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莫奈《印象:日出》 莫奈(1840-1926)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鼓吹者。 1874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为题在 报上评论这一运动,因而得名。 1888年批评家费-费涅翁写道:“印象主义这个词是 为他而创造的,这个术语对他来说比对任何人都更合适。” 莫奈5岁时全家迁居到勒阿弗尔附近的圣阿德雷斯。15岁时从当地一艺术家学 画。其艺术生涯是从与E-布丹结识 开始的,从那时起开始在室外作画。1859-1860 年初次访问巴黎,巴比松画家杜比尼和特瓦容给他很深影响。187 2年前后对日本版 画产生兴趣,它的装饰性和平面性对现代法国绘画影响极大。 1865-1870年是莫奈创作的早期。在这之前他己开始用印象主义特有的碎笔触作 画,如《野餐》(1865 -1866)和《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 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 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 西。他把对象当作平面的色彩图案来画,而不注意其重量和体积。1868年与雷诺阿、 布日瓦尔一起 创作了头一批印象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是用强烈的碎笔触描绘的室 外光、运动和瞬间感觉。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已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因为这幅《印象·日出》,在当时的画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印象画派”由此而来。莫奈曾经打趣地讲述了整个创作过程:“为了这次展览,我送去了一件作品,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我从窗口望出去,太阳隐在薄雾当中,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他们问我该用什么画名时,我随口说:就写‘印象’吧!没想到这个名称,却为我们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 当19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印象派解放了色,莫奈是一个善于运用色的大师,不既如此,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光的大师.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物体的颜色是和光分不开的,是由物体对光,特别是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决定的. 太阳光线的影响是动态的.一天不同时分,一年不同季节,太阳的光线千变万化,同一个对象也就有了千变万化. 早晨的阳光经过晨雾的过滤,变成了橙红色.而在阳光没有照及的地方,处于阴影中的物体,则是它的互补色--蓝色.这种处理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在经典的画法里,迎光处都画成白色亮色,阴影都画成黑色暗色,莫奈的高明果然不同凡响.冷色和暖色的对比,明色和暗色的交融,都来自清晨阳光的作用. 如果太阳升起的高度不同,如果日出的季节不同,如果当时的气候不同,太阳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水中倒影的颜色,也就完全不同了. 历史上没有一个画家,象莫奈那样自觉地运用这样的原理,针对同一主题,专门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光线和不同天气状态下的色彩变化,这类作品被称之"连作".他画干草垛,画白杨树,画卢昂大教堂,画泰晤士河畔眺望伦敦,每个主题都要画几幅,十几幅,甚至几十幅.他会在同一地点支上几幅画架,每天在依次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画架上作画,周而复始,来捕捉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