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得失在瞬间 汪银岚 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突发因素降临。
对此,有的人用智慧的眼光予以诱导利用,从而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则用老眼光看问题,处理事情敷衍了之,从而引发巨大灾难,这在历史上和生活中不乏其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米老鼠”之父吧!他自己租了一间车库,车库里气味难闻,只有一只小老鼠和他作伴,他则在画板上画画,时不时给小老鼠一点面色屑,和它做了好朋友。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画板上画出了一只老鼠轮廓,再多次加以修改。就这样,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诞生了。
成败只在一瞬间,“米老鼠”之父就是因为脑子突然开窍,所以幸运地成为了一个知名人物。 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有人说:“牛顿太聪明了,被苹果一砸就砸出了个万有引力!”而我却说他太幸运了,想想,如果他当时不是坐在苹果树下,而是坐在一棵椰子树下的话,那么砸出来的恐怕就是脑震荡了!你说,他幸运不? 再偶然的成功,也有瞬间的失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首民谣:“少了一枚马掌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了一匹战马,打败了一场战役。
打败了一场战役,毁掉了一个国王。”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真实的故事。
微小的细节也会带来巨大变故,有些成功不能绕过偶然,而大多数失败在于瞬间的失误。这告诉我们“成大事不拘小节”是错误的,小节也很重要。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发现没有,一个三口之家每天都在一起,可真向对方诉出心里话很少,几乎为零。今天我要用自己的笔和心与你们交谈。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曾想自己的儿女都成为人中龙凤?我能够理解你们。你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严格,不仅要让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和各方面能力出众,还要能在生活中也做一个自食其力,样样都行的人。我们想做好,也努力去做好,可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做得不好。也就是因为这些的种种不对,你们平常也总是很“唠叨”,我知道那是对我们孩子的爱,可是我们是否能接受你们这种爱的方式呢?爸爸妈妈,你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全十美,而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您自身是否太苛刻了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希望家长们都能够体谅一下我们做孩子的心。
在现代家庭中,吵架已经司空见惯。妈妈说一句,爸爸就顶一句,一会儿就吵开了。可你们知道吗?作为孩子,在此时此刻我们真的是左右为难。一边是慈祥的充满母爱的妈妈,一边又是十分敬仰的爸爸。我们真不知该帮谁好,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无奈。我知道我们作为儿女,没有权利来评价你们,毕竟你们是父母。但我真心诚意地希望你们能站在我们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去衡量。在这之后,你们会身有体会,你们会明白会理解,当父母吵架时最矛盾最痛苦的是孩子。你们吵完架一切都了了甚至雨过天晴,可留给我们的却是抹不去的阴影。这是对我们无形的伤害呀!要知道我们需要的爱不是一人能承受得了的,这是需要三个人共同努力的。
但不管怎么说爸爸妈妈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最亲近的人。不管你们在教育方法上有多少不妥当,毕竟也是你们对孩子的一种爱。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和父爱啊!今天和所有的爸爸妈妈说了一些心里话,我希望每一个家庭生活都能够美满,让天下所有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
得与失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得” 与“失”,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两个极端,往往是相伴相随的,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而言,固然有得有失。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的人却寥寥可数。据我的所见所闻,以下例子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
贪官污吏之猖狂都因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时刻只想在民众身上刮取民脂,民膏,也不想为百姓造福一方。
万千学子都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态去读书,全然不理会读书的真谛,最后上演的往往是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悲剧。因高考落榜,就服毒自杀;因成绩差忍受不住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这些已经屡见不鲜了。只看见一时的“得”与“失”,就甘愿放弃一个让我们去奋斗,去拼搏的美好未来。瞬间错误的抉择让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无尽的悔恨。
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会因此变得永恒星光闪烁。老子曾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到。 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在得与失之间苦苦挣扎,轻轻闭上眼睛,宽慰自己的得与失吧!
