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音乐理论工作的一点看法》(《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音乐体验的层次与方式》(《人民音乐》1986年第8期)《自我意识与音乐思维》(与孙国忠、洛秦合作,《上海艺术家》1987年第2期)《音乐史家的自诘与迷惑》(《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2期)《现代音乐的荒诞状态》(《中国音乐报》1989年2月3日第3版)《在突破中寻找自身》(《中国音乐报》1989年3月17日第3版)《1989年音乐学方法论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次大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1期)《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黄钟》1990年第1期)《关于西方音乐书目翻译的选题推荐》(《音乐学术信息》1990年第1期)《寻找自立--谈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的意义》(《人民音乐》1990年第2期)《荒诞及其本质--西方先锋派音乐中的主体抛弃与自我肯定》(《音乐生活》1990年第3期)《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上、下,《音乐艺术》1992年第2期、第3期)《西方音乐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著述》(上、下, 《艺苑》音乐版,1992年第2期、第3期。)《作曲家与歌剧脚本作家的关系》(《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无言的恳谈--漫话室内乐》(《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5期)《音乐断想》(十二则,《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6期)《今日权威碟评》(CD乐评四则,《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6期)《音乐中的幽默》(《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1期)《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 (上、下,与孙国忠合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3期)《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 (《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4期。本文曾获上海市九四年至九五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听乐与读乐》(《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6期)《悲歌经典莎翁情--写在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沪首演之际》(《歌剧艺术研究》1996年第3期。删节版《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载《新民晚报》1996年5月26日第15版。《唱片感受与现场体验》(《现代音响技术》1996年第7号)《孤傲天才 现代隐士--记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东方歌声》1996年第11期)《个体感悟与东方寓言--评97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海外华人作品音乐会》(《音乐周报》1997年12月19日第3版)《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1期)《经典故事 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人民音乐》1998每第1期)《责任与人性的冲突――写在中国首演〈阿依达〉之际》(《文汇报》1998年9月2日第8版"笔会"专刊,《歌剧艺术研究》1998年第6期转载)《音乐的心灵回声――贺〈音乐爱好者〉发刊百期》(《文汇报》1998年10月18日第4版"笔会"专刊)《浮士德传奇的歌剧演绎》(《文汇报》1998年11月15日"笔会"专刊第4版;《歌剧艺术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歌剧〈浮士德〉:背景、诠释与评价》(上海大剧院98年11月下旬上演歌剧《浮士德》节目单专论)《古诺〈浮士德〉的上海之旅》(《新民晚报》1998年11月20日第32版;《歌剧艺术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美学品格:起源、音乐功能与展望》(《歌剧艺术研究》1998年第6期》)《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音乐艺术》1998年第4期)《体验合奏之乐》《新民晚报》(1998年12月18日第32版)《1996年西方音乐研究综述》(载《中国音乐年鉴》1997卷)《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与心理洞察》(载1999年12月上海大剧院演出《茶花女》节目单,后转载于《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1期)《歌剧的真谛:以音乐承载戏剧――评克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期待郑京和》(《新民晚报》(2000年4月6日第17版)《〈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译后琐记》(《音乐艺术》2000年第2期)《坚守抑或退却?》(《文汇报》2000年2月24日第11版)《"专业乐迷"自白录》(《文汇报》2000年7月4日第11版)《〈简明牛津音乐史〉简介》(《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3期)《巴赫的神性》(《爱乐》2000年第3期)《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内》(《文汇报》9月9日第9版)《非常时代的诗意锻造――重听田丰交响合唱〈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音乐周报》2000年9月15日第3版)《科普兰研究的新启示――读何平新著〈科普兰与他的音乐世界〉》(《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注释解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绪论》( 载《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未来的同代人――古斯塔夫·马勒》(载《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观后记》(《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寻访中国音乐之"真"》(《读书》2001年第2期)《〈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前言》(删节版,《音乐爱好者》2001年第2期;另,此文的全文以""超越时间"的音乐史"为题刊登在《读书》杂志2001年第10期)《威尔第百年祭》(《爱乐》2000年第1、2期合刊)《展望理想的"音乐学生态"》(《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命运无情――谈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新民晚报》2001年5月27日第12版)《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文汇报》2001年7月11日第11版)《以音乐透析政治――上海大剧院音乐会歌剧〈唐·卡洛〉观后》(《爱乐》2001年第9期)《形式的困境》(舒巧与杨燕迪对话录,《艺术世界》2001年第11期)《豪放的或隽永的》(回顾中国的爱乐杂志,《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11月1日,第23版)《听莫扎特三境》(载《文汇报》5月28日,《爱乐》2002年第4期)《现代音乐与中西文化――从《响趣》音乐会谈起》(瞿小松、杨燕迪、孙国忠三人谈话录,《爱乐》2002 年第6期)《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笔谈》(载《光明日报》2002年3月21日)《音乐的"双城荟萃"》(《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删节版载《文汇报》2002年7月27日)《〈波希米亚人〉的诗意》(载《文汇报》2002年12月22日第八版)《日常生活的诗意――〈波希米亚人〉观后》(《歌剧艺术研究》2003年第1期)《经典的枕边书》(《剑桥插图音乐指南》书评),《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月10日第8版;另转载于《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2期,更名为《学术型的音乐普及――读〈剑桥插图音乐指南〉》)。《19世纪浪漫主义的交响音乐》(载《美的启迪――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239-273页)《音乐与媒体》(《文汇报》2003年4月30日第13版《音乐·鉴赏》)。《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歌剧艺术》2003年第3)6、《听音寻路――论谭盾的新作〈地图〉兼及其它》(《文汇报》2003年8月8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