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故事感人,道尽人生无常。我为大家带来几篇《百鸟朝凤》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一
寒假中,我观看了吴天明导演的作品《百鸟朝凤》。
该影片讲述了在陕西的无双镇里,吹唢呐这项民间艺术,不止于娱乐,更是用在了丧事上,以示对故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而整个无双镇,唯有焦三爷会吹这“百鸟朝凤”。
年幼的游天明成为了焦三爷众徒弟中的一员。但他肯吃苦,勤于练习,师傅更看重的、他所拥有的便是他骨子里对唢呐的喜爱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游天明成了唯一习得“百鸟朝凤”的接班人。但后来,随着西洋乐器的冲击到来,适逢大事,村民们越来越少的选择请唢呐班,而是选择更震撼的西洋乐队。游天明不愿唢呐就此没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影片结尾,云天明成功申遗,成为了唢呐非遗继承人。
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与感动,绝不仅限于其画面的宽阔、人物内心的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欢乐圣诞节到情人节,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却渐行渐远。尤其作文是商家更是津津乐道,特别是圣诞节,无论大街小巷,热闹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清淡,端午重阳元宵,越来越不被重视,在电影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成了众多观众的选择,国产片却常被冠以“烂片”的称号……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
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百鸟朝凤》观后感二
唢呐,在现在已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古老的民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唢呐曲,在看过一部电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述了游天鸣自小拜师学唢呐的故事。从电影开头唢呐的光辉岁月,到最后的逐渐没落,无不让人感动。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则是电影的尾声,一位老者,手拿唢呐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演奏着,有一对年轻女孩走了过去,还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块钱,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唢呐技艺极好,可是,曾经无比光辉的唢呐技艺,如今,却只能用来像乞丐一样讨钱,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顾电影的开头,二十几年前的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为红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辉,多么光荣啊!可如今,有谁还尊重我们唢呐匠?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我认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鲜,有趣,但是,我们要时刻记得,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要像游天鸣一样,将属于我们的文化时刻记起,烙印在心头,有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它反映了现代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任由别人将自己的东西拿走。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鸣和他的师傅一样,将中国文化传给我们的后代。
百鸟朝凤,唯有坚持方能成凤。要学习电影里的唢呐匠们,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坚持。
《百鸟朝凤》观后感三
今天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参加了盼望已久的小记者活动。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呀,所以无比兴奋!
昨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早上一醒就催着爸妈带我到新都汇门口报到,今天小记者活动是观看电影《百鸟朝凤》。
