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设置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在不断的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除此之外,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掌握好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先提高他们的基本体育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智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学生不断锻炼发展出来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并且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来不断的根据游戏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向,并根据不同的游戏来发挥学生的自我想象力。由于体育游戏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体育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柔韧感,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三、运用体育游戏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率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正确的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效率提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动作技能,来设置教学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在动作技能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开展体育游戏,要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悉以后再开展体育游戏,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练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再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篮球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更加具备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四、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一般存在负荷大、难度小和较为单调的问题,因此,采取体育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想要发展学生的退步力量,教师可以采取蛙跳和立定跳远的方式,两人一组的来进行混合比赛,想要发挥学生上肢力量的话,可以开展推人游戏、推小车的游戏来进行训练。在这些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游戏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运动量的控制,避免出现负荷较大的问题出现,采取安全的措施来使学生达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体育游戏,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内容,增加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在不断的体育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发展。
音乐课程的文化性建构无锡教研中心 李凯作为国家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实验区之一的无锡,在几年来的课改实验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实验经验,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实施作出了应有的先导性贡献。在此,笔者就近年来无锡市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性建构谈几点思考。一、课程理念的文化性建构,着重实现三个转变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音乐新课标理念的认同、内化,就不可能真正落实新课标。在这样一个清醒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学习新课程的重要策略:以音乐教学中教育观念文化建构为基点,以学习、解读、内化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操作平台,推动教师实现学科教学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我们在着力抓好多层面、全方位的音乐专职教师的新课程普适培训的同时,举办专家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开放式的学术研讨交流,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在走出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定势中,逐步形成音乐教学新的课程思想和观念文化。其次,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的坐标,转变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课程由忠实执行取向转变为创生建构取向。新的课程改革则提倡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教学的主人。为此,我们在组织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中,通过专家报告推介典型,传统课例会诊等方法,打破教师习以为常的平静状态,激发教师重新调整自己专业发展的坐标,要求教师带着音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学习与思考。积极通过与自己、与同行、与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寻找专业水平、能力与新课改要求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推动专业角色的转变。第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音乐新课改实验中的关键。在学习、解读音乐新课程理念中,我们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与方法,分析利弊得失,以激发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的内需动力。如把传统的备课改为“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求教学过程的精、活、动,有效利用和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广阔天地。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结论评判”等做法,给学生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学习空间,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的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乐趣。二、课程实施策略的文化性建构,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坚持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成性教学,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这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有着积极的意义。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至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那种片面强调“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或取代必要“预设”的做法是一种新的思维误区。为此,我们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鼓励教师科学施教,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根据课堂具体情景作必要的调节、修正,甚至大胆地创造。在批判机械性“预设”的同时,摒弃以生成为时尚的随意性生成倾向,使课程实施行进在有序、科学的轨道上。2.确立科学发展思维,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也是建立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任何割断历史、全盘否定“传统”的思想都不是科学正确的。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或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理念,盲目追求音乐课堂的热闹,而全盘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值得弘扬的东西,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状况都是有悖新课改思想的。如以往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识谱、视唱,并将它作为孤立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固然背离了教育的宗旨,但如果完全废弃基本乐理知识的传授,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需继承,只是在音乐知识的难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要进行“创新”,如识谱、视唱等知识的教学,不能与音乐作品的感知割裂开来,而应融于作品的听、唱、演、奏的过程中,成为音乐情景体验、审美、鉴赏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化为学生知识、经验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使音乐新课程构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和实践。3.增强学科综合意识,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音乐新课程较之传统音乐教材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强调多元艺术的结合。音乐新课程的这~变化,要求广大音乐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思维,增强学科综合意识,认真处理好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多元融合。