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菌的培养: 红茶菌是由红茶(或用绿茶、乌龙茶、苦丁茶、花茶等)、白糖(或冰糖、蜂蜜)和水酿制而成。培养红茶菌的原料比例是红茶:糖:水=:5:200。 1、母液的培养:先在开水中按比例加入红茶、糖少许,调成浓度较稀的红茶糖水,再略煮灭菌后,即盛入消毒的玻璃杯中,冷却至35℃时,再加入一块如手指头大的红茶菌种,用洁净纱布封住杯口,三、四天后(取决于当时环境温度等),杯底生出绿色纤毛,液面长出海蜇皮似的菌膜,再过几天,茶液变酸,味如杨梅汤,就制成了母液。 2、饮液的培养:在消毒过的大口瓶里,加进煮开的红茶糖水,再把母液加入,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发酵成酸甜茶液,即可饮用。茶液饮完,留下的菌母亦可继续如上法培养饮液,循环往复。 3、菌种的培养:菌种的培养在培养母液基础上进行。母液中生成菌团有多层,下层较嫩而鲜,宜作菌种。良好的菌母会浮在液面,呈乳白色半透明胶质菌团,培养液气味为酸甜。如菌团上呈红绿色即受感染;培养液不能饮用。
糖尿病患者也是要吃饭的,是离不开糖的。如果离开糖人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死的。所以有糖也是正常的。
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是用糖、茶、水加菌种经发酵后生成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其本身的酸度又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效果,尤其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疑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红茶菌的菌膜酷似海蜇的皮,故被称为“海宝”;红茶菌是一种生物薄膜,其菌体根据分析,是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共生物。
红茶菌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及相应的功能如下: (1) 多糖、茶多酚、低聚异麦芽糖、茶碱: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减少肠道腐败物质和致癌物质;增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2) 醋酸、乳酸、柠檬酸:清理肠胃,帮助消化,防治便秘,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预防有害病菌、病毒入侵,预防感冒。 (3) 咖啡因:提高大脑活力,消除疲劳,振作精神。 另外,红茶菌中含有三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对人体可起到特殊的保健作用。[编辑本段]红茶菌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红茶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传统酸性饮料,它的产生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秦朝。除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红茶菌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各国也一直广为流传,那里的人们把酸茶酒(即红茶菌)当清凉饮料来治疗消化不良和动脉硬化等症。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到现在,红茶菌又在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以糖茶水为原料,经醋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而成的。红茶菌菌液中含有一部分茶叶的浸出物、活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醋酸、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茶多酚、咖啡因、乙醇和二氧化碳等。红茶菌一直被饮用它的人们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的健康饮品。它的保健作用包括:清理肠胃,预防和治疗便秘和痔疮;帮助消化;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避免各种结石的发生;帮助身体及时排除毒素,防癌、抗癌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等。可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健身饮料。红茶菌虽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它的科学研究却起步较晚。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于1951 年《黄海》杂志第12 卷第5 期刊登了《海宝是什么》一文,这是我国关于红茶菌的首篇科学论文。文中认为红茶菌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醋酸菌和酵母,同时指出红茶菌中的醋酸菌不只一种,但以膜醋菌为主。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到80 年代初期,红茶菌饮料在我国非常流行,一些介绍红茶菌效果及制作方法的文章大量涌现。近些年来,我国对红茶菌的抗菌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菌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是寥寥无几。国外对红茶菌的研究大约始于20 世纪初。