上述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依然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已有并值得珍视的得,难道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愚昧。当一个人得到越多,他就会开始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原来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 *** 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稍微有所失,就会给它挫败感,令他马上变得诚惶诚恐,仿佛害怕拥有的一切会立即离他远去,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其实世间一切总是生息循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所以结局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看待得与失的角度不同。失败者就像我前面说的那 样,得到越多时不再欣喜;稍有所失,心就悲怨,这和守奴才没有什么区别。而成功者反之,当他所失的越多,就是再失,也就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这是他懂得珍视得与失的过程,他看透了得与失之间的门槛。
得与失之间所获的东西要珍惜,对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是非得失,都要真诚对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一位老翁看见邻居枯死了的梧桐树,便对邻居说:“枯梧桐为不祥之物,宜砍之.”邻居听老翁的话有道理,便挥斧砍伐梧桐树,见梧桐树一倒地,老翁便向邻居讨来作柴禾,邻居大为不悦,心想:“老先生来为而教吾伐树也,与这种人为邻,好比住在危险的地带,岂可哉?”于是邻居远离老翁而去.寓言中,老翁得到了柴禾,却失去了邻里之情老鹰是最长寿的鸟类之一,能活到70岁,然而这其中要经历一个怎样艰辛的过程!当老鹰40岁的时候,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抓住猎物;尖锐的喙变得很长,并弯曲,几乎就要刺到胸膛;庞大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行起来十分吃力.这时候,老鹰进行了果断的抉择.首先,它从高处俯冲,把自己坚硬的喙撞到岩石上,任其断裂;然后,再把自己的爪子拔掉,用喙把一根根羽毛拔掉.这期间是十分痛苦的,然而5个月后,新生的老鹰便再次展翅于九天之上,享受剩余30年的自由飞翔.陶渊明弃官隐居田园,失去了五斗米的富足,却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恬静,领悟到了大自然的意蕴与人生的真谛;李白失去了升迁的难得机会,在无比抑郁和苦闷中却立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鸿图远志,为人生道路的继续前行,积聚了更大的力量与奋斗的目标;杜甫放弃了官位上的舒适享受,行走于广大民众之间,体会民间疾苦,听取老百姓的申诉与苦衷,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愿望,冷酷得社会,便多了一份温暖和希望.。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得” 与“失”,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两个极端,往往是相伴相随的,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而言,固然有得有失。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的人却寥寥可数。据我的所见所闻,以下例子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
贪官污吏之猖狂都因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时刻只想在民众身上刮取民脂,民膏,也不想为百姓造福一方。
万千学子都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态去读书,全然不理会读书的真谛,最后上演的往往是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悲剧。因高考落榜,就服毒自杀;因成绩差忍受不住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这些已经屡见不鲜了。只看见一时的“得”与“失”,就甘愿放弃一个让我们去奋斗,去拼搏的美好未来。瞬间错误的抉择让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无尽的悔恨。
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会因此变得永恒星光闪烁。老子曾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到。 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在得与失之间苦苦挣扎,轻轻闭上眼睛,宽慰自己的得与失吧!
上述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依然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已有并值得珍视的得,难道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愚昧。当一个人得到越多,他就会开始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原来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 *** 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稍微有所失,就会给它挫败感,令他马上变得诚惶诚恐,仿佛害怕拥有的一切会立即离他远去,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其实世间一切总是生息循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所以结局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看待得与失的角度不同。失败者就像我前面说的那 样,得到越多时不再欣喜;稍有所失,心就悲怨,这和守奴才没有什么区别。而成功者反之,当他所失的越多,就是再失,也就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这是他懂得珍视得与失的过程,他看透了得与失之间的门槛。
