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8. Cambrian sequence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a-level cycl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8(3):2.王鸿祯,史晓颖, 1998. 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 现代地质, 12(1):.陈建强, 史晓颖, 张国仁等, 1998.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地层学杂志, 22(2):.史晓颖,陈建强,梅仕龙,1997.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地学前缘, 4(4): .陈建强,史晓颖,1997. 华北地台张夏组上部高频沉积层序与米兰柯维奇周期. 地学前缘, 4(3): Xiaoying, 1997: 35Ma- An important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 Concept of Natural Crises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2):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史晓颖,1996: 35Ma -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自然周期: 自然临界的概念及其成因. 地球科学, 21(3): 235-242页. Xiaoying, Yin Jiarun and Jia Caiping 1996: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Newsletter on Stratigraphy, 33(1): 15-61, Berlin, Sttutgart, Xiaoying, Wan Xiaoqiao and Jia Caiping, 1996: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ycles of Sea-level Changes in South Tibet - Last Stage of Eastern Tethyan evolutio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史晓颖,雷振宇,阴家润, 1996: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地质学报, 第70卷1期: 73-83页. Xiaoying and Jia Caiping, 1996: GeologicalCyclicity and Oscillation of Solar System above Galactic Plane. In Wang Hongzhen and Wang Xunlian eds., 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 Centennial Memorial Volume of Professor Sun Yunzhu (Y. C. Sun), p. 180-187, China Univ. Xiaoying, 1996: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Himalayas - Evidenced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Xiaoying, Lei Zhenyu and Yin Jiarun, 1996: Lower Jur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in North Slope of the Mt. Qomolongma. Acta Geologia Sinica, 9(3): Xiaoying, 1996: The Natural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3, Beiji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6: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3/3: 27, Beijing, .史晓颖, 1996. 喜马拉雅北坡中-新生代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旋回.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十周年纪念专刊”,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9页. Xiaoying and Yin Jiarun, 1995: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and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Xizang (Tibet). Jour. China Univ. Geosci., 6(1): .史晓颖, 1995: 藏北羌塘-唐古拉地区侏罗纪生物群演替与古地理变迁. 地球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 第2卷: 74-7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24.阴家润、史晓颖, 1994:侏罗纪菊石Neuqueniceras在西藏聂拉木的发现及其经始大西洋海路向东特提斯的迁移。地球科学,第19卷6期,727-738页。27.史晓颖,杨遵仪,1994: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24卷,1-24页,3图版,12插图,地质出版社。 Xiaoying, 1994: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edimentological Geology Abstracts, p. E-34, IAS, 1994. Racife,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3: The Aalenian to Early Bajocian Brachiopo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hy.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China, vol. 2: 70-95, 3pls., 23text-figs. Geological Press, .阴家润、史晓颖、周志广, 1993:青海唐古拉地区侏罗纪非海相双壳动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地球科学,第18卷4期,369-380页,6插图,2图版。31.杨遵仪、史晓颖, 1993: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系统观的再认识。见:赵鹏大、王亨君主编,地质科学思维,33-48页,地震出版社。32.阴家润、史晓颖、苟金等,1993: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壳层的事件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现代地质,第6卷3期,254-266页,7插图,2图版。33.史晓颖、杨遵仪, 1992:青南、藏北中侏罗统的缅甸贝, 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31卷5期,340-363页,2图版,11插图。科学出版社。34.阴家润、史晓颖, 1992:青藏交界地区中侏罗统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见:《中国地质大学校庆40周年论文集》,83-91页,海洋出版社。35.