影片讲的是:在无双镇,吹唢呐不仅是一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更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
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影片中,天鸣拜焦三爷为师学习吹唢呐,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不仅才艺好,人品端正,更为了一个信念与师傅一起苦苦坚守,终于盼来唢呐“非遗”的春天。
我看电影时被它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影片结尾处,天鸣
在焦三爷坟前吹《百鸟朝凤》,我座位的前后左右都在抹泪,我也是。从电影院出来时仍然沉浸在那感人的情节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品行端正,努力刻苦,不断地学习、锻炼就一定会有收获。
今天的小记者活动意义深刻,让我学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谢新乡日报社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像这样的活动今后我还要参加。
《百鸟朝凤》观后感四
以往在电视上看音乐节目时,见到民乐演出,大都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心态。在我看来,民乐多半是那无止尽的喧闹抑或是沉闷单调的空乏。但在看完《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后,我对民乐的态度不似从前。
游天鸣十三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水庄无双镇上找有名的唢呐师傅,请师傅收天鸣为徒,师傅最终答应了。在其后漫长的十载光阴里,天鸣随师父认真学习唢呐技艺,成为师傅认定的继承人,学到了那极其荣耀的“百鸟朝凤”,懵懵懂懂地担任起了游家班的当家。然而岁月蹉跎,时代已变,吹唢呐这项本领不再风光,游家班解散,师傅病逝,只剩天鸣一人尽余生将唢呐技艺传承发扬。
影片中,天鸣见识的第一次出活是在金庄葬礼上。金庄村长离世,儿子恳请师傅吹一首“百鸟朝凤”,钱不成问题。师傅却笑着摇摇头,不过多言语。专用于白事上的“百鸟朝凤”,排面大,气势足,受用的人必是口碑极好,非常人能享有,师傅不认为金庄村长有这个资格。
天鸣第一次出活是在朋友的婚礼上。已不再是小男孩的天鸣依旧保持着孩提时的淳朴善良,将自己所挣得的钱大多分给了一同出活的伙计,用剩下的钱为师傅买了烟叶,给师娘带了布匹,领着点心去拜访师傅。师傅很高兴,拉着天鸣畅饮珍藏了二十年的佳酿。天鸣未醉,师傅却是醉醺醺的,将一箱师传的唢呐尽数交给天鸣,自己又拿起一只唢呐吹起来。他微眯着眼,摇着身子,陶醉在这跟了一辈子的唢呐声里,好似回到从前风光无限的、吹唢呐的日子,面颊红红的,皱纹舒展,眉目间流露欢欣,头上的白发清晰可见,悠长激越的唢呐声充斥在整间屋子里。突然,师傅一个趔趄跪倒在地,天鸣正欲上前搀扶,师傅却借着酒劲扳开他的手,道:“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说完便呼呼大睡,昏黄的灯光下,师傅咧着嘴憨憨地笑。
时间不舍昼夜地向前奔去,游家班还是不如新来的洋乐队受欢迎。又一次出活,洋乐队一到,众乡邻的目光顿时集中在他们身上,游家班也不服气,与洋乐队似打擂台一般比了起来,纵使他们面前无一人驻足观赏。比到后来,几个年轻人走上前来,冲游家班说愿意出双倍的钱让他们别再吹了,天明定是不同意,几人间的推推搡搡转变成了两伙人之间的混战。师傅坐在后头目睹一切,却见他慢慢走过去,蓦地弯下身子拾起那被踩得变形的唢呐,眉毛拧在一起,不解与忧愁浮现在苍老的面庞上,师傅的时代早已匆匆落幕。
在那之后,游家班几个师兄弟相继离开,虽不直说,但大家都明白当今想靠吹唢呐谋生是近乎不可能的。不久,窦村长驾鹤西去,想请师傅他们吹唢呐,却是凑不齐人。师傅怒火中烧,带着天明一块去找人,正好撞见二师兄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外出打工。二师兄先是一怔,神色再由愧疚转向颓然,颓然转向麻木,他还有家,他也要吃饭啊。师傅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二师兄,猛然夺过师兄手中的行李,将里面的衣服一件一件甩在地上,像是泄愤,又像是在寻找师兄行李中是否有唢呐,寻找唢呐在二师兄心中是否有一席之地。二师兄紧紧抿着嘴唇,跪着捡起衣服,又跪在师傅面前,心甘情愿地挨了师傅一脚。
后来,八台勉强凑齐,就连天鸣父亲也参与了进来。在窦村长的丧礼上,众乡邻身着丧服,跪坐在地,只听师傅高声道:“窦村长杀过鬼子,剿过土匪,带火庄人修水库,让石头压断四根肋骨。这样的人,受得起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师傅领的头,师傅本想让天鸣来吹,天鸣却发着烧。师傅正襟危坐在木椅上,用苍老的嗓音喊道:“百鸟朝凤,敬送亡人!”说罢便举起唢呐开始吹奏,唢呐声同师傅一般苍老悲凉,古朴而有力,众人注视下,场面肃穆而哀伤。天鸣望向师傅,却惊恐地发现师傅的血顺着唢呐滴落在地上,师傅一口血猛地喷出来,仍是不准备停下,转过头去冲天鸣无比严厉道:“接着吹!”演奏的伙计都站起身来,师傅坐在中央卖力地打着大鼓,半晌,抬头去望身旁流泪吹着唢呐的天鸣,唢呐声荡气回肠,师傅露出了欣慰的笑。