从20 世纪初期到中期,一些医生和学者纷纷报道了红茶菌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效果和作用。从20 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有关红茶菌的微生物组成及相互作用、发酵条件、菌液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陆续有文献报道。1 红茶菌菌种的类型及菌种间的相互关系用于发酵培养红茶菌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和酵母菌,有的红茶菌有少量乳酸菌[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terium bulagricum)]。到目前为止,人们从各种红茶菌中分离到的醋酸菌有: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 、拟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oides)、葡萄糖酸杆菌(Bacterium gluconicum)、产酮醋杆菌(Acetobacter ketogenum)、弱氧化醋酸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 、葡萄糖醋酸菌(Gluconobacter liquefaciens)、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和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其中最主要的是木醋杆菌。酵母菌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不显酵母(Saccharomyces inconspicus)、路德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ludwigii) 、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ns) 、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crusei)、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酒香酵母(Brettanyomyces)、克勒克酵母(Kloeckera)、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等。发酵红茶菌的菌种是由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醋酸菌和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酵母菌组成,有的还有乳酸菌。不同的菌种组成,其菌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有所不同。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红茶菌中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在发酵开始阶段,由于醋酸菌不能直接利用蔗糖或利用蔗糖的速度很慢,由酵母菌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并进一步发酵产生乙醇,醋酸菌则在培养液中有了葡萄糖、果糖和乙醇之后开始大量生长繁殖,将葡萄糖和果糖氧化产生葡萄糖酸、乙酸等代谢产物,并将酵母产生的乙醇氧化生成乙酸。有资料表明,酵母菌产生的乙醇能刺激醋酸菌的生长,产生更多的纤维素膜和乙酸,而醋酸菌产生的乙酸又会刺激酵母菌产生乙醇,而乙酸、乙醇的存在可保护醋酸菌和酵母菌,使它们免受其它微生物的侵染。 2 发酵条件的研究 Mi-Ae-Choi (1994)等人对不同温度(5~45°C)和碳源(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玉米糖浆)对红茶菌的pH 和总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产酸的最适温度是30°C,蔗糖和果糖、葡萄糖和玉米糖浆产生的有机酸的种类相似。果糖比葡萄糖代谢的速度快得多,而果糖和葡萄糖都比蔗糖的代谢速度快。Jürgen Reiss(1993)在20~22°C 的发酵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不同碳源(蔗糖、果糖、乳糖和葡萄糖)对红茶菌(菌种组成为木醋杆菌、拟木醋杆菌、葡萄糖酸杆菌、粟酒裂殖酵母、路德类酵母及其它酵母菌种)代谢产物(乙醇和乳酸)和pH 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显示,蔗糖和果糖能产生较多的乙醇,葡萄糖则产生少量的乙醇。蔗糖能提高乳酸的产出而其它糖类产生的乳酸则很少。Martin Sievers等(1995)对两种菌种来源(含不同酵母菌种)的红茶菌的发酵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红茶菌于室温条件(20~22°C)下培养了60d,检测它们的发酵过程。结果不同的酵母菌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利用速率不同,代谢的过程也不相同。酵母菌在糖的利用上起了决定作用,且不同的酵母菌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Matin Sievers 等还指出他们所用的木醋杆菌能代谢乳酸,因此他们没有象Jürgen Reiss 那样检测到乳酸。 3 红茶菌成分分析 一些学者对红茶菌菌液中所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由于所采用的菌种、培养条件、分析方法、分析的侧重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资料其结果也不同。德国的Günther W. Frank(1991) 认为红茶菌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醋酸、酒精、乳酸、氨基酸、蛋白质、叶酸、地衣酸、Vc 和多种B族维生素等[14]。 