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工作总结吧。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上网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势:
1.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孩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使得教学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2.“直播回放”这一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准时参与听课,或是参与其中,但重难点知识不能够一遍突破这一问题。
3.线上有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如课件,微课等),有利于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不足:
1.硬件上的不便。手机上的“钉钉”直播时实现不了“屏幕共享”,学生看不到课件的播放。
2.线上教学教师面对的毕竟是一堆冷冰冰的“设备”,不能和大部分学生很好的互动,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去调整授课步调。
3.在作业批改上不能做到与学生“面对面”,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够及时。
庚子之初,新春佳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非常时期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各个岗位的一份子都竭尽全力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秉持着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吉林大学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于宝君也和同事一起开启了自己的网络在线教学之路。他深知这是师生教法创新、学法改革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疫情之下,网络之上,初次尝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授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在线教学的尝试
在线教学中可利用的平台很多,除了我校合作的超星等之外,还有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等多种平台可供选择。到底选哪个平台,成为首先要抉择的问题。从2月4日收到学校的通知开始,于宝君老师仔细分析了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过程的需求,逐一尝试、筛选直播平台。先后试用了超星、Zoom、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10余个平台。与家人一起逐一试验。初步选定了腾讯课堂作为主播平台,并以课堂派作为备用平台。
为了确保所选的平台经得起考验,于老师特意提前主动联系学生,在2月10日组建了课程群。并在2月15日、23日先后进行了两次试课。并根据试课中反馈出的问题,形成了书面的在线教学方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线授课方案》。在方案中,详细地写明了在线教学所需的平台及注册方式、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后答疑、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努力,2月24日的开学第一节课,于老师和60名同学圆满顺利地完成了1小时40分的直播授课,确保每一个同学做到了 “停课不停学”。
二、在线教学的总结
24日开课第一天,学生和老师都充满了期待。因为前期的充分准备,第一堂课的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课程直播过程顺畅,课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求助,师生联系更加紧密。这也触动了授课老师对网络在线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虽然这次进行在线教学本是因疫情之需,暂解决燃眉之急,但相对传统教学,它也有着传统单纯现场教学中缺少的教学优势:
1.开课前的师生沟通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课前准备,提升了授课的效能
此次在线教学,在开课之前,借助QQ群和直播平台,将课程的介绍、学习方法、需要安装配置的软件等内容提前介绍给学生,并且通过远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个别学生安装配置开发环境。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效率和效果都有明显的提升。
2.及时、有效课后辅导答疑,拉近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次直播课程结束后,老师安排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学相关内容。下课后,就开始有学生通过QQ咨询学习中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文字回复、远程桌面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3.准确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方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
第一节课后,老师布置了自学第二章中的一节——“Java基本数据类型”的课后任务,第二天,信息系统专业18级的张荣芊同学通过QQ向老师反馈学习感受“因为有C语言的学习基础,整个第二章自学起来感觉都不困难”。老师迅速地根据这个反馈意见,通过QQ群要求大家自学整个第二章,并在周五之前,通过投票的方式,反馈这一章中每个主题掌握的情况。进而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地调整讲课内容和课堂计划。
三、在线教学的个人心得
1.做好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第一次试课时候,同学反馈,听老师讲课有杂音,于宝君老师意识到需要专业的设备才能保证授课效果,于是购买了直播用的麦克。还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购买了数位板,用于授课中的板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直播的效果。