史晓颖、杨遵仪, 1992:关于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的系统观。地球科学,第18卷1期: 13-25页。 Xiaoying, 1991: The Jurassic Terebratulli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 study on Loops.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1: 95-164, 3 Tabs., 30 Text-figs., 6 Pls, Geological Publisging House,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1: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Mackinon al ed. Brachiopods through Times, , Rotterdam, Xiaoying, 1991: Some New Liassic Rhynchonellids from Calama, North Chil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gy.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74(2): 134-151, Tulsa, Zunyi and Shi Xiaoying,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s and Paleogeography of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Univ. Geoscience. 1(1): 13-33, 6 Text-figs., 1 Pls., Xiaoying, 1990: Some Brachiopod new Genera from the Jurassic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In Huang H. & Qu Z. eds., China Postdoctoral Thesis, vol. 4: 298-319, 6 Text-figs., 1 Pls. , Xueyuan Press,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Brachiopod Congress, 24-29. Dunedin, New .杨遵仪、史晓颖, 1989 :青藏高原北部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地球科学,15(3),250-257页。44.史晓颖, 1988:湖南中部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及几个有关地层问题讨论。现代地质,第2卷3期,341-355页,2图版。45.杨遵仪、史晓颖, 1987:青南、藏北中侏罗统沟孔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26卷1期,30-49页。46.史晓颖, 1987: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44-69页,4图版。47.史晓颖, 1987:藏东侏罗系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14-43页,4图版。48.史晓颖、童金南, 1985:西藏东部洛隆马里的海相侏罗系及动物群特征。地球科学,第10卷3期,175-186页。49.史晓颖, 1983:湘中下石炭统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特征。地质研究, 第3期,163-166页。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eds), 1999.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Earth’s rhythem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 Xiaoy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Qomolongma (Mt. Everest) Area, Southern Tibet, China - From Epicontinental Sea to Rift Basi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1 (3.): Xiaoying Mei Shilong, C. Henderson, 1999. Carboniferou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15th ICCP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p. 134, Calgary, Alberta,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 Xiaoying Mei Shilong, Li Bin et al., 1999.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fining chrono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Yin H F, Tong J N eds.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 – Mesozoic Transition. Wuhan: China Univ. Geosci. Press, Xiaoying, 2000. Major sedimentary cycles and basin evolution of Mesozoic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1.): Xiaoying, Mei Shilong, Sun Yan, 2000.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 D, 43(1): Xiaoying, Nicol Morton, 2000.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round J/K boundary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ern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Xiaoying, Sun Keq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67-6860.陈丛林,史晓颖,张兴, 2001.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古生态学的研究. 15(4): 354-36261.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下白垩统发现海底扇沉积. 现代地质, 14(2): 243-24462.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侏罗纪晚期至白世纪早期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化.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汇编, 全国地层委员会.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60-26564.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1999. 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 地球科学, 24(6): .史晓颖, 孙克勤,姚素峰, 1999. 