去了医院,天鸣这才知道师傅已是肺癌晚期,时日已不多。师傅让天鸣卖了自家的牛,为的是让天鸣去置办一套新家伙,他靠在被褥上,面庞再无当年醉酒时的红润,似那燃尽的木柴:“你该把游家班再撑起来,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但这一腔热忱尚未能使师傅的夙愿实现。天鸣去省城着原来的伙伴,他们却再也没了演奏的能力:二师兄在工地上干活断了一根手指,三师兄在石棉瓦场干了半年,咳得厉害。城市里,吹唢呐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乞讨……伙伴们都劝他留下来:“留在城里打工总比在农村吹唢呐要强。”朴实的天鸣只是说:“我跟师傅发过誓的。”城市里的喧闹繁华与他无关,他的心里装着一片净土,一片只有唢呐的净土。
青山黄土间,师傅的墓在一座小山丘上。天鸣穿着参加红事时穿的衣裳,手中的唢呐系着红布,或许是在为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誓言而向师傅证明,想要回到自己第一次出活后与师傅一同庆祝的时光。他直起身子,眼角被泪水润湿,在师傅的墓前再次吹起这荡气回肠的百鸟朝凤。这样的人,受得住百鸟朝凤。恍惚间,他看到少时在师傅家院子里师傅俯身教自己吹唢呐的模样。回过神来,泪光迷了眼,他看到师傅坐在木椅上,深深地望着他,听着曲子咧嘴一笑,便向看不清楚的远方走去。那一笑,同当年师傅喝醉酒的笑不一样。泪水滑落,师傅的时代、唢呐的时代,天鸣无法守住。
师傅一生里,不为富贵的金庄村长奏百鸟朝凤,却自发为火庄窦村长奏上一曲百鸟朝凤,对人品的要求也体现出他对唢呐文化的敬重。这也是师傅当初选天鸣为继承人的原因,天鸣多的是沉稳踏实,坚定执着,朴实善良。拒绝金庄村长是师傅作为唢呐匠人对唢呐艺术的追求,也是他坚守的匠人精神与风范。他与天鸣将唢呐揉进血肉,融入生命。
有关传统文化的发扬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仅是师傅和天鸣在倾力奉献,还是无数怀揣着赤子之心的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追求。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社会发展不断向前,传统文化多数抵不过时代更迭下汹涌的浪潮,终是迎来残破甚至消亡的命运。吹唢呐、打太极、唱戏、捏泥人……这些我们看起来陈旧过时、不够有格调的事情,有的人坚守了一辈子,在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时代,他们“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许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禄污浊,悄然驻守着一盏盏属于传统文化的长明灯。无数竭尽毕生心血的匠人在新旧文化碰撞的今日奋力在时代的波涛中激起传统文化的浪花,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
《百鸟朝凤》观后感五
师兄们告诉焦三爷,天鸣病得厉害。焦三爷略加思索,说:“游家班班主病了,今日就由我代劳吧。”说完,他背朝人们,剧烈地咳嗽几下。片刻,他转回身,捧起唢呐,坚定而又大声地说:“《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唢呐声响起,抑扬顿挫,真好似百鸟朝见凤凰。天鸣的鸟叫也是惟妙惟肖。渐渐地,天鸣愣住了,他看见一股殷红的鲜血在锈迹斑驳的唢呐管上流着,是那么刺眼!一股,两股,天鸣毅然拿走师父的唢呐,三爷再也没忍住,“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但他顾不得擦去嘴角的血迹,大吼一声:“拿鼓来!天鸣,你继续吹!”说着,便“咚咚咚”地敲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神是那么坚决!那么无畏!
我的眼泪从眼角悄然滑落。这个坚毅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
焦三爷是在用生命吹唢呐呀!他不顾自己老弱的身子骨,毅然决然地吹响《百鸟朝凤》,这不仅是对德高望重的死者的敬重,更是对唢呐艺术刻骨铭心的热爱啊!他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为什么焦师傅能用生命吹唢呐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传承的力量!他用自己的鲜血告诉乡亲们,不要忘记唢呐;告诉天鸣,不要气馁,牢牢守护唢呐的技艺,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
现在,只要一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就听到或摇滚或悠扬的西洋乐曲,它们就像细菌一样无处不在,肆意侵占着民族乐器的世界。许多民俗艺术正在远离我们,濒临失传。
庆幸的是,又有人开始重视民族乐器,唢呐艺术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曾经拼了性命保全民俗技艺的民间艺人们,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安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