2.要认真选择和测试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是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核心技术支撑,所选的平台要有能够提供充足服务资源的能力。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到底哪个好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征选择,并且要对拟采用的平台进行充分的测试。在第一版的《授课方案》中,选择了某在线教育平台作为直播的备用平台,结果在第二次测试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直播便中断了。因此,我们在选择直播平台时,一是要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二是对所选的平台,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进行两轮以上的测试,把直播中断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3.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设计好书面预案
影响在线教学过程的因素要远多于现场教学,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超载、网络情况不均衡等,都会严重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第二次与学生试课中发生的直播中断,让老师意识到原有《授课方案》中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存在不足,于是完善了异常处理的机制。每个班委托了1-2位学生监督员,作为在线直播异常时的通讯联络员,一方面通过电话提醒老师,另一方面将后续的安排传达给同学。这些异常情况处理的安排都写到《授课方案》中,公布给所有的学生,保证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处理。
疫情来袭,我们需要一份守望、一份觉察、一份理智:坚定必胜信心,做好防护,坚持学习,积极生活。“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共同战“疫”,期待花枝春来,山河无恙。
今日做法:
1.上午:计划按昨天已经确定下来的流程走,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昨天用高老师的电脑直播名师视频很流畅,谁知今天高老师电脑开不了机,临时换倩倩播,倩倩的电脑直播又太卡,只好结束。
教研组再次商议,通过度娘的帮助,居然把视频下载下来了(大家需要下载的也可以搜索百度下载方法),就跟我们录的视频一样。解决了我们今后一个大难题。
2.下午:彻底吸取直播太卡的教训,把下午需要解答的问题也录了个视频,放在群里播放。
优点:
1.每天上午、下午上课提前把上课流程发送给学生,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大部分同学已经会使用家校本本提交作业。采用了由丽的方法,家长发一张图片,我就撤一张图片,并私聊家长,通过家校本发。
问题:
1.没有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预案。
2.下午录制的视频,教研组成员没有充分教研,只看了个开头能播放,后边出了一点问题。
改进方法
1.凡事要提前做准备,如果昨天就能想到试着把这个视频下载下来,并且去想办法解决,就不会发生今天的问题了。
2.教研组一定要做到逐题商议,逐题教研,做到精细准。
网上教学开始一周多了,现在是第二周。刚开始的前几天,对于我来说:忙、累、慌乱、还有些不知所措。一天下来手机不能离眼,眼睛真的是又涩又疼,总感觉要给学生讲的内容很多,却又不知道以什么形式能更好讲出来,没有更好的方法。学校早一周就开始安排各年级教研备课,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几位数学老师,也是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但这种新的网络学习行式是第一次,大家还是心里没底,网络学习,对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第一周前两天的教学效果似乎并不太好,我们几个学习其他教研组和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更有信心。所以这周,感觉心里有数了,能更好的开展网上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注重上课过程,网上教学要有程序,有步骤。
由于名师同步课堂的教学课程和我们二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不符,我们就根据教材设定了自己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发电子教材图片,把讲课视频,自己制作的微课和名师的微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多看几遍,看的时候中间可以按暂停键。同学们在学习《平均分》这节课的时候,要求孩子们按暂停键,把提前准备的圆片和三角形,按照题目的要求摆一摆,分一分,分完之后再接着看视频。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的提出来,老师会一一解答。
二、 抓住教材重难点,通过视频会议和学生反馈互动。
刚开始找不到反馈练习题比较好的方法,钉钉直播好像又看不到孩子们,不知道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状态。我们学习了一年级的老师在钉钉群里开视频会议的方法,这样能清楚的看到孩子们,还能听到孩子们回答问题,直接和孩子们面对面。讲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反馈当天的作业情况,和孩子们形成了很好的互动,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记得开第一次视频会议的时候,我很紧张,提前把要说的内容写了下来,一条一条照着读,开完之后出来一身的汗。第一次我先点名,让孩子们学会开关自己的手机话筒,学会回答问题。给孩子们讲解防疫知识,要求孩子们在家学习的同时,注重体育锻炼,每天坚持阅读,开窗通风,生活与运动的合理安排。
三、认真批改作业,做到每天及时反馈纠正。
每天通过批改孩子们上交的作业,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家长们有些对优教信使的操作不熟练,作业提交率不高,有几个学生一次也没有提交过作业。我就逐个打电话询问情况,给家长们技术指导,争取让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能提交。当天的学习完成后我会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传到优教信使离线作业里。我一个一个检查批改,做的全对的同学评优,作业工整、干净、整齐的会推荐给全班,有错误的学生作业把它指出来错在哪里。当天作业要求当天完成,不拖拉,每天上交后及时看老师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错题。
这周孩子们的各项学习有序进行,每天的早读发音频,语文课的学习结合名师课堂,数学课的学习结合教材稳步进行,同时美术、音乐课也和名师课堂同步。学生每天的作业按时上传,我会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上我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再也没有刚开始的慌乱了。疫情面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加油!