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太原组沉积层序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4): .史晓颖, 杨遵仪, 1999. 中国无脊椎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五十年的回顾. 见: 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1167.史晓颖,1999. 中朝地台寒武系层序地层对比及寒武/奥陶系最佳自然界线. 现代地质, 13(2): 198-20068.史晓颖,2001. 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从陆表海到大陆裂谷。地质学报,75(3):292-30269.史晓颖,梅仕龙,孙岩等, 1999. 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1): 1-70.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等,2001,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57页,26图版。71.王训练,史晓颖,2002,从国际地质大会看地层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地质科技情报,2002,第3期,35-42页。72.王训练,史晓颖,2003,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见黄宗理,董树文,张洪涛,吴淦国主编,跨越新千年的地质科学,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进展综述,103-112页。北京:地质出版社73.杨欣德,史晓颖,陈建强,2000,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现代地质,14(1):9-1574.岳来群. 史晓颖. 王鸿祯, 2003. 北喜马拉雅地区下白垩统海底扇沉积环境. 古地理学报, 5(4):391-403梅仕龙,史晓颖,陈学方. 1999.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地球科学,24(1):21-3275。梅仕龙,史晓颖. 1999. 试论地层学的新体系与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地球科学,24(2):167-17276,梅仕龙,史晓颖. 1999. 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地层学杂志,23(3):,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110-11878.史晓颖, 2002.“中国层序地层研究”评介。 中国图书评论, 2002年10期:63
朱慧敏 ,生于香港 ,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曾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 2005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 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 ,因而导致男方事业直插谷底,然而朱亦受此事影响,名震一时。 于2009年4月30日以6位数字成为The Beauty雪纤瘦美容院的代言人。 同名人物有著名书画院秘书长、学院教授等。
暱称/花名:Queen
学历:大学毕业
籍贯:广东
国籍: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英语
身高: 5' 8" (即≈174cm)
体重:118lb. (即)
身段:33 1/2" - 25" - 36"
星座:金牛座
生肖:鸡
嗜好:阅读、写作、听音乐、跳舞、运动
志向:为演艺及政界作出贡献
专长/强项:交际、演讲、辩论
难忘经历:外婆去世的时候
童年梦想:做演员
未来事业/发展大计:在演艺及治界发展
最喜爱的运动:网球、羽毛球、健康舞最爱欣赏的奥运项目:跳水(原因) 姿态优美
最喜爱的运动员:Michael Jordon (原因) 球技精湛
最喜爱的食物:鱼生、寿司
最讨厌的食物:三文鱼子
最想旅游的地方:埃及、北京(原因) 喜欢看历史文物、古迹
最喜爱的电影:《史力加》最喜爱的电视剧:《有你终生美丽》
最喜爱的颜色:粉红色
最喜爱的歌曲:爵士乐曲《Take Five》
最喜爱的偶像:Louis Armstrong (原因) 他的音乐给人优美、典雅及舒适的感觉
最喜爱的香港小姐:张可颐(原因) 演技出色
最满意/漂亮的部位:眼睛 (原因) 有神韵
最希望改善的部位:腰部 (原因) 可以更有线条美
备战方法:多喝水、保持心境开朗、做适量运动
如果当选香港小姐, 第一样想做的东西:致电亲友道谢
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2005年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朱慧敏深受此事影响,被无线雪藏几乎前途尽毁,事件过后朱慧敏努力工作洗底,近年来事业终有起色。
出身于单亲家庭的朱慧敏,10多年前父母便离异了,之后朱母改嫁日籍继父,朱父也另组建了家庭,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在朱母的葬礼上,朱父也没有露面。朱母去世后,继父返回日本,留下朱慧敏孑然一身在香港打拼。长期活在家庭遗传病的阴影之下,加上缺少父爱,令朱慧敏对性变得非常随意,2005年与梁荣忠玩“车震”,震散了男方恋情和事业,也连累自己遭到雪藏。但是,“无线”的惩戒并没有令朱慧敏反省,获解冻后的她,依然故我,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博到尽,除了公然穿三点式与可以当自己父亲的陈鸿烈大演床戏(《珠光宝气》),还频频夜会“无线”监制。2009年6月,在“无线”剧集《毕打自己人》中饰演秘书一角的朱慧敏,便被爆经常邀请该剧的已婚监制罗镇岳深夜到自己的香闺密会,结果朱慧敏在《毕》中的戏份也越来越重。
2007年9月3日,香港,朱慧敏8月30日为《金石良缘》剧集拍摄一场 *** 戏,剧情讲述她被朋友出卖,加上事业失意,借酒浇愁,于是被李天翔乘虚而入。幸好马浚伟和钟嘉欣赶到相救,不过钟嘉欣跨栏时绊脚,摇摇晃晃差点跌倒。
朱慧敏表示,第一次拍被 *** 戏有点紧张,为免走光加穿了 *** 和脚踏车裤,她被李天翔按在地上施暴,导演很爱惜她,不但亲嘴镜头借位拍摄,连扯衫的动作也没有。
2008年无线台庆剧《珠光宝气》昨天举行首映礼,播放在法国、泰国、拉萨及青岛等地取景的精华片段,当中以朱慧敏身穿三点式 *** 陈鸿烈的片段最大胆。朱慧敏表示监制只通知她带备泳衣出发,拍摄时才知道要从泳池走到房间 *** 陈鸿烈,她说:“我跟烈哥没有身体接触,只是躺在旁边聊天,大家都没有尴尬,我只是觉得自己穿得少了,不习惯。现场全部都是男人,我问他们有没有走光,他们说穿帮片不会播,留下自己看!”
朱慧敏,1981年 4月22日生于香港,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籍贯中国广东 顺德人,现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及节目主持人。 出身于单亲家庭的朱慧敏,10多年前父母便离异了,之后朱母改嫁日籍继父,朱父也另组建了家庭,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在朱母的葬礼上,朱父也没有露面。朱母去世后,继父返回日本,留下朱慧敏孑然一身在香港打拼。
2004年度香港小姐选举“亚军”兼“旅游大使奖”得主,
2005年更获得国际小姐选举之“友谊小姐”殊荣。 同年跟当红主持人梁荣忠发生车震事件 ,因而导致男方事业直插谷底,然而朱亦受此事影响,名震一时。
朱慧敏于2009年4月30日以6位数字成为The Beauty雪纤瘦美容院的代言人。
2010年,朱慧敏在无线剧《飞女正传》中担当第二女主角。
电视剧(tvb)
〖2006〗《刑事情报科》 饰 Rachel
〖2006〗《赌场风云》 饰 黑木宁
〖2007〗《写意人生》 饰 Janice
〖2007〗《爸爸闭翳》 饰 Joyce
〖2007〗《律政新人王II》 饰 简明慧(Noel)
〖2008〗《古灵精探》 饰 卓琪(Jacqueline)
