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可以看下乔治·香农的《会说爱的手》,代入式的场景,押韵的语言和那双温柔的手,感觉满满的都是爱。
爱需要我们不断的对孩子表达出来,说是一种方式,手的语言则是另一种方式。
一、从清晨到夜晚,手一直在付出,它都在说“我爱你”。
绘本的第一页就是清晨爸爸妈妈为孩子把窗帘拉开,让孩子看见那欣欣然的太阳。
接着手轻轻的唤醒孩子,给他倒满牛奶,再带他出去玩。
偶尔会有挫折,但是爸爸温暖的手一直在孩子身边安慰他。
等到夜晚的来临,手为孩子盖好被子,向他飞吻道晚安,直到孩子睡着。
每一幅画面对孩子来说,更有代入感,因为他们一直就生活在其中。从清晨到夜晚,爸爸妈妈的手一直在为孩子做许多事,一直陪着他,而这些都是因为爱。
其实,如果你陪着孩子,懂孩子,那些所谓的孩子成长的问题会在爱的陪伴中逐渐消失。
而一旦你陪伴的太少孩子,并总是以一个审判者的身份来审视孩子,那就会让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缺失,你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很难带。
有一张图很有名叫“A4纸上看人生”,说到人生其实只有900个月,而你可以用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可以在小格子里打勾,你的全部人生就在这张白纸上。
假如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能和他朝夕相处的时间是这样的:
陪伴孩子的日子是那样短暂,这本绘本也侧面提醒着我们要多陪陪孩子,这样即使偶尔你不在他身边,他也同样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二、从爸爸妈妈的角度去看手,榜样的力量会让孩子也学着付出。
让孩子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去体会付出和陪伴,这个角度特别好,因为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孩子内心稳稳的安全感从哪里来,就是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无条件的爱。
法国的启蒙专家认为:有趣的知识只是启蒙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知识中,还能做到“心灵成长”。
绘本里画面上受伤时有妈妈的手,帮宝贝剔除小刺;面临新的挑战时,有爸爸手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不再迟疑。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就是通过这一件件的小事培养起来的。等到漫长的童年过去,孩子长大后会体会到:生命的历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小的时候有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爱分享给他,等他成为父母后,也会同样把爱分享给他的孩子。
三、语言是有魅力的,用两种语言大声朗读,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绘本中句子很短,比如这张“wipe your tear,hold you near 。”又短又押韵,孩子很容易就会模仿起来。
在孩子6岁这个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前,我们要尽可能的丰富他听到的词汇。
《一岁就上常青藤》说过:“孩子今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
早期教育专家Maryanne Wolf的调查和理论研究发现孩子今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
Maryanne Wolf的理论在这方面得到了两位早期教育专家Betty Hart和Todd Risley的研究的支持。
他们调查了再3个不同阶层中孩子词汇量的发展,结果发现:孩子运用的词汇,有86%-98%是来自爸爸妈妈和他们讲话时所用的词汇。
所以中文英文都大声朗读起来,绘本中像诗歌一样的语言会丰富和磨尖他的耳朵。有涵养的孩子,是曾经聆听丰富语言而且不会忘的。
我们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通过孩子的“耳朵”,向他们传输感情丰沛的丰富语言。从耳朵获得的丰富体验,就能成为他未来学习的基础。
在孩子入睡前,伴着柔和的画风,温暖的色调去给孩子读这本书,有助于孩子安心入睡,对于我们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