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为什么有的教授只带一个研究生?其实,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学校招生规划限制、专业培养特殊性限制、导师职称限制、导师本人招生意愿限制以及导师工作性质限制等。
虽然近两年教育部一直在强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但是不同的高校因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科研资源等存在差异,所以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不一样。像教学能力、科研实力较强的双一流高校,如果上报多招收一些研究生,一般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会审批通过。而那些办学硬件条件一般、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高校,在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上,就会被严格限制。有的高校的专业只允许招收1-2个。因此,对于招生规模被限制的高校来说,教授就有可能一人只带一个研究生。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连续6年只招一人”这个新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古生物学由于其培养的特殊性,再加上就业范围小,因此不是真正对其热爱、愿意全身心投入研究的人,基本不会报考这类专业。除了这类专业,还有浙江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同样也是只招1个人。报考的人数少是一方面,培养难度大是另一方面,这些都决定了有些专业一次只能招1个研究生。因此,对于培养特殊性强的专业来说,教授一般就只带一个人。
在大学里,具备带研究生资格的导师其实职称是有差异的。有的导师职称是讲师;有的导师职称是副教授;有的导师职称是教授。一般具备研究生资格的导师主要以副教授和教授为主。有些高校会明确规定,教授招收研究生时,一次可以招收3-5个人,副教授则一次只能招收1-2个人。因此,对于职称相对较低的导师来说,如果高校有明确规定,那么他们就会一次只带一个研究生。
培养一名研究生并不容易。记得2019年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我现在不愿意带研究生”,主持人问原因,他调侃说:“麻烦得很,要死很多脑细胞的。”当时这个对话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很多教授都出来谈带研究生背后的艰辛。当然,除了带研究生不容易外,教授即将退休,年事已高,或者身体状况不允许等,也是一些教授不愿意招太多研究生的原因。因此,教授因各种各样因素招生意愿低,那么就会出现教授只带一个研究生的情况。
目前带研究生的教授导师中,有些导师是在高校任职,有些导师在在科研院所工作,专注研究学术项目。这类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不会招多人,多数情况下,只招一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始终是做科学研究为主,培养辅导研究生为辅,所以一些考生如果太依赖导师的话,一般也不敢选这类教授为研究生导师。因此,到时的工作性质,会某种程度上决定他们只带一个人。
基本上,在大学里,有的教授只带一个研究生的背后原因就有以上5种情况,分别是学校招生规划限制、专业培养特殊性限制、导师职称限制、导师本人招生意愿限制以及导师工作性质限制等。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