等人(1995)对来自台湾的两种红茶菌用HPLC 进行分析,显示该红茶菌中含有甘油、乙酸和乙醇。美国的Michael (1996) 报道了用HPLC/MS/PDAD(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光电扫描)方法对来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9 个红茶菌试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没有找到以前几乎是公认的功能因子-葡萄糖醛酸,而且各种维生素的含量很少,不过检出了许多前人没有检出的物质。他们从这19 种红茶菌中检出了40 多种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如何起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Biljana Bauer-Petrovska(1998)用原子吸收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红茶菌中的矿物质和可溶性维生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铜、铁、锰、镍和钴的含量比不经发酵的茶水中的要高,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铅和铬的含量都很少,且比茶水中的含量减少了许多。这说明经微生物作用,可以增加有益元素而减少有害元素。 4 作用机理研究 有关红茶菌有益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从红茶菌的性质和成分出发初步阐述了其作用机理。 清理肠胃,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防治胃肠道疾病,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红茶菌能降低胃的pH,而胃肠道上部的酸化作用对健康很有益处,对胃肠道中的有害菌如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有密切关系的幽门螺杆菌等有拮抗作用,还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Kim 等人(1994)在对肠道细菌的葡萄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酸酶的特性的研究中发现,这两种酶的活性随着pH 的升高而增强,在pH7 时的活性是pH6 时的5~10 倍,他们认为高pH 环境可以诱导这两种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饮用红茶菌可以维持血液正常的pH 值。医学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血液pH 值为,而正常肌体的血液pH 值为 以下。静脉血的血清学检测表明红茶菌饮料可以显著地使血液保持正常的pH 值,这一发现对研究红茶菌预防和治疗早期癌症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 红茶菌中的主要成分— 醋酸,是对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现代医学证明,醋酸具有消除疲劳、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防肥胖,使钙易于被人体吸收、保持骨骼的柔韧以及润肌嫩肤的作用。 许多人认为红茶菌的解毒抗癌功能因子之一是葡萄糖醛酸,它是人体肝脏中最主要的解毒物质之一。葡萄糖醛酸可与外源的毒素或人体代谢产生的内源有毒物质相结合,变成水溶性的葡萄糖苷酸,并一起排出体外,从而使可能引起身体各种病变的或已经发生病变的毒素被及时清除,起到防病和治病的良好效果。 红茶菌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 内酯可使肝素、透明质酸、硫酸粘多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的破坏大大减少,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排出毒素,防癌抗癌,并缓解关节炎、痛风、气喘和相关组织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其它不适。 红茶菌中的葡萄糖酸能与重金属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帮助人体排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有研究表明新的红茶菌饮用者尿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 红茶菌中含有不少茶叶的浸出物,这些浸出物的保健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据古今研究,茶的保健功能多达30 余项,其中主要的有兴奋神经、强心扩、兴奋呼吸、抗凝血、降血脂、预防冠心病、利尿、助消化、解毒与抗菌、防癌、抗辐射等。茶多酚具有抗突变功能,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人体衰老;茶中的绿原酸、儿茶素、VC、VE 等都有保护皮肤的功能。红茶菌中还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已知或未知成分,它有益健康的原因不是其中某种物质的单独作用而是多种有益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近些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在红茶菌的临床应用效果上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比如,美国的Yoram Azrad 在1998 年报道了艾滋病病人饮用红茶菌6 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此期间没有发生可能的各种感染。