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现在俨然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银行贷款投向支持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航企业、卡脖子企业成为重点绩效考核指标。 导致历史上不良率就属于名列前茅。根据2019年上市银行不良率的情况,平均不良水平在5%,甚至高于的贷款利率LPR,对于银行来说,这是干一笔亏一笔。一是从企业性质看,制造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能力不足,根据报道,中小制造业企业平均寿命3年。二是从技术变革看,制造技术更迭速度快,产品质量、生产率受技术影响非常大。三是制造业本身经营利润不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 利润率 仅为,部分代工企业利润率甚至比不上贷款利息。四是从风险缓释看,制造业的主要抵质押措施一般是厂房、设备,缓释能力较房地产差。 因此,长期制造业信贷投资增长速度都比不上公司贷款的平均增速。银行都倾向于把资金投向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也就是传统的铁公鸡。贷款金额大、时间长、背景好,成为信贷资产的压舱石。 制造业的固有风险如此之高,怎么才能让信贷资金流向制造业? 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客户群体向上迁徙。在双循环格局下,推动制造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促使行业利润率增加。从美国的经验看,底特律等传统制造业区域沦为铁锈区,因为在生产力不断提升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就是艰难生存,随时随地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只有提高整个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升级产品,提高附加值,才能促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增加。 二是推动政府参与风险共担。贷款不良率高,还要让银行愿意贷款给制造业企业,只能让大家一起共担损失。通过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扶持基金,推动银行与担保公司、政府共同分担这部分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