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修德有诸多的相同之处,又有密切的关系。读书与修得都要体现一个“恒”字。读书是件苦事,孤独寂寞,枯燥乏味;读书又是一件难事,会碰到许多“拦路虎”、“绊脚石”。正因为这苦与难,朝学暮停者有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有之;半途而废者也有之。究其原因,缺乏恒心也。荀子说:“学不可以巳。”强调的就是读书学习不能停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没有止境,终身都要学习。只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学有所获,才能苦中有甜。同理,修炼道德,也没有边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贯彻于人生整个过程。读书与修德都要把握一个“度”字。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读书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重视积累。要经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积土才能成山,积水才能成渊。同样,修德也要从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好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读书与修德都要保持一个“省”字。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意志毅力、学习效果时常进行反省,分析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修德的过程也是如此。人都有七情六欲,人的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人的一生也一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人们时常剖析自我,吸取教训,警示自己。惟有自省,才能清醒。读书与修德都要注重一个“效”字。凡事总要讲效果,读书修德也是如此。读书学习如果满足于读书而读书,肯定是没有多大成效的。读书贵在运用,贵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学用互动、学用相长,推动人们主、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样,读书才有真正的效果。而修德的效果如何,则要看人们能否做到学、知、用、行的统一。既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又能教育、帮助、指导他人践行道德,促进他人修德。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中,人们崇尚的就是美德。有人问孔子:“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可以说君子无论位尊位卑都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未敢忘忧国。一个人的成长,家境决定他的人生观,而学校决定他的世界观。一个讲道德风尚的家庭,必然决定他的讲道德风尚的人生观,而学校的整体道德风尚的观念决定他的世界观和他的素质,而素质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千百年来,仁人志士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来修养道德观。在近代史上,五四运动的先辈们就做出了最好的典范。读书与修德都要循序渐进。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质变到新的量变。读书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重视积累。要经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积土才能成山,积水才能成渊。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点滴积聚,要想看几本书就博学多识是不可能的。同样,修德也要从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既要“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又要“勿以恶小而为之”,舍小错而免大恶,决不能积错成罪,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日积月累的道德修养,逐渐增强了自制力,把为官意识纳入“有权不谋私,用权为人民”的轨道,以身作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气。读书与修德都要有自我约束力。毛主席老人家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作坏事。”同样,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读一篇两篇文章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读书。荀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疑问和难题,需要反复思考,进行析疑解难。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意志毅力、学习效果都要有自我约束力。修德的过程,也是如此。人都有七情六欲,人的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人的一生也一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而,除了法律、纪律、道德的约束,别人的帮助外,自身的自我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辈子慎初、慎微、慎独、慎老、慎终,活到老,改造到老,坚持到终,保守晚节,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品德优秀的人。读书与修德都要树立远大志向。一个人具有崇高理想境界、心理装着祖国和人民,才会有读书和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才会选读好书、做好人。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锤炼高远纯洁的志向。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读书修德更需要耐得住清贫。只有心理装着远大理想境界,私心少了,读书才能静心,才能读得进去,修德修行。读书与修德都要注重饯行。凡事总要讲效果,读书修德也是如此。读书学习如果满足于读书而读书,肯定是没有多大成效的。读书贵在运用,贵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学用互动、学用相长,推进主、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样,读书才有真正的效果。而修德的效果如何,则要看人们能否做到学、知、用、行的统一。也就是说,对于党纪国法,道德规范不仅要能学、能通、能用、能说,更重要的是要能行。这个“行”包含两个方面,既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又能教育、帮助、指导他人遵守法纪,践行道德,促进他人修德。读书与修德互为关系,互为作用。读书使人明理明德、明荣知耻,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读书是修德律己的有效手段、方法和途径,读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修炼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修德是读书的重要目的,是读书一种动力,为读书指引正确的方向,指导、推动读书,饯行读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