了紧急大动员,及时疏散村民并组织他们向靠山的安全地带转移,当他们最终将一户不愿转移的群众通过做思想工作转移撤出房屋不足5分钟时,房屋就被洪水和山洪冲垮了,被安全转移出来的群众眼中噙满了泪水,他们在为洪水冲毁家园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下派干部和乡驻村干部的感激愧疚之情,说:“要不是下派干部和乡驻村干部救我们,我们早就送命了,是他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满脸疲倦,声音都喊沙哑了的胜才同志和乡驻村干部在这一刻露出了欣慰的一笑……8月12日的夜是一个不眠之夜,王胜才同志整夜都未有合眼,他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首先想到的是全村群众的利益,在关键时刻体现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冲锋在前,率领全体党员干部奋斗在抗台救灾第一线,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张溪村夺取了抗洪的阶段性胜利,全村除几间民房被冲毁外,无一人员伤亡。 台风过后,王胜才同志又及时深入到所驻村指导灾后抗灾救灾工作,认真核实灾情,摸清情况,他走访慰问了张溪村受灾的所有灾民,积极鼓励灾民做好灾后自救工作,对有困难的群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不是下派干部帮助我们,我们都不知道怎样度过难关了!”这是广大群众用最朴质的语言道出了对下派干部王胜才同志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针对张溪村后山的山体滑坡导致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王胜才同志多次到实地检查,并及时采取措施去排除有关险情;针对村里被洪水冲后的脏乱环境,他同乡驻村干部一起组织村民对全村的环境开展大清理,并进行了全面的消毒,努力防止灾后疫病的发生。 在这次抗洪救灾之危难中,下派干部王胜才同志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大力发扬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的、大无畏的精神,为我们的党旗增光添彩,使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永留在群众心中!-----------------------------------------------------------------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1915年徐悲鸿再次赴沪,在友人帮助下,在“暇余总会”(当时的赌场)一隅借住,刻苦创作,同时到夜校学习法文。他画了一匹马,寄给审美书馆馆长高剑父。其弟高奇峰十分赞赏他的画艺。这时,徐悲鸿虽考取了震旦大学,但无钱进学,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资助。后又结识了康有为,得有机会观摩康所收藏的碑帖。并在艺术观上也受到康有为的影响。1917年徐悲鸿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秋返北京,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结识陈师曾。1919年赴法留学。在著名画家达仰的画室学习素描,1921年去德国,就学于画家康普的画室,次年归巴黎。1925年经新加坡回国。第二年春,他再去巴黎,又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临画,游历瑞士,意大利。 1927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33年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利时、意大利及苏联展览。抗战时期,将自己作品带到南洋,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展览,并将全部收入捐献给祖国难民。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徐悲鸿和一批著名教授去南京,遭到徐悲鸿拒绝。解放后他被邀请为中国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全国政协代表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52 年在病中,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献国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岁。 国家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他一生创作作品达数千件,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於他写马的画卷。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 -----------------------------------------------------------------童第周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职。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走入奥运场馆,倾听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看着一座座北京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拔地而起展现出的亮丽身姿,京城已被日渐浓厚的奥运气息笼罩,一座融汇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奥运城市正在形成。在北京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中,在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中,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的态度,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为依托,努力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不但创造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物质遗产,也形成了宝贵的精神品质……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近期的奥运工程建设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被各位工程建设者闪光的奥运精神所感染。点滴细流,汇成江海,点点星火,可以燎原。五种精神在奥运筹办工作中蔓延,汇聚成耀眼而夺目的奥运之光。 一 走进灯火通明的国家体育场工程施工现场,总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人随时出现在各个施工作业点上,他就是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国家体育场项目总工程师乔锋。 提起乔锋,同事们不禁一阵唏嘘:申奥成功之前,乔锋已经在日本留学、工作了7年,在工程监理界小有名气。而在"鸟巢"开工之日,他却放弃了日本的高职高薪,携家带口义无反顾地回到北京,投入了"鸟巢"工程监理工作。 提起乔锋去留学,还是1993年夏天的事。北京申奥失败后,乔锋心里充满了失落。想着已成泡影的2000年北京奥运会,他叹息着自己没有福气去修建奥运会场馆。在机场,乔锋许下两个誓言:10年内我一定要回国;申奥成功,我也要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所学的一切。 2001年7月13日,他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如今他已经回来,在"鸟巢"工地上干了三年。