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寻找周恩来(散文)20世纪初的法国街道,飘扬着一个东方人的身影,人们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成了这个时代不可磨灭的传奇。他叫周恩来,那一年,19岁。那个年代的欧洲,留给后人的是一张张古旧的黑白影象,也就是在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坚定而自信的眼神,眉宇之间透露出一股逼人的霸气,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壮阔,潜伏在心底的爱国热忱。照片上的恩来面带微笑,从容不迫。所有的这一切都属于这个初涉他邦的少年,那时的恩来还默默无闻,人们不会在意这个出现在巴黎街头的身影,更不会想到,这个努力探寻未来的少年,和他曾经留在那里沧桑的记忆,成了现在不可复制的传奇。而来,在柏林,恩来继续他的理想,虽然他来德国的主要目的,不是求学,而是建立共主义小组旅德支部,然而他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气质,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即使在今天,仍然难以轻易见到。康德大街122号,装载了少年恩来韶华时代的理想,门前的梧桐和古香的勃兰登堡门,见证了黑色风衣下涌动的爱国心。必定是他执著而坚定的追寻,打动了那个时代。或许就是这样的容纳百川的襟怀和长远的目光,在深沉宁静的莱茵河畔应运而生,改变了日后的中国。有这么一个值得回忆的镜头,恩来在柏林时,常于三五好友泛舟于万湖,掌一舟之舵,或一二友人相随,畅谈理想,挥斥方遒。又或者独自一人漫步于万湖之侧,倚立在长椅前沉思良久。这些令人感动的片段,塑造了后人心中的恩来,那个值得尊敬的,前无古人相比也后无来者的总理。人们不会忘记,恩来用生命书写了一个近代中国的传奇,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依然怀念那个行走在法国香榭丽舍的身影,那是一个东方人的身影,一个永远值得人们去寻找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