〖2008〗《金石良缘》 饰 姜玛琪(Maggie)
〖2008〗《同事三分亲》 饰 主持人「第205集」 Ella Chan「第301集」
〖2008〗《甜言蜜语》 饰 赵汶琪(Kiki)
〖2008〗《珠光宝气》 饰 文慧(Mandy)
〖2008〗《毕打自己人》 饰 高美玲(高Ling)
〖2009〗《盛世仁杰》 饰 楚妃
〖2009〗《桌球天王》 饰 顾黛碧(Debbie)
〖2009〗《ID精英》 饰 程佩嘉(Connie)
〖2009〗《绝代商骄》 饰 安芯葆(Bowie)
〖2009-2010〗《老友狗狗》 饰 阮思思
〖2010〗《飞女正传》 饰 郭晓琳(Cathy)
〖2010〗《蒲松龄》 饰 梁碧玉
〖2010〗《囧探查过界》 饰 李嘉敏(Mandy)
〖2011〗《点解阿sir系阿sir》饰 古嘉倩(Ceci)
〖2011〗《谁家灶头无烟火》饰 汤美菁(Jackie)
〖2011〗《天与地》饰 林佩玲(Jessica)
〖2012〗《4 in love》饰 罗咏芝(Emily)
〖2012〗《盛世仁杰》饰 楚妃(楚妃娘娘)
〖2012〗《护花危情》饰 心理医生陈凯翘(Kelly)
〖2012〗《女警爱作战》饰 米家宝
〖2012〗《爱。回家 》饰 尹德如(Alex)
电影作品
〖2009〗《窃听风云》 饰 林绮玲(Elanne Lam)(罗耀明秘书兼女友)
〖2010〗《志明与春娇》饰 细欣(Sephora职员、余春娇好友)(客串)
〖2010〗 《得闲炒饭》饰 Anita的同事
〖2011〗《桃姐》饰 办公室秘书
MV演出
◎ / 林峯- 领会
◎ / 谭咏麟关楚耀- 大喊包
◎2004年度香港小姐竞选 「亚军」、「旅游大使奖」
◎2005年度国际小姐竞选 「友谊小姐」
2010年5月,据香港媒体报导:据悉,朱慧敏最近搭上内地温州一名王姓富商,经常内地香港两边走。自从被富商“照顾”后,原本底薪不高的朱慧敏,衣、食、住即时三级跳。
男 ,1972年2月2日生,江西玉山人士,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就读于浙江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现为'33中国朱慧敏水墨画研究室'负责人,广东惠州蓬莱书画院秘书长,自由艺术工作者,作品 曾先后在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举行展览.拍卖并被当地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家收藏. 绘画风格主要以现代意向水墨为主.讲究即兴,注重意念,'禅定意就'的创作手法.深得境外藏家的推崇和喜爱.观其绘画,延中国绘画之本,用墨泼彩,挥洒随心,,融中西技艺于一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现任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曾在山东大学和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为硕士生、本科生等教授研究生英语、大学英语精读、专业英语精读,学术论文写作、听说、英美概况、语言测试等多门英语课程。曾获山东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Globalization and new ELT challenges in China》(《全球化对中国英语教学新挑战》)(论文)发表在英国剑桥大学学术期刊《English Today》上,获2004年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Implementing An Audio-Visual Oral Course Through Video》(《借助影像创新英语教学模式》)(论文)发表在新加坡学术期刊《RELC Guidelines》上,获200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 近三年来,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厅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一项。
朱慧敏,汉族,1964年6月生,湖南华容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原黔南民族师专英语系;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在贵州省龙里中学、贵定师范学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同时从事多年的英语口译教学和研究,多次举行过有关口译、口语及大学英语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方面的学术讲座。主要学术论文有:1999年12月《科教论文选》一等奖独着论文《如何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阅读知识》、2002年7月登载贵州人民出版社《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策略研究》的独着论文《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2007年9月《基础教育科研成果集》一等奖独着论文《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2008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登载的独着学术论文《多媒体口译教学实践与探索》、2008年3月登载《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一等奖独着论文《英美发音辨异》、2009年4月登载《疯狂英语教师版》独着学术论文《多媒体三阶段教学与探索》及2009年5月登载《毕节学院学报》独着学术论文《获得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
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一、科研成果
1.《如何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阅读知识》:论文,独着,科教论文选 1999(12)。
2.《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独着,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02(7)。
3.《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 论文,独着,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集 2007年9月。
4.《多媒体口译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独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5.《英美发音辨异》:论文,独着,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008年3月。
6.《多媒体三阶段教学与探索》:论文,独着,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月。
7.《获得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论文,独着,毕节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292 浏览 4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259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3 回答
233 浏览 6 回答
348 浏览 4 回答
308 浏览 5 回答
92 浏览 1 回答
310 浏览 7 回答
317 浏览 4 回答
275 浏览 9 回答
245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