看着"鸟巢"崛起,乔锋的笑中带着几缕回味:我回来,就是为了报效祖国。 乔锋是个体育健将,曾经希望能像刘翔一样,披着国旗环绕赛场,向世人展现中国的发展与富强。有人说,乔锋回来真傻,领着相当于过去十分之一的工资,却投入了十倍的热情。但是乔锋笑了--他的心里,有国旗;他在心里,披国旗。 二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是北京奥运会最具特色的场馆之一。经过广大建设者两年的紧张施工建设,日前已竣工并交付使用。2007年8月8日,水上公园将借世界赛艇青年锦标赛公开亮相,打响2007年"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的第一枪。 驻足这个全球惟一集静水场地和激流回旋场地于一体、北京奥运会绿化率最高的比赛场馆,人们不禁要问:在短短的两年内,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片荒芜河滩变成了如今这风景如画的水上运动天堂? 也许从场馆建设者身上,您能看到答案。 赵万江是场馆路桥施工单位现场指挥,施工队伍进场两年来,休假日总和还没超过半个月。由于路桥施工的特殊性,他每天要围着施工现场绕4至5圈,一天就是将近30公里。今年6月14日到17日,为了满足工程工期进度要求,赵万江又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连续奋战4昼夜,完成了场馆内部全部道路最后一遍油面的铺设任务。 像赵万江这样全心全意扑在工地的建设者还有很多:项目经理张君亭的父亲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已经两个月了,但是随着工程进入收尾和竣工验收阶段,他始终坚守在现场,只能在夜深人静后去陪陪父亲;项目经理程飞虽然家住通州,但是为了不耽误工作,两年来吃住在工地,4岁女儿哭着打电话问他:"爸爸什么时候回家",他次次都只能狠心挂上电话…… 三 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是奥运工程的中枢办公机构。百八十人要面对的是31个比赛场馆、45个训练场馆和5个相关设施、62条道路和4座桥梁等100多个项目。自从2003年年底投入工作以来,每周6天工作日的作息制度从没改过。到了工程后期,很多人甚至自动放弃了休息日。 也许用"动静结合"形容他们的工作最合适。坐在办公室里时,面对着紧张的文案工作,人人埋头忙着自己的事情,无暇说话。走出办公室,他们面对的是嘈杂的建设工地,有时即使是大声说话,对方也听不清。好多人天天带着满脑子的数据和一副哑嗓进入梦乡。 安全质量部的同事们经常给副部长韩钢“提意见”:工作没有时间观念。自2006年10月接手这项工作以来,别人给他总结了“三个没有”:没有一天不早来晚走,没有一顿饭是按时吃的,没有正常时间下过班,加班经常超过深夜1点。韩钢说,安全、质量对奥运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在他的带领下,虽然安质部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但是大家都没有退缩、没有牢骚,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技术部在部长丁建明的带领下,结合奥运工程建设的特点,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编制了对业主及参建单位的工作要求。在新建、临建场馆及相关设施等重点区域及工程中已落实或正在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625项,其中126项具有较高的水平,并对其中40余项重点培养的亮点及示范项目,给予了奥运专项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落实将为全国建筑领域树立典范,在工程建设领域留下一笔宝贵的奥运物质遗产。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徐波说,市委书记刘淇提出的五种精神,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心无旁骛地决战在奥运工程建设第一线,接受各项艰巨任务的挑战。 四 2005年6月开工至今,位于北京工业大学东南角的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不声不响地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穹顶钢结构建设:内层直径93米、外层直径98米的穹顶,再加上两侧悬挑出来的两翼,其用钢量不到1200吨,相当于每平方米100公斤。 也许您从这组数据中就可以读出,工大馆穹顶虽然面积很大,但是非常轻。 博士研究生刘学春仍旧记得去年的实验。两个月下来,模型实验不仅证明了体育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表明,取“轻”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为了让受力更均匀,工大人在穹顶结构中,将环索和“渔网”交叉点的“死扣”改成“活扣”。而“活扣”的做法,就是将固定节点分成两半,顶部固定的部分开凹槽,而底部的一部分则做成半球状。两个一套,受力性能更好,对建筑来讲更安全。 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一本用来规范预应力钢结构的技术规程,借着建设工大体育馆这个难得的机会,张爱林和同事开始边干边写。2005年10月,钢结构专家聚集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张爱林在会上推出了技术规程初稿和万向可调节节点。会后,老专家拍着张爱林的肩膀:“你们工大给中国钢结构发展做了件像样的事,真是不易啊。” 按照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对赛场的要求,北工大和负责空调系统的华南理工大学要达到这些条件:8月盛夏,一个7000多人的体育馆里,恒温26摄氏度,而送风量不能超过每秒米。 空调系统肯定改不了,要改只能改出风口。华南理工大学提出了“化整为零”的送风方法。将空调出风口设置在每名观众靠背的下方,每两座有3个出风口,全场观众席共设置了9000多个出风口。观众入场前,先大风量降温,再用小风维持26摄氏度的温度。 五 站在如地毯般厚实的曲棍球赛场场地内,住总集团奥运项目部支部书记李新荣看着完工的球场,想起3个月前面临的困境:“当时市政和场内施工同时进行,满场都是坑——很多工种只能穿插作业,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真让人急得心里着火。” 在曲棍球赛场项目部里,16名管理人员中有13名党员,他们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都劳动奖状和首都经济创新先进班组奖状,谁都知道,王兴光青年突击队队员都特能吃苦、能攻关,干活又好又快。遇到这种不出活的情况,可真够让人憋屈的。 4月1日是个星期日,但对曲棍球赛场项目部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休息日了。晚上6点多,在曲棍球场工地旁临时搭建的生活区会议室里,项目部里的党员面色沉重地围坐在一起。有的人手中点着烟,却一口都没有抽。 王兴光随手抽出一个小本,写下了面临的问题:67家采购单位要进场,26家专业分包商要进场,7家劳务要进场……各方面都要进场安装,而距“好运北京”系列赛前交付使用的期限,已经不到4个月了。 “工期已经很紧了,工作量太大。工序太多,已经排不下了。”面对这么短的工期,这么烦琐的工作,执行经理牛小圈挠了头。他是个公认的硬汉子,多大的施工难题他也没服过软。不过,这次他深感压力巨大。 尽管如此,大家在潜意识中非常明白,根本没有退路。项目总工程师彭爱京狠狠地抽了一口烟,戳在烟缸里捻灭:“排不下也得干!我就不知道有什么是咱们干不了的事!” 支部生活会转身变成了攻关专题会。3个多小时后,人人都像打了强心针。在随后的施工协调中,项目部想出了一个取巧的方法:在每个工序进来以后,都挑一个功能用房施工,做出“样板间”,项目部再根据施工的时间和条件算出最合适的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序和进度。 作为具有奥运工程代表性的“鸟巢”,通过建设者的双手编织了中国人民热盼奥运的美好蓝图,它的铮铮铁骨也树立了奥运五种精神的丰碑。这五种精神就是奥运精神的生动体现。有了奥运精神,北京就一定能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