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茶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传统酸性饮料,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天然微生物发酵产品。但是,红茶菌健身作用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还应加强它的应用研究,使之更充分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编辑本段]培养红茶菌是由红茶(或用绿茶、乌龙茶、苦丁茶、花茶等)、白糖(或冰糖、蜂蜜)和水酿制而成。其培养方法如下: (1) 母液的培养:先在开水中加入红茶、白糖(冰糖)少许,调成稀的红茶糖水,再略煮灭菌后,即盛入消过毒的玻璃杯中,冷却至35℃时,再加入一块如手指头大的红茶菌种,用洁净纱布封住杯口,三、四天后,杯底生出绿色纤毛,液面长出海蜇皮似的菌膜,再过几天,茶液变酸,味如杨梅汤,就制成了母液。 (2) 饮液的培养:在消毒过的大口瓶里,加进煮开的红茶糖水,冷却后,把母液加入,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发酵成酸甜茶液,即可饮用。茶液饮完,留下的菌母亦可继续如上法培养饮液,循环不绝。培养红茶菌的原料比例是红茶:糖:水=:5:200。 (3) 菌种的培养:菌种的培养是在培养母液基础上进行。母液中生成的菌团有多层,下层较嫩而鲜,宜作菌种。良好的菌母会浮在液面,呈乳白色半透明胶质菌团,培养液气味为酸甜。如果菌团上呈红绿色即表示已受污染,培养液不能饮用。 红茶菌培养注意事项 一、作好消毒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消毒,培养红茶菌的容器必须要做好消毒。方法1、在开水中煮沸10分钟;方法2、用消毒水进行消毒。(如培养中发现表面长有其它菌可以用酒精在表面喷洒一日二次) 二、菌种的选择。要选择乳白色半透明的菌种,其品质好,易成活。选择菌种厚,菌膜面积大的,其菌种菌力强,不易酶变(上面不长白毛)。 大号菌种菌力强,做菌液快,而且质量高。一次做菌液做的多。采用坛子,玻璃瓶等培养,切忌不可用塑料,铁制品培养。可保持红茶菌原有的很多优秀品质。 选用小号菌种一次只能做一小杯10天一个周期。 选用大号菌种可以做多些。 三、原料的选择。最好用一些没有处理过的天然茶叶,糖最好选用白砂糖,葡萄糖。葡萄糖长势更好,培养速度快。白糖做的口味更甜。少使用蜂蜜,现在的蜂蜜不纯,杂质多。 四、糖,茶,水的投放量。糖、茶、水的重要比例是5:—:100(五比零点一至零点四比一百)。茶要少放有一点点着色就可以了。水第一次做要少放,第二次有经验可以加倍。 五、通风。 一定要做好通风不让其它杂菌成活,通风是很主要的,因为通风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它杂菌在培养器具中的浓度使其它菌不能寄生在红茶菌菌膜上。 六、购菌种时请注意其单位。因为红茶菌菌种有80%是水,所以不要以重量来选购菌种,因为菌种到家时都是水,看起来多少克好像很多的样子,其实购的都是水。选些直径大的,品质好的,厚度好的.(选自★我爱红茶菌网★)[编辑本段]饮用方法(1) 为了保持菌液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活性,培养后的菌液应随倒随喝,不应装入瓶内或冷藏在冰箱中。 (2) 为了避免菌液过酸,刺激肠胃,甚至引起并发性的酸中毒,可用冷开水冲稀菌液饮用,但忌用冰冻水。 (3)根据自身体质,每天饮用一次或多次。饮用时宜加入2倍的凉开水冲淡饮之,使菌液甜酸可口。 红茶菌是营养饮料,服后无副作用。但有些初饮者服用红茶菌后会有些副作用,如兴奋、失眠、胃酸、轻度腹泻、皮肤发痒等。如能坚持饮用,大多症状会自行消失。
自制红茶菌菌种:红茶菌的原始菌种,其实并不难培育,自己在家就能完成。等天气暖和一点的时候,先找一个玻璃瓶(酒瓶子就可以),洗干净,最好用热开水烫几遍。注意一定要洗干净,不然有细菌残留容易导致变质;瓶子最好是透明的,这样可以看清发酵过程。具体步骤如下:1、在玻璃瓶里加入2/3的温开水,加入1-2勺的白酒(白的米酒最好),再加入1-2勺的蜂蜜。白酒和蜂蜜量都不用很多,只要液体有淡淡的酒味即可;加白酒和蜂蜜,主要是里面的成分可以招来空气中的霉菌促成发酵。2、液体制成后,在玻璃瓶的瓶口,将2-4层干燥的干净纱布,轻轻包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住。将瓶子放在常温、阴凉的地方,温度以15~30℃为宜,千万不要晒太阳。3、大约过15天左右(视天气而定,菌皮越厚越好),瓶里液体表面会产生一层薄膜状的菌皮,有可能是白色、灰色或是一丝丝白毛状的,液体闻起来有点酸酸甜甜的。注意,如果菌皮是红红绿绿的、或是液体闻起来有股霉味,就说明受污染了,应弃之不用。4、把原始菌种用干净筷子夹出,放进另一个干净的玻璃瓶里,倒入煮好且放凉的红茶水,加入白糖,再用纱布罩起来,经过一段时间(时间没有规定,一般是菌种长得越大,液体的营养越好),里面的红茶水就变成酸酸甜甜的保健饮料了。5、原来那瓶液体不要倒掉,继续用纱布盖好发酵,还会再长出新的菌皮来。而后来用红茶水培育的菌皮也会一层一层越长越多,就像海蜇一样。为了保证营养,你可以把最上层的老的菌皮吃掉或者扔掉,下面还会不断长出来的。
21) 红茶菌历史■小知识 红茶菌的菌膜酷似海蜇的皮,故被称为“海宝”;由于红茶菌能帮助消化,治疗多种胃病,所以有些地方称为“胃宝”;由于红茶菌是由红茶水、白糖酿成含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菌液,故而又被称为“红茶菌”。 由于红茶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素,并含有三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因此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 红茶菌,因其表面一层菌膜酷似海蜇皮故名"海宝",又因其对治疗胃病效果神奇,疗效确切,又名"胃宝"。它起源于我国渤海一带,后来被俄国人带入苏联,并在苏联的高加索一带培养应用。直到1971年,日本的一位俄文女教士乌居从高加索带回日本进行培养。然后又由日本流传到世界各地。 