一、线上教学的压力是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
第一次尝试线上教学,对教师来说有了新的压力,包括设备运行、软件使用、操作的熟练度以及新的课程设计和师生互动的多种考验,难免有一些紧张和慌乱。经过一周多的授课实践,基本适应了网络授课,并能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二、开课之后对学生听课状态的担忧一扫而光。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互动,发现学生都能紧紧跟住老师,及时做出反馈,并能主动与老师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很欣慰,也很感动。
三、我们可以把线上教学做的更好。
(一)由于网络授课难免遇到卡顿、掉线等问题,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做好总结,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补充知识,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和饱满。比如在下课时发布问卷,及时询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适当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让学生选择学习或考核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设定几种考核方式供学生选择。
(三)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合理要求。
在疫情期间,本着“防控、学习”两不误原则,我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了线上授课学习,现将本班语文学科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准备及签到情况
在市局组织授课前,首先我通知学生提前预习并朗读《安塞腰鼓》,并强调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及记笔记,中途不早退,不恶意刷屏等事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其次,我会将本课重点再次发起直播强调。为了提醒学生能按时上课,我提前在钉钉群里发授课链接,还在班级微信群里提示开课时间,并让学生在钉钉群报数来查看报道情况,今日准时报道人数30 人,迟到 8人,不到4人,报道情况很不好。
二、教学过程心得
首先,我及时跟进同步听课,卫秀云老师讲的这堂《安塞腰鼓》非常精彩,也是非常实用的一堂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能深入挖掘课本,先介绍了安塞腰鼓的起源、风格特色、风格韵律、特征、传承意义,我觉得这个非常关键,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更能深入地理解文章蕴藏的深意,不仅如此,卫老师还通过视频播放、教师范读,让学生朗读,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批注式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对字词句以及文章的主旨有了很好的把握,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般,像是观看者,亦或是表演者,真是酣畅淋漓,听完这节课,我觉得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跟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有关,更重要的是要勤于钻研,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教学经验。
其次,在我跟进直播过程中,通过自我摸索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渐渐熟悉了钉钉软件的功能以及操作流程,打破了时间、空间、区域的局限性,网络教学已深入生活,我深知,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们在这特殊的时期中,没有因疫情而耽误学习。但学生在报道时间、对老师提出问题的反馈上,一屏之隔,致使自觉性强的学生与无自律学生间产生巨大差异。
三、作业检查
每节课完成以后,我都会通过钉钉家校本中布置适当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对于抄写、摘抄笔记类型的作业能较快地、及时地提交,但对于背诵默写之类的作业提交的就慢些了,常常需要再三催促,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我会及时进行批阅,跟进辅导。之前在检查过关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发起直播,让学生申请连麦,有些学生过于紧张,导致背诵不流畅,还有的胆怯,一直在观望,这样半小时下来,仅能过关五、六人,后来我与台老师交流后通过拍视频方法提交作业,发现个别学生有作弊现象,真是见招拆招啊!
此次作业布置量很小,30分钟内完成完全没有问题,但截止21:50,提交作业人数为 32人,还缺10 人,很不理想。自晚上18:45直播课以后,让学生休息片刻后,我发起了短暂的17分钟直播,其中还展示了本次的笔记让学生摘抄,之后我就一直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不停地返回又查看,又是通知,又是视频会议,无奈电话通知,有的说忘了,有的不吭声,还有的竟然休息了,学生似乎已经麻木了。学生真的是自觉性太差太差了。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在无家长监管的情况下,不按时上线学习,或者中途离开,还有些学生不服家长管教,任意妄为,我还连线与该生进行了谈话,但似乎并不见效;还有些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无父无母,无人监管,自由散漫,不重视学习;还有些学生家庭中兄妹几个都要线上学习,再加上偶尔父母上班,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学习,虽有回放,但每节课都安排的扎扎实实,学生也无时间看回放,所以就导致不上线,迟到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
改进措施:
1及时在钉钉群发送直播课程链接,在微信群发信息,提醒学生上线。
2对懒惰者、不守时、不爱学习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重视学习。
总之,我会克服困难,竭尽所能做好在线授课工作。
这段时间线上教学工作,让我感受非常非常的多,现在回顾起来也认为自己实在是成成太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都在准备着,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下面我都需要坚持对学生负责,都需要坚持讲课,努力的去为学生们讲课,同时也打造优秀的学生,不辜负了学校的期望,得到学生的一个认可,也是我一直都在追求的东西,这段时间以来上网课的经历,我也总结一下。
首先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非常的不适应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上课方式,这对于我来讲也是某种程度,上面的锻炼让我看到了自己,还有这样的能力,当然,虽然说不方便,但是通过时间的积累,还是慢慢的适应了,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对着一个手机在讲课,我确实是感觉特别的尴尬,因为过去从来没有过这种上课精力,我虽然是作为一名教师,但同时我更加希望在教室里面讲课,有着三尺讲台,对着学生们那样的感觉,才是真正的上课的感觉,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对着手机讲课,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通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我还是慢慢的,缓和了下来,也坚持到了现在,虽然说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小插曲,也有很多的不方便,但是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我做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负责,也需要对自己本职工作有一个交代。
