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难以忘怀的一年。高考失利的沮丧感,让我觉得每时每刻都在被整个世界嘲笑,人生仿佛失去了方向,整个身心就像被皮鞭狠狠得反复抽打着,对未来的担心,对明天的顾虑、对人生的迷茫,让我心力交瘁不能自拔,与大学无缘的挫败感让我感到接下来的人生即将滑向无尽的黑暗。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的缘分,在浑浑噩噩的那段时间,我忽然收到了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蓝色地球画面的ESM大信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在太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信封正中间写着我的名字,当时觉得每个字都那么顺眼,那么闪亮。 虽然没有考进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但是这个忽然到来的通知书还是给了我一份认可和希望,毕竟我可以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继续怀揣梦想的向前迈进了。 在犹豫了两天以后,清楚地记得那是2000年9月22日,背上行囊,一路听着陈星的离家的孩子那首歌,踏上了去往泰安站的火车。 初到乡企,一眼望去让我很是失望,陈旧的贴着白色长条瓷片的教学楼,小小的食堂,低矮昏暗的宿舍,围城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校园。 这就是我的大学?这就是我未来要生活好几年的大学? 当时我的内心是有些崩溃的,也是抗拒的,想到其他同学都考进朝气蓬勃的宽敞的大学校园,心理落差很大,一度很是失落。 好在有几个临沂的同班同学也选择了这所学校,好在遇见了一生都难忘的好老师,好在这所学校为我后来创业成功铺垫了太多的基石。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又有些无奈的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那年我成为了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的一名新生。 我们的辅导员宋玉冰是我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年轻热情有活力,人也长得阳光帅气,他的耐心和热心感动了我,让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小小的校园。 那个年月整个社会还处在产值比较低的阶段,中级职称的教师一节课7块钱,副高8块,高级9块,校门口的家园超市买东西很便宜,擂鼓石路上的肉火烧5毛钱一个,旁边的吉利快餐店1块钱就能买到一大碗馄饨,10路公交车5毛钱可以围着泰城跑一大圈,四海商城的休闲装30块钱就能买一套。 即使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还是聘请了当时整个泰城最顶尖的教授和老师给我们授课,很有亲和力的李春海老师,严谨认真的王太雷老师,用心负责的吴三香老师,卓越优秀的张海燕老师……太多的老师给我力量,传我知识,教我做人做事。 那一年,时刻被老师们的关心关注包围着,感染着。在宋老师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举办了校园国画展,备受关注,也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假期里张海燕老师帮我联系假期打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让我懂得生活的不易,通过慷慨激扬的演讲竞选,我高票加入了学生会,锻炼了我的组织和策划能力,也跟学校更加融合。 2001年,五校合并,我们那一届学生成了乡企最后一届学生,也成了泰山学院第一届毕业生。 搬到泰山学院后,崭新的教学楼林立,整个校园到处是新建筑散发出来的崭新的味道,理工楼,文科楼,艺术楼,天文楼,体育馆,图书馆……在太阳下发着闪闪的光芒。 分到新的宿舍,上下铺,电脑桌,独立卫生间,阳台,一切都是新的,我满心雀跃,就像是鱼儿被放进崭新的宽敞的鱼缸一般,那种欣喜,那种搬新家住新房的感觉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在新校区,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更多的知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到处都是我的影子。 周末的时候5毛钱乘坐4路公交车到还没建成的天外村天地广场,穿过大众桥在冯玉祥墓旁的台阶上写生,设计签名,画花鸟字赚外快,也会与同学在黑龙潭水库畅游,嬉戏。 那段时光,带着对这个社会的诸多好奇和青春的飞扬,头脑中那些和老师们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一切都仿若昨日。 2002年,时光匆匆,到了大二结束,进入到社会实践阶段,同学们开始忙着设计简历,到处跑招聘会投简历,我也每天忙着做自己的打算,挑实践单位,投简历,参加各种面试,打电话询问面试结果。 2003年3月,经过在高开一家日资企业短暂的实践后,进入到就业阶段,我进入到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开启了我的教师职业生涯。 校长姓李,很稳重,在那段工作时间,我再一次认识和了解了职业技术类教育的规律及前景,从普通代课老师做起,体验了各个科室部门职务的工作,班主任,团委书记,校长助理。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就到了2010年,从业7年的时间我积累了大量职业技术类教育的经验,也意识到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将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推进的一个方向,我们国家当时不缺老板,缺的是蓝领,缺的是复合型实用技术人才。 反复思量后,我决心用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创办自己的学校,办一所自己的乡镇企业职工学校。 万事开头难,一个会计、一个合伙人加上我一共三个人,我们就上路了,离开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一切从头做起,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大到租校舍,跑手续,找政府找路子,小到修锁刷漆换灯泡,为了节约资金,硬生生吃了一年的盒饭,以至于后来看到盒饭就想吐。 第一年就开了一个电力工程专业,招了48个学生,学费收的低,各方面想不到的开销蜂拥而至,作为学校创办者,既要保障学生的培养又要考虑学生安全,既要保证教师工资又要琢磨学校运转,还要精打细算控制各类开销,应付各类单位检查。 48个学生,硬着头皮坚持下去不知道未来如何?就此放弃,没法面对这48个学生和家长,更对不住母校精心培养,怎么办?我一次次问我自己,那个时候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各方的压力,老同事的冷嘲热讽,人们异样的眼神,好几次我内心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一天夜里,在沂河桥头抽了两包闷烟后,我想起了这48个孩子灿烂的笑脸和期盼的眼神,心里萌生出一个坚定的想法,这个学校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然我不甘心,我用7年的时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不能就此葬送在自己放弃的念头里。 我望着潺潺流淌的沂河水,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信念,办下去,不但要办,还要好好的办,让我的人生因这件事而变得不一样。 2011年春季,在调整了办学思路以后,新的学期又增加了生物制药,制冷技术,幼师教育,高铁乘务等热门专业,与家长签订就业协议。 招兵买马,成立了专门负责安置学生实习就业的科室,让学生进入校门就建立了从培养到实践直至就业的完整档案管理体系。 当年秋季入校新生128人,坚定了我的信心,也让我看到了曙光,沿着这个路子走到2016年,秋季新生达到685人,学校从一个校区扩展到三个校区。 经历10年发展,目前在校总人数达到2000多人,除了抓好教学质量和安全管理,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就业率达到100%,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来自连云港市的2011级学生吴传伟目前在中国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郯城项目部任主要负责人,年薪拿到20多万,来自枣庄滕州市的2010级学生司国良目前任中科院直属三级子公司枣庄中科发电厂餐厨发电项目法人代表,副总经理,年薪近30万元。 2019年夏天,在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我们有了自己的校址,有了新的楼房,新的操场,新的校园。 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教室里,看着崭新的黑板,智能教学设备,新的空调,新的多媒体设备,走在到处都是绿绿的草坪和鲜艳的花朵的园林式校园,同学们欢呼雀跃,到处都是笑脸,让我不禁联想到2001年我们从乡企搬到泰山学院的情景,心里更是感慨万千。 感恩乡企一点一滴的培养,感恩老师们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感恩泰山脚下的那段美好的回忆支持着我走到今天,感恩一路走来所有的遇见和温暖,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勇敢奔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