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西北,八路军有三个大名鼎鼎的团长,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人称晋西北“铁三角”。这三个人,都是经历过长征的骨干,其战术水均傲视同侪,但是,这三个人究竟谁是《亮剑》中最强的呢?我想,这还是要从战绩上来作一个比较,毕竟战场是检验战力的唯一标准。我们以1942年11月的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来分析。那年,鬼子发动了针对八路军指挥机关和129师的大扫荡,鬼子的战术很“标准”,大纵深、多梯次、多层次“拉网”合围。无论装备、兵力八路军均处于劣势,各团分头突围,血战连场!化整为零,隐蔽待机!在这样的战场高压态势下,对指挥员的战场预测、应变能力、临场指挥是个巨大的考验。扫荡后,三个老战友在一起盘点:丁伟的新一团,减员三分之一。孔捷的新二团,不包括非战斗减员,伤亡三分之二,干部就剩下一个副连长。李云龙独立团,干部伤亡三分之二,战士伤亡半个团。从数据上看来,丁伟的团损失最少。孔捷的团损失最大。李云龙居中。在第一集中,李云龙硬杠坂田联队大胜之。而此前,孔捷跟坂田联队打过一场,孔捷负伤,政委牺牲。可见,在这一阶段,丁伟是三人中最强的。再看解放战争。丁伟最先提拔,成为四野的王牌军长。李云龙作为师长与楚云飞硬战一场,负伤住院,缺席了多场重要战役。不过娶回了田雨这个好老婆,值得。孔捷率部出关,参加了四野所有的重大战役,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同样成为军长。此时,孔捷已经渐渐赶上了李云龙,其指挥能力、战场意识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50年,孔捷带兵入朝,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直接感受到全新的指挥理念、作战方式,他此时的综合能力,已经强过“留守”的李云龙了。再看指挥能力。如果要论战术意识和现场指挥,在师以下规模的战斗中,李云龙稳胜丁、孔二人。所以,在八路军实力较弱,战斗多为小规模局部作战的情况下,李云龙异常出彩。但是,如果是师以上的战斗,李云龙是不如丁伟的。比起丁伟来,李云龙缺乏的是大局观和战略意识。在论文答辩上,当丁伟说出“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句,并准确预判了东北的战略形势时,这个经历战火洗礼将军,已经开始朝帅才蜕变。而孔捷的毕业论文题目为《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已经着眼于向现代战争的”战役级“落脚。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亮剑精神》,应该说,导演的处理很巧妙,李云龙如果就战略或者战役层面来写,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前面二人,所以只好剑走偏锋。不过这论文由赵刚来写更合适。另外,在学院放假期间,丁伟皮衣小帽,一路游玩。这种”松驰“,是李云龙所没有的,李云龙有点紧,老绷着。看来,晋西北的“铁三角”,还是丁伟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