期间遇到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网速是一个很大的羁绊,在我讲课的时候,有的时候网速不好,也会导致卡顿,然后就延慢了上课进度,甚至有时候网络卡了,还是没卡,我自己也不清楚,让学生们上课起来非常的吃力,也让我讲课讲的非常吃力,这是遇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仅是我网速卡,有的时候学生那边的网速其实也有卡顿的时候,这就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强调,如果说有学生没有听进去,可以再私下问我一些知识点,我都会耐心的去解答,我知道有问题,我们就一定要去克服,去忽视不重视起来肯定是不对的,在大家的坚持下面,我们度过了这段时间以来的上课经历,上网课真的是让我感受很多,我也认为学生们在这样的上课方式下面也自觉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未来我一定会拿出像这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
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上网课对我而言无疑是种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尝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却让我十分重视网课工作的展开,毕竟相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自然不能够因为自己的退缩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此我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并使得学生们跟上了教学进度,只不过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对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鉴于缺乏教学设备以及网络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十分重视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无论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都能够提出来,通过相互间的探讨得出解决的方式并抽空观看其他老师的网课,这种方式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线上教学的各种注意事项并有利于网课的开展,只不过由于缺乏互动的缘故导致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虽然有时也会通过定期布置作业以及联系家长的方式进行了解,但是经过无数次总结的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无疑更为明显,所以我也会经常思考如何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网课更感兴趣。
能够合理把控好教学进度并向学生强调认真上网课的重要性,也许是进行线上教学的地点并非是在校园之中的缘故导致有时网课也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对此我向自己的家人强调了网课的重要性并希望上课的过程不会受到影响,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能够理解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苦衷并进行了相应的配合,无论是教学器材的购买还是视频设备的角度调整都花费了许多心思,但也正因为这种克服困难的决心让我能够控制好教学工作的进度。
定期安排测验从而确保学生上网课的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得益于学生的自觉性与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导致作业与考试得以顺利布置下去,而我通过对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的批改从而了解到他们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虽然有部分同学在上网课的时候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状态却也通过学习中的努力跟上了进度,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在缺少互动性与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成绩的稳定,作为教师的我在往后的线上教学中也要更加努力从而保障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虽然不知道线上教学还会持续多久却也要做好老师的相关工作,毕竟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自然要通过线上教学的努力帮助他们巩固学习基础,我也会加强对网课的研究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辅导好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线上教学教师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1
疫情仍在延续,但同学们学习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学院精心组织线上教学工作,停课不停学,教学仍在继续。而“网课”、“教师变主播”也成为我们现在的热门话题。
起初接到要进行线上教学的通知时,我内心其实是忐忑的。没有我熟悉的三尺讲台,没有我熟悉的方块黑板,只有电脑和鼠标是我教学工具。那么,我该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如何选择和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这是我需要面临的一道道考验。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只有迎难而上,在摸索中找寻办法。首先,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结合网课的特点,重新设计适用于网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作网课PPT,理清教学思路,为线上教学打好基础。
其次,选择教学平台。我所上的课程是《商务谈判》,在诸多线上教学平台中,智慧树平台有我需要的视频材料,而且可以建立网上教学班,发布学习资料,布置线上作业,具备课程直播、签到、头脑风暴等功能,对我开展线上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存在网络延迟、拥堵等问题,我将QQ群直播作为备选方案,而这也成为我进行线上教学的重要工具。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一方面让同学们学习网课视频资料,完成章节测试题。另一方面,通过QQ直播间的投屏PPT功能,让同学们掌握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通过连麦功能,让同学们积极连线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认真、及时地与我进行互动。我发现同学们对于网课教学兴趣度高,每次上课都认真记笔记,学习氛围浓。
通过此次线上教学,让我成为了一名“主播”。虽然没有在教室与同学们见面,但网课拉近了我跟同学们的距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丰富 教学 方法 ,紧跟时代步伐,这次的线上授课给我提出了教学新的思考。疫情来袭,我们需要坚定必胜信念,做好防护工作,坚持线上线下学习,让我们共同战“疫”,期待花枝春满,山河无恙。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2
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已经一个月了,我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而我秉承的教学理念是——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线上教学呢?怎么样教,我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带着双重角色,我开始了《管理心理学》线上教学。
一、课前充分准备