在音乐新课程实验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音乐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不顾需要,硬性穿插一些与当堂音乐内容缺少内在联系的内容或手段,使课堂教学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上缺乏统筹意识和整体把握,随意性较大。针对“为融合而融合”的问题,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鼓励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同时,巧妙安排多元艺术的整合,追求音乐与多元文化综合的和谐、自然和无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实践平台。三、课程目标的文化性建构,着力三项能力培养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目标之一。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通过听觉通道获取感知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感知能力是对音乐作品理解、欣赏、审美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与技能,如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但这不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全部。因为“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领域,学生在这个领域中将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加德纳语),对音乐的感知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落实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目标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操作途径,来建立学生对音乐感知的通道。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辨别、体验中西方音乐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存在的差异,以及同一音乐题材因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心灵体验等比较中,感知中西方音乐在表现时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就音乐学科本身来看,它是~门创造性最强的艺术门类之一,它对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的音乐创作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以及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二是教育者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结合多种艺术教育形式,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其创作欲望及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形。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将音乐欣赏与适当的艺术实践及创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创作意识。譬如让初、高中学生为某一段音乐填词,或为诗歌、散文、舞蹈、图画选择或创作相应的乐曲、乐段。在低年级学生中,要求学生在欣赏某一乐曲后,根据主题音乐创编音乐故事,表演一段舞蹈,或用线条画出某一生活情景等等,来激活想象和创作热情,增强创作意识,培养创新品质。此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音乐主题内容,自主收集,选择相关的音乐资料,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赏,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音乐反思能力。从元认知理论来解读音乐反思能力的含义,不难看到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的反思能力实质是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理解。即自己是否理解了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否了解了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否体验到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效果等。如有些学校利用校园电视网举办音乐欣赏专题讲座,介绍、赏析、讲解有关音乐作品;利用校园橱窗,开辟“乐海拾贝”专栏,向学生介绍音乐家、作曲家等有关知识,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利用班级黑板报,不定期刊登学生赏析音乐作品的体会文章,举办以音乐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歌曲接唱、知识抢答、作品品评、问答笔谈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理解,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即反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四、学科科研中的文化性建构,注重三点引领l.研究策略选择上的引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留给教师广阔的创作空间,教师不仅要通过个体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有赖于教师群体形成的“学习文化”,教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合作、经验的分享。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音乐学科教研中,加强和促进了教师群体合作文化的建设,引导教师由独立走向融合。如构建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创建合作坦诚、理解包容的教研文化。举行校际、校内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展深度对话,促进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通过教师上研究课、教研员上下水课等形式,使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建立一种坦诚无私、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科研伙伴关系等,有效增强了音乐教研的团队意识,促进了科研合作文化的形成,为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科研价值取向的引领。有效的学校教科研应以问题引导研究,应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困惑和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能力为价值取向。而实际的教科研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校虽都建立了教科室,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但这些课题的研究却离课堂很远,离教学实际很远,针对教科研的这一倾向和偏差,我们积极破除学科科研的神秘感,在建立研究课题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个人研究课题,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开展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注重实践性反思,使内隐的、个性化的实践经验情境化、理性化和显性化,使教学研究真正着落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3.教学研究方式的引领。传统的教研工作,往往以活动取代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层层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评比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而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局限在具体教学行为而缺少对教学问题的剖析改进和行为跟进,缺乏跨学科、跨年级的沟通和整合,因而容易造成教研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为此,结合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情况,我们努力促进学校、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和推进以音乐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从更多关注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到更多关注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强调研究知识的传授方式到注重研究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引领教师学习和掌握现象观察、资料选择、数据分析、逻辑判断、操作实验等重要的研究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为一种文化建构,无论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等,都是一种新文化建构。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音乐欣赏论文包含民族音乐,西方音乐等音乐欣赏相关论文...摘要:本文谈了音乐及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谈了我校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举措。对非艺术专业...
312 浏览 4 回答
330 浏览 6 回答
111 浏览 6 回答
217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5 回答
147 浏览 7 回答
154 浏览 2 回答
296 浏览 3 回答
322 浏览 5 回答
264 浏览 2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6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118 浏览 1 回答
156 浏览 4 回答
182 浏览 2 回答
229 浏览 7 回答
99 浏览 7 回答
244 浏览 4 回答
317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2 回答
260 浏览 5 回答
83 浏览 5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30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