红茶菌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培养和流传,并作为民间的一种日常食用的传统饮料之一。据说在很久以前,渤海一带有一家卖杂货的店铺。有一次,店伙计涮完蜂蜜罐后,顺手将水倒入一个装过糖的坛子里。过了几天,当伙计打开糖坛子的盖,发出一股好闻的清芳的酸香味来,大家过来一看,原来坛中生有一层乳白色的厚厚的胶质膜,正好把坛口封住。当时正值三伏天气,唇焦口渴的伙计,抵不过那种芳香酸甜味的诱人刺激,拿起葫芦瓢舀起就一饮而尽,喝完之后,叫绝不迭,馋得周围的人也顺嘴流口水,除店主人外,在场的人都喝了半瓢。后来,店主人发现伙计喝后无事,便命伙计用坛加蜜加水如法泡制,制出别具风味的"红茶菌"。店主不仅发了财,并且由于常吃"红茶菌"凉拌菜,还成为当地的"寿星老"。后来由伙计将"红茶菌"的制作奥秘公诸于世,从此流传开来。。22) 红茶菌研究概况红茶菌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 红茶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传统酸性饮料,它的产生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秦朝。除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红茶菌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各国也一直广为流传,那里的人们把酸茶酒(即红茶菌)当清凉饮料来治疗消化不良和动脉硬化等症。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到现在,红茶菌又在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以糖茶水为原料,经醋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而成的。红茶菌菌液中含有一部分茶叶的浸出物、活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醋酸、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茶多酚、咖啡因、乙醇和二氧化碳等。红茶菌一直被饮用它的人们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的健康饮品。它的保健作用包括:清理肠胃,预防和治疗便秘和痔疮;帮助消化;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避免各种结石的发生;帮助身体及时排除毒素,防癌、抗癌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等。可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健身饮料。红茶菌虽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它的科学研究却起步较晚。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于1951 年《黄海》杂志第12 卷第5 期刊登了《海宝是什么》一文,这是我国关于红茶菌的首篇科学论文。文中认为红茶菌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醋酸菌和酵母,同时指出红茶菌中的醋酸菌不只一种,但以膜醋菌为主。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到80 年代初期,红茶菌饮料在我国非常流行,一些介绍红茶菌效果及制作方法的文章大量涌现。近些年来,我国对红茶菌的抗菌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菌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是寥寥无几。国外对红茶菌的研究大约始于20 世纪初。从20 世纪初期到中期,一些医生和学者纷纷报道了红茶菌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效果和作用。从20 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有关红茶菌的微生物组成及相互作用、发酵条件、菌液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陆续有文献报道。1 红茶菌菌种的类型及菌种间的相互关系用于发酵培养红茶菌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和酵母菌,有的红茶菌有少量乳酸菌[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terium bulagricum)]。到目前为止,人们从各种红茶菌中分离到的醋酸菌有: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 、拟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oides)、葡萄糖酸杆菌(Bacterium gluconicum)、产酮醋杆菌(Acetobacter ketogenum)、弱氧化醋酸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 、葡萄糖醋酸菌(Gluconobacter liquefaciens)、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和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其中最主要的是木醋杆菌。酵母菌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不显酵母(Saccharomyces inconspicus)、路德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ludwigii) 、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ns) 、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crusei)、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酒香酵母(Brettanyomyces)、克勒克酵母(Kloeckera)、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等。