先以学生角色提前进入网课学习,做好笔记;后以教师身份 总结 线上视频的的重点和难点;再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社会实际,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并制作成PPT,以QQ群课堂直播方式进行教学,图文并茂,还原线下课堂教学情景。
二、实训 报告 标准化
《管理心理学》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训如何做?以什么方式呈现,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结合课程,精心选取了实训项目,并制作电子版实训报告模板,将实训目的、实训功能、实训设备、实训步骤等内容固定化,学生要写的内容以红色字体标出,按照标准完成实训任务。
三、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额外布置 其它 任务:如课外阅读资料、自行思考案例分析、企业相关知识的应用报告等;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则要求认真看视频做笔记,一步步教实训任,且带着他们一起做案例分析。
四、关爱是最好的互动
对未能及时签到和上课的同学,发个信息询问一下具体情况。有个学生网课考勤迟到,无法正常考勤。询问后得知因家里停电,没办法上网课,然后跑到别人家去蹭网课,就耽搁时间迟到了。还有个学生因手机欠费停机了,无法上网课,事后告诉我他刚充完话费,晚一点再补上视频。原来他平时话费最多80元,现在网课一个月要180左右。上网课毕竟有很多干扰因素,及时询问情况,并作出处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关爱。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3
自从3月13日返校开完教学会议后,3月16日,星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新课的线上教学。这种学习模式是前所未有的,是在疫情时期诞生的一种多方式学习模式。学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师生特点,制定了新的课程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主要是本校老师教学,下午是借助电视等平台进行省云教课堂内容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到今天已持续两周多,以下是对于这种新教学模式的一些 心得体会 。
一、有效备课,教学要有的放矢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在家学习,相对于以往每天到校的课堂学习,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之前多了起来。加之复工复产还未大面积展开,许多家长都在家陪伴着孩子。那么,对于老师教学来讲,有什么有利条件呢。没错,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空中课堂。对我老说,小学语文的备课,有了丰富的资源。我借助四川省 教育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以及微信小程序等等方式,进行备课。
二、与时俱进,以直播的方式上课
借助钉钉软件进行线上教学,以直播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三首古诗。我借助PPT课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同时我对生字词,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进行了讲解和强调。然后借助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学生一起在线观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教学视频,观看期间,借助麦克风的特性,及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还可以点名学生申请连麦,和老师现场对话交流。教学视频看完后,我引导学生对古诗内容和主题进行回忆总结,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学到这里,并没有完,只是结束了直播。
三、温故知新,借助家校本布置、批改、讲解作业
直播结束后,随即在钉钉家校本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完成并提交。后续教学工作就是在家校本批改作业,利用“圈划批改”这一方式,用红笔清晰明了指出学生的错误。借助“优秀作业”这一操作方式,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表扬。在下一节语文课前,就在直播间以屏幕分享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讲,学生端也能看到老师评讲的作业,图片的方式呈现,十分形象。
通过两周多的新课线上教学,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许多学生都是适应的,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一些家长也是积极支持线上教学,还给我提建议,例如:多给一些时间点名学生连麦,让学生能够和老师大胆沟通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去学习。但是从学生提交的作业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家长有时间监管的孩子,每天的作业是认真完成的,并且学习效果很好。然而,缺乏家长监管的孩子,有旷课、不写作业的坏习惯,长此以往,这部分孩子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更是不理想。如何拯救这少部分在课堂边缘的孩子,值得我思考,这也正是目前困扰我的问题。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4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改变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模式,由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变成了隔屏传递信息,这种“线上教学”给我们“0起点”的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停课不停学”的模式连续持续了四周之久。现将这段时间的做法 反思 如下:
一、不要低估学生的“智商”。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一遍遍不厌其烦的重复着,特别是近段的隔屏教学,总是心怀忐忑,感觉学生不在自己的视线内,总怕学生不会,更不敢放手。因为课表给我们只有30分钟的时间,恐怕这30分钟的时间给“浪费了”。
在讲“鸡兔同笼”时,我们五数组老师先听了刘淑萍主任的一节课,她善于把重点、疑点、难点设计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提供展示的舞台,而她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给与高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在讲这节课时,也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其中有这样一环节:通过列表法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小汽车减少一辆,摩托车增加一辆,车轮的总数就会减少2个’时,我班学生马一可说:老师,“减少一辆小汽车时,我就用小汽车的辆数乘4得到轮子数跟题中告诉的轮子数相比,比它还大,就说明小汽车还是多,不用再加摩托车的轮子数了”。听到这里,我很是吃惊,真没想到,她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多么聪明的学生,我及时给与高度评价。实践再次证明,不论线下还是线上教学,我们老师都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信任学生。你给他一份信任,他真的能还你一份精彩。
二、面对问题,讲究策略
对于“线上授课”,刚开始我发现我班孩子很“乖”,从不打扰您,只做老师忠实的听众,尽管你一再鼓励积极连麦,还是无动于衷。课后我在想,可能是学生不会操作,也可能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恐怕说错,不敢连麦,缺乏勇气和主动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连麦呢?
