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幼儿 情洒事业——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事迹材料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时凯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器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时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时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时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余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余雯也达到了同龄幼儿的水平。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边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时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己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在深夜1、2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它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坟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幼儿教育》或在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在细以逸待劳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著《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著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著,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可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009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管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作学习的榜样。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兴趣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边、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答者: 视频学习网 网友 | 2011-1-26 17:15 昨天下午,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学习了教师吴邵萍的事迹。大家都被他们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所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吴绍萍爱孩子胜妈妈,在吴邵萍的眼中,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吴绍萍从教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学习了吴绍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六比六看”内容。和吴绍萍同志这样的典型人物比思想境界、比敬业精神、比工作业绩,看自己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我进行学习后的反思:我的工作作风比他们如何?我的成绩比他们如何?他们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吗?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同样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动力。特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特殊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向吴绍萍同志学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既然选择了特教教师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注重自我塑造,为人师表。这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给分吧
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点。 3—4岁儿童在韵律活动中的动作表现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动作与同伴配合、交流、共享。但他们在动作的创造性表现方面有了初步的意识和发展。他们能根据音乐性质的变化,用相应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他们还能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来模仿、表现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4—5岁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走、跑、跳的下肢动作也逐步得到提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做一些连续的移动动作,而且平衡能力及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也逐步地发展起来了。 5—6岁儿童在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强,并开始主动追求与同伴一起参与韵律后动的快乐。他们能够用动作、表情和眼神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同时更多地发挥出自身用动作语汇创造性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样的音乐,同样的主题内容,他们会努力地用已有的表达经验创造尽可能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你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注幼儿 情洒事业——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事迹材料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时凯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器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时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时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时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余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余雯也达到了同龄幼儿的水平。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边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时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己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在深夜1、2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它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坟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幼儿教育》或在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在细以逸待劳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著《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著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著,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可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009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管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作学习的榜样。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兴趣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边、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昨天下午,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学习了教师吴邵萍的事迹。大家都被他们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所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吴绍萍爱孩子胜妈妈,在吴邵萍的眼中,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吴绍萍从教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学习了吴绍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六比六看”内容。和吴绍萍同志这样的典型人物比思想境界、比敬业精神、比工作业绩,看自己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我进行学习后的反思:我的工作作风比他们如何?我的成绩比他们如何?他们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吗?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同样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动力。特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特殊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向吴绍萍同志学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既然选择了特教教师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注重自我塑造,为人师表。这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108 浏览 2 回答
182 浏览 2 回答
252 浏览 2 回答
151 浏览 3 回答
162 浏览 2 回答
184 浏览 2 回答
127 浏览 2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
83 浏览 2 回答
249 浏览 2 回答
300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