发酵红茶菌的菌种是由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醋酸菌和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酵母菌组成,有的还有乳酸菌。不同的菌种组成,其菌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有所不同。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红茶菌中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在发酵开始阶段,由于醋酸菌不能直接利用蔗糖或利用蔗糖的速度很慢,由酵母菌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并进一步发酵产生乙醇,醋酸菌则在培养液中有了葡萄糖、果糖和乙醇之后开始大量生长繁殖,将葡萄糖和果糖氧化产生葡萄糖酸、乙酸等代谢产物,并将酵母产生的乙醇氧化生成乙酸。有资料表明,酵母菌产生的乙醇能刺激醋酸菌的生长,产生更多的纤维素膜和乙酸,而醋酸菌产生的乙酸又会刺激酵母菌产生乙醇,而乙酸、乙醇的存在可保护醋酸菌和酵母菌,使它们免受其它微生物的侵染。2 发酵条件的研究Mi-Ae-Choi (1994)等人对不同温度(5~45°C)和碳源(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玉米糖浆)对红茶菌的pH 和总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产酸的最适温度是30°C,蔗糖和果糖、葡萄糖和玉米糖浆产生的有机酸的种类相似。果糖比葡萄糖代谢的速度快得多,而果糖和葡萄糖都比蔗糖的代谢速度快。Jürgen Reiss(1993)在20~22°C 的发酵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不同碳源(蔗糖、果糖、乳糖和葡萄糖)对红茶菌(菌种组成为木醋杆菌、拟木醋杆菌、葡萄糖酸杆菌、粟酒裂殖酵母、路德类酵母及其它酵母菌种)代谢产物(乙醇和乳酸)和pH 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显示,蔗糖和果糖能产生较多的乙醇,葡萄糖则产生少量的乙醇。蔗糖能提高乳酸的产出而其它糖类产生的乳酸则很少。Martin Sievers等(1995)对两种菌种来源(含不同酵母菌种)的红茶菌的发酵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红茶菌于室温条件(20~22°C)下培养了60d,检测它们的发酵过程。结果不同的酵母菌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利用速率不同,代谢的过程也不相同。酵母菌在糖的利用上起了决定作用,且不同的酵母菌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Matin Sievers 等还指出他们所用的木醋杆菌能代谢乳酸,因此他们没有象Jürgen Reiss 那样检测到乳酸。3 红茶菌成分分析一些学者对红茶菌菌液中所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由于所采用的菌种、培养条件、分析方法、分析的侧重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资料其结果也不同。德国的Günther W. Frank(1991) 认为红茶菌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醋酸、酒精、乳酸、氨基酸、蛋白质、叶酸、地衣酸、Vc 和多种B族维生素等[14]。 等人(1995)对来自台湾的两种红茶菌用HPLC 进行分析,显示该红茶菌中含有甘油、乙酸和乙醇。美国的Michael (1996) 报道了用HPLC/MS/PDAD(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光电扫描)方法对来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9 个红茶菌试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没有找到以前几乎是公认的功能因子-葡萄糖醛酸,而且各种维生素的含量很少,不过检出了许多前人没有检出的物质。他们从这19 种红茶菌中检出了40 多种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如何起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Biljana Bauer-Petrovska(1998)用原子吸收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红茶菌中的矿物质和可溶性维生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铜、铁、锰、镍和钴的含量比不经发酵的茶水中的要高,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铅和铬的含量都很少,且比茶水中的含量减少了许多。这说明经微生物作用,可以增加有益元素而减少有害元素。4 作用机理研究有关红茶菌有益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从红茶菌的性质和成分出发初步阐述了其作用机理。 