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历高,收入高,可我还是单身。”回老家没几天,类似这样的话我已经听到不下5遍,而且还是不同的女性说的。
我一直以为“大龄剩女”现象在大城市里比较普遍,没想到在家乡这种三四线城市里,也开始多了起来。
为何现在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呢?
其实我觉得“大龄剩女”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只是在婚姻观念比较传统的中国,显得比较突出而已。
那么,我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龄剩女”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第一: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婚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高,一般女性在大学毕业后,都已经在22岁左右,如果读个硕士就已经在25岁左右。
如果读博士,那么一出校门,就已经达到剩女的标准了(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剩女是指28岁以上单身女性)。
更何况,现在的女性独立意识都比较强,比较注重事业。
大学毕业后,一般都会先把事业基础打好,工作几年以后,就已经26、27岁了,或者谈了一场半途夭折的恋爱,就很容易就成为了“大龄剩女”。
我的一位女同事就是这样,一场恋爱谈了4年,在28岁分手之后,就仿佛不会谈恋爱了,虽然学历高,收入也高,但一直单身到现在。
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随着女性在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她们对婚姻的要求,越来越高,她们会比较注重婚姻的质量,以及自己在婚姻中的权益。
要求高了,选择自然就少了,但是时间是不停往前走的,稍微一犹豫,就错过了黄金结婚年龄,成为了“大龄剩女”。
第二:现代女性对伴侣的期待,与现实无法达成一致
社会进步了,资讯发达了,女性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也多了。在以前,父母会告诉女儿,应该要找什么样的男人,要嫁什么样的家庭。
而现在,每个女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理想伴侣的样子,并且她们会把心中理想的期待,变成自己在现实中寻找男朋友的标准。
可是,用心中从影视剧上或者鸡汤文中构建起来的标准,套用在现实的人物身上,怎么能够达成一致?
但是,有一些女人,尤其是比较优秀的大龄女人,她们会死守着自己的原则不妥协,因为她们相信自己的见识和学识,能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
就像舒淇主演的电影《剩者为王》里,“大龄剩女”盛如曦面对母亲的催促,很坚定地说:“爱情是我坚持了这么久的原则,我为什么要妥协呀。”
我发现,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坚信这世界上,有一个男人,既能够满足她在物质上的要求,又能够和她达成精神世界上的契合。
所以,她坚守自己的信念,日复一日的等待,最终在反复的挑选和不甘心中,错过了年华,我觉得这也是“大龄剩女”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第三:现代女性对婚姻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各种离婚闹剧在生活中,在屏幕里,在明星的身上,不断地发生,耳渲目染之下,有很多的未婚女性,对婚姻渐渐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
同时,经济上的相对独立,让她们单身的生活质量,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如果结婚,则意味着她要面临着生育问题、婆媳问题以及夫妻关系等等问题。
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对于未婚女性来说,让她们从生活的“舒适区”中走出来,然后进入婚姻这个未知领域中,无疑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剩者为王》里郝蕾饰演的汪岚,也同样对婚姻抱有恐惧感,她说:“恋爱也不是必需品,何必额外谈个恋爱呢?还要冒险,冒着把人生的质量从九十九降到零的风险。还是算了吧。”
所以,我觉得有很多女性的心中,对婚姻应该都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她们也想进入婚姻,但内心又有些抗拒婚姻。
于是,她们在这种矛盾心理中,错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也是“大龄剩女”越来越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俗话说,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我认为以上三点,就是当下“大龄剩女”越来越多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通过我和一些“大龄剩女”的接触发现,大部分人的心中依旧渴望着婚姻。
那么,作为“大龄剩女”要如何脱单呢?我觉得,首先就是要丢掉心中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完美。
然后就是勇敢一些从“舒适区”里走出来,尝试着去和人交往,保持一定的耐心与人去磨合,毕竟这世上很少有绝对契合的三观。
就像《奇葩说》里,储殷教授所说:“我不懂你,但我爱你!”
是的,婚姻并不是只有灵魂契合这一种模式,相濡以沫也可以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