在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聊,我说:“孩子们,我们线上学习和在教室里学习是一样的,不要有所顾忌,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 学习态度 ,只要你积极主动连麦,老师都给与表扬和点赞,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你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你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期待你们的改变。
学生在连麦回答问题时,我有意提醒他们提起头,老师给你拍照做为纪念。下课后,我还把照片传到班级钉钉群和微信群,并附文字说明,表扬他们课堂上积极连麦,还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经过这样尝试,连麦的学生明显比以前多了。
三、不求更好,只求做好
刚开始我班参与直播的人数不多,往往差十几人,有时差二十人,这事很让我头疼,我也曾在班群里强调过要按时听课,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思来想去,干脆来个“不好意思”+“强制性”,也就是每次直播后,我就查看数据并导出数据,看看是哪些同学没有参与直播,哪些同学参与的时间短,做到心中有数。当不参与直播的人数较多时,我就把他们统计后用红色字体标出截屏发到班群中,让全体学生都知道这次谁没有参与直播。当人数较少时,我就电话联系家长甚至是学生,给他们讲清楚参与直播的重要性,让他们多关注老师发的信息,对孩子要起到提醒监督的作用,每次都这样做,坚持几天,他们就不好意思了,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采用这种 措施 后,参与直播人数明显增多。这正是我们没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的策略,尽量让参与人数最大化。
近段我们虽然很累,但也很充实,正如韩校长说的那样“唯有变化,才能成长”。师生双方正在互动着、改变着、成长着……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5
在这样一个全国线上教学的时期,我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经历了这种教学方式之后,仔细回想,收获的竟是满满的惊喜。
第一个惊喜:由于是乡村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家庭中的通讯设备并不完备,好几个同学家里没有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实施线上教学困难良多。但是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不懈沟通,不断的想办法,终于解决了这些难题。借手机的,买流量卡的,跟邻居家借网的……即便这些家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让人惊喜的是他们都在最大程度的支持着孩子的学习,没有抱怨,没有拖延,24小时之内解决了所有问题,为线上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第二个惊喜: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我制定的教学计划是自制微课与线上直播结合的教学方式。录制微课能方便学生反复观看,重点清晰;直播互动能让我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掌握的情况。我录制过一节音序查字典的微课,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查字典,我原本想的是以微课的'形式讲解方法以后,再利用每天的空隙时间单独线上辅导,只要能让学生进行查字典的初步体验就可以了。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在第二天的直播连线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掌握了音序查字法,在我在惊喜之余满是欣慰。
第三个惊喜:春耕时节,又到了农忙季,一年级的学生线上学习时刻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老师们都很担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会受影响。让人惊喜的是每一位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放在了第一位,不仅没有耽误线上学习的学生,而且在我最新留的猜字谜小练习中,家长们也都兴致盎然的一起参与着,经常在群里讨论答案,问语文老师对不对?这我怎么能说出来呢?我要在下次的线上课堂中公布答案呀!
停课不停学,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收获了许多“小惊喜”与幸福感。也让我可以更深入的去思考学生学习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怎样的课堂更有利于我的学生?也让我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同时也让我思考了到底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会让我们的大家更为和谐圆满。
线上教学教师心得5篇相关 文章 :
★ 教师线上教学心得体会
★ 2020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心得5篇最新精选
★ 2020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
★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总结教师心得体会5篇
★ 2020老师线上授课工作心得总结5篇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231 浏览 3 回答
293 浏览 2 回答
326 浏览 2 回答
334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338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268 浏览 2 回答
306 浏览 2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127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