得与失之间所获的东西要珍惜,对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是非得失,都要真诚对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作文的得失近一年来,我写了十几篇作文,其中有四篇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好评,并在《遂宁日报》发表。
从头分析、品评这四篇文章,让我收获甚多。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游上海》。
这是我十.一大假去上海的一篇游记。文章描述了我到上海所看到的奇山、奇水、奇景和“东方明珠”、海洋馆、黄浦江等景景致,写出了自己第一次游玩上海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描述的景观、景点具体;语句流畅,运用了一些好词佳句;表达的感受较真切。其不足之处在于:描述的景观、景点详略不当;描写景观的语句有重复现象;口水话较多,几经修改才“有点像样”。
在一次考试中,我写了一篇《和谐的森林世界》。爸爸看后觉得非常不错,并推荐发表。
文章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的描绘,以及不同季节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反映了森林世界是和谐的、美好的。此文出彩之处在于:第一,主题鲜明,人在创造和谐社会,森林世界动物也在倡导和谐;第二,对四季景物描写具体生动,选择描述的动物具有代表性;第三,语句精炼,流畅,不乏好词佳句。
初稿中有动物们打打杀杀的描述,淡化了和谐的主题,加之对个别动物习性的描述与生活常识不符,这是此文的最大不足。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灾害带来的苦难。
我看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书后,写了一篇读后感。文章通过对张春玲、林浩的英雄事迹的讲述,表达了自己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尊重与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发行不久就通过网络先睹为快,并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其二,真真切切写出了当时英雄少年们的磨难与经历。但是这篇文章复述英雄少年故事的语言太多,让整篇文章有所“失色”。
学校要求以一个名人的名言写体会写感受。朱熹强调“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让我深受启发,于是写出了《读书“三到”的感受》。
文章通过讲述自身学习、作文的经历与感受,体会到了学习、作文要心、眼、口“三到”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所花功夫多,优点比较突出:首先,用自身经历写感受,形象生动,容易产生共鸣;其次,文章总结出了一条操作性很强的学习、作文方法;其三,自己对这句名言理解深刻,有感而发,容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但这篇文章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对学习、作文的经验总结、提炼不很到位。通过对这四篇文章得失的分析,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浓厚的写作兴趣,才是写出好文章的动力源泉;写作文要有感而发,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切忌娇柔操作;文章只有经过多写多改才能“出彩”。
指导教师 肖春玉。
得与失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只是得到而不是失去,因为得到是幸福的,而失去有时往往带来痛苦,但是事实却常常都不尽如人意。
或许应该说上天是公平的吧,分派了“得”和“失”两位使者来到凡间,不会让人过于喜或悲。如果没有了这两位使者,或许人的一生中就少了两种调味料,没有尝到过悲又怎能感受到喜呢?就像天上有雨才会有晴一样。
得失,得失,有得才有失啊。既然两位使者都在你身边,那你就应该考虑考虑是先选“得”呢还是先选“失”。
比如说买彩票吧,报上有一个人,不知是说他幸运呢还是不幸运,他呢,花了两块钱就中了头奖,奖金好几百万呢,可是当他去领钱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就这么走了。他的家人虽说得到了这好几百万的钱,可是这好端端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你说是高兴呢还是悲伤啊。
当记者去采访时,他的家人对记者说:“如果知道是这样,宁可不要这钱的,要是知道……”有的人可能会说:他嘛,真是没福气,不过他的家人就享福了哦。但是他的家人能用的安心吗?说这钱是中奖中来的,还不如说是用这个人的命换来的。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自己吧。现在我们是在学习的阶段,在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要知道在以后的社会里,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是一个社会垃圾,没有其立足之地。
有的同学学习怕艰苦,只图享受,须知:现在的享受不代表着以后的幸福生活,不代表着未来的光明前途。或许你现在的享受换来的会是以后无尽的懊悔和痛苦,或许你现在的刻苦学习换来的是以后无尽的享受。
每个人都知道将来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连那些清洁工都拥有一定的知识,掌握一些科学技术,那时后悔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时间永远无法倒流,你失去的永远无法得回来。什么东西都会失去,就一样不会,那就是知识,因为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拿不了也盗不走。
