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k》杂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约摸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忍不住感叹,原来杂志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的确,引领年轻人的潮流导向的同时,也可以做到有点文化,让大家各取所需。一个衣服什么牌子,什么路数,直到建筑、家居设计、创意文化都有涉猎。《Milk》去年有了内地版名曰《新潮流Milk》,事实上,潮流杂志在中国杂志历史上充其量只有短短的四五年历史,只能算是发展初期,数量上对比起时尚杂志更是小巫见大巫。记得早期的《Milk》,每隔一两期就会推出一个品牌的介绍,其详细程度在杂志上可谓史无前例,动辄上20页而且资料极其齐全权威,无论品牌历史还是品牌趣事都一一涉及。即便有时候《Milk》封面依然是卖给了广告客户,说真的,封面的设计真是费尽了心机,而态度显然是属于自己的……有时候,买杂志其实就是买态度。旗帜鲜明,读者数目小众是自然的事情。但我却喜欢它——总有些人如我这样,对于“如何应付办公室同事”或者“本季到底穿什么”没有多大兴趣,而更想看到时尚背后的设计师故事。最近一期的《新潮流Milk》采访了很多在北京的艺术家、摄影师、时尚从业者,选取的人物也不是那么大牌,却使整本杂志洋溢着轻松的感觉。据说在香港老巢的《Milk》专门设立了一个自己制造明星的部门,个别明星还与时装品牌推出个人命名系列,这些明星们不断地穿着其属下或关系密切的时装品牌,从而产生连锁价值。成功的例子是推出了时装精──黄伟文(Wyman)专栏,其专栏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黄伟文能将其专栏时装文字结集推出《Y》与《潮骚》,最近又出了本新书《生于天桥下》。很多人都是冲着黄伟文的专栏买杂志的,8月号的《新潮流Milk》黄伟文专栏写了在巴黎购物如何退税的事儿,读着有趣又很实用。以前,看一本杂志采访东京的杂志人,问东京为什么会不断诞生城市资讯类杂志。答案是:因为东京是个物欲横流的城市,每天都会诞生无数个不同的潮流店铺,如果没有资讯类杂志的指南,那些物质崇拜分子几乎寸步难行!中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坊间的潮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中国自然也需要《Milk》这样的潮流资讯杂志。在杭州的书报摊,《新潮流Milk》经常要断货,是卖得太好吗?摊主说进货进得少。不知为何,难道摊主怕卖不掉?也是,去年才落户内地的《新潮流Milk》没怎么吆喝,像我这样的“杂志狂人”也是偶尔在朋友家的书桌上看到的。如果这样的话,买港版《Milk》也好的,虽然那些香港本地语不见得多有内涵,但读起来着实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