清理肠胃,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防治胃肠道疾病,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红茶菌能降低胃的pH,而胃肠道上部的酸化作用对健康很有益处,对胃肠道中的有害菌如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有密切关系的幽门螺杆菌等有拮抗作用,还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Kim 等人(1994)在对肠道细菌的葡萄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酸酶的特性的研究中发现,这两种酶的活性随着pH 的升高而增强,在pH7 时的活性是pH6 时的5~10 倍,他们认为高pH 环境可以诱导这两种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饮用红茶菌可以维持血液正常的pH 值。医学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血液pH 值为,而正常肌体的血液pH 值为 以下。静脉血的血清学检测表明红茶菌饮料可以显著地使血液保持正常的pH 值,这一发现对研究红茶菌预防和治疗早期癌症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 红茶菌中的主要成分— 醋酸,是对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现代医学证明,醋酸具有消除疲劳、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防肥胖,使钙易于被人体吸收、保持骨骼的柔韧以及润肌嫩肤的作用。 许多人认为红茶菌的解毒抗癌功能因子之一是葡萄糖醛酸,它是人体肝脏中最主要的解毒物质之一。葡萄糖醛酸可与外源的毒素或人体代谢产生的内源有毒物质相结合,变成水溶性的葡萄糖苷酸,并一起排出体外,从而使可能引起身体各种病变的或已经发生病变的毒素被及时清除,起到防病和治病的良好效果。 红茶菌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 内酯可使肝素、透明质酸、硫酸粘多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的破坏大大减少,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排出毒素,防癌抗癌,并缓解关节炎、痛风、气喘和相关组织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其它不适。 红茶菌中的葡萄糖酸能与重金属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帮助人体排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有研究表明新的红茶菌饮用者尿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 红茶菌中含有不少茶叶的浸出物,这些浸出物的保健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据古今研究,茶的保健功能多达30 余项,其中主要的有兴奋神经、强心扩、兴奋呼吸、抗凝血、降血脂、预防冠心病、利尿、助消化、解毒与抗菌、防癌、抗辐射等。茶多酚具有抗突变功能,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人体衰老;茶中的绿原酸、儿茶素、VC、VE 等都有保护皮肤的功能。红茶菌中还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已知或未知成分,它有益健康的原因不是其中某种物质的单独作用而是多种有益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近些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在红茶菌的临床应用效果上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比如,美国的Yoram Azrad 在1998 年报道了艾滋病病人饮用红茶菌6 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此期间没有发生可能的各种感染。5 结束语综上所述,红茶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传统酸性饮料,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天然微生物发酵产品。但是,红茶菌健身作用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还应加强它的应用研究,使之更充分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1,一句话解释:红茶菌就是由红茶水、白糖酿成含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菌液2,营养成份及功效:由於红茶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素,并含有三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酵母菌等),因此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防止动脉硬化,抗癌,养生强身,成为一种盛行全世界的养生保健饮料。听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红茶菌饮料。
158 浏览 3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283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5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5 回答
307 浏览 7 回答
359 浏览 2 回答
236 浏览 3 回答
313 浏览 2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357 浏览 4 回答
225 浏览 5 回答
32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