现在拥有了,以后会一直存在,并且将来受益匪浅。 命运靠自己掌握,前途靠自己去争取。
失去某些东西并不可怕,怕只怕你放弃了不再去争取了,那么最后将一事无成。
论得失
说到得与失,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是孤儿,而且都身无分文,上帝看他们可怜,就决定救助他们。于是,上帝给了第一个孩子一包金子,那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一年之后,他的金子全部用光了,他又成为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这个男孩,他虽然得到了一包金子,解决他暂时的经济问题,可是他却失去了能够永久解决温饱的机会,那就是学上帝的“点金术”。
这次的段考,是我们进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试,也是第一次全年级排名的考试。对于这次考试,我完全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的。分数不重要,题目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这样,我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就像孔子所说的一样: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并且牢牢掌握住学习的方法。我的分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算不错,应该能进班上前5名,这也就够了,何必去强求那个“第一名”的称号呢。这也让我知道,不要太注重荣誉,只要当考试完毕后,你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我的分扣得不冤枉,确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做。”
这次的段考,我的收获不少,但是我失去的并不多。我的分数对于我自己来讲是有点可惜的,因为其中有的题目我完全会做,而这样我也丧失了进前50名的机会。可这一个“丢失”却也是一种“收获”,这个没有得到的机会将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督促我学习,一直在背后鼓励着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段考的得与失,谁都会有,得到了,也失去了,可是无论是得还是失,那都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鼓励着你的学习一步步向前进。
躲在青山身后,看太阳微笑
成,如朗月照花,掬水则月在手,看花则相满衣;败,亦昂首阔步,仰天长啸,烟雨平生;荣,不过衣锦还乡,洞房佳偶,金榜题名;辱,亦能书香满室,把酒问天,醉卧水榭楼台。纷繁冗杂的世事中,唯那些能把成败荣辱埋在青山之中,纵任春坟秋冢,依旧见太阳笑靥者值得令人倾慕一生。
世事再复杂,也终有看透的一日,自身纵使如那西湖水般宁静,也有迷茫的春夏秋冬。当一切的一切白纸黑字般写开,世间不知多了多少个诗仙太白。一壶酒,一把剑,觅一缕笛音,寻一壶酒香。他出生在盛唐,满腹经纶却似这般无用武之地,他也曾在黑暗中看烛光一丝丝燃尽,他也曾在屋前眺望太阳一日日淹没,他也曾希望在金銮殿宇上舌战群儒,他也曾梦想在祖坟钱谋得一席杨柳荫。然而,当所有的美梦变成泡沫,他也曾到大海寻找,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当他发现碧溪上的太公已逝,他又毫不犹豫登上木屐,梦游天姥,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人说太白是矛盾的,但殊不知这是酒仙看透世间之后的放达,纵使未能熠熠生辉,但追求的过程足以让太白一生享用,他在青山,则青山留名;他看太阳,则太阳微笑。
总管古今,有成有荣者面似富丽堂皇,内心却实则患得患失,历败历辱者,虽未都如韩信般平步青云,亦都乐山乐水,逍遥自在一生。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我们无缘与其谋面,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之情也能在胸中涌荡。哪一日,真就汇成几缕赤壁之风,吹散英雄的发髻,鼓起船帆,让舟楫顺芦苇而下,亦不失功德一件。林语堂先生眼中的苏东坡是圣人。是啊,能在雷雨中吟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足见其旷达与潇洒,东坡爱山,爱水,爱诗;东坡惜时,惜春,惜情;东坡怜雨,怜月,怜雪,独独不在意成败荣辱,他在青山一隅回首,便也无风雨也无晴。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窃得太白的一份豪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偷得东坡的一缕旷达,因而,众多美的之中才又多出一份忠诚照汗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这位岳家军的统帅深受“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毒害,他有收复失地的新年,因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有对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的一身责任,因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忠,因而“带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他空有一身忠肝义胆,却逃不过谗言贿赂,他心中没有荣辱,沙场上才会奋勇御敌,他对自己的得失成败漠不关心,诏命前才会含泪班师。青山有幸埋中古,相信他在天堂隔壁也能看到远方黎明太阳遮羞含笑。
有时,成败羁绊了人的一生;有时,荣辱堕落了人的意志;有时,得失毁灭了人的精神;有时,功名累垮了人的灵魂。因此,放弃成败荣辱吧,让高洁的梅花接受傲雪的点缀,让沥青的瓦房倾听雨水的歌唱,让冒险者的舟楫接受海浪的洗礼。追求真实的自我,哪怕结果是败,是辱,是失,是虚无。坚守心中的一方田地,纵使躲在青山之后,太阳也会因你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