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包 ---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 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 、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 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米冻蜂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后,掺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里搅拌成浆糊状。再将 稀浆放米 筛上,筛到装有清水的桶或盆里,变为许多蜜蜂大小的粒子,便是米冻蜂。将 粒子捞起后加入葱、香菇、瘦肉、虾米等调料煮熟,味道异常鲜美。 磨浆果 先将大米加水浸泡成浆 ,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一个直径约为 2--4CM的圆子,置于放有香草的竹篮中入锅蒸熟,便可食用。 果条筒 果条筒是永安地方传统小吃之一,色泽雪白,入口细腻,冰滑,蘸食味美。 其岳制法是选用生长期长的稻谷,细加工碾白提纯,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 盘内,浮于 大锅开水上蒸熟,再用一根筷子在平盘周围一划,将果片卷成圆柱形。果条 筒可就一把毛 竹削成的小叉子,蘸上酱油、蒜泥、辣椒、芝麻油、白糖、味精等做成的 调料食用,成为风格独具的“叉果条”;也可切成条状后放到水里烫一下,加猪骨汤及 葱花,味精等食用,也可炒食。 煨豆腐 煨豆腐,即烫嘴豆腐,在永安小吃中独占鳌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但六十年代初,才重返大街小巷的小吃摊。 其制法是先将白嫩嫩的豆腐块置入大铁锅 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把豆腐煮蜂窝状,使之入味。再将热 豆腐切成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香甜可口。 圆子 圆子是吉利的象征。在永安,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时都要吃圆子。圆 子的做法较为简单,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成浆糊状浓 浆,再 用手工做成直径为1--5CM的丸子即可,冬至那天,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 便是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圆子。 脆皮馄饨的皮是燕皮,肉燕皮是福州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 所谓肉燕皮是用精肉配上淀粉等辅料精制而成,形似纸状,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食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故被誉为肉燕皮。 制作方法 1.选料:选用猪后腿精肉,要现宰现用,力求新鲜。 2.剔肉:原料肉须剔净筋膜、碎骨等,然后将精肉块软硬搭配分组(习惯上称为坯),每坯重750~1000克。 3.捶肉:将精肉坯放置在砧板上,用木棰反复捶打,并加入适量糯米糊、植物碱以增强粘性,捶打时用力要均匀有节奏,肉坯要反复翻转,边捶打边挑除细小筋膜、直至肉坯打成胶状肉泥。 4.制燕:将胶状肉泥放在木板上,均匀地撒上薯粉,轻轻拍打压延,直至成型,称为鲜燕。 5.晾干:将鲜燕切成宽16厘米的长条叠卷,悬挂于通风处晾干,即成干燕皮。 产品特点 厚薄均匀,破损少,表面无明显皱纹,富有营养,每千克干肉燕皮可切成八厘米见方的片约600张。皮子特别有韧劲,放时间长了不吃,不会变糊变烂,还是很脆。燕皮具有特殊的加工工艺,是特产。 附:肉燕皮加工食品 一、“肉燕”(又名“小长春”):是将鲜鱼肉、猪腿肉,一起剁为肉泥,虾干、荸荠剁成末状,加适量骨汤、蛋液、味精、绍酒、虾油(或精盐),用筷子拌匀为馅。每张干肉燕皮用水浸湿放入馅一份。然后把燕皮中间捏紧,使边缘自然弯曲成长春花形,故名“小长春”;摆在笼屉中用旺火蒸5分钟取出,加入沸水锅中,用旺火煮沸,捞起放在汤碗里,撒上芹菜末。骨汤下锅烧沸,加入适量虾油(或精盐),绍酒、味精搅匀,倒在“小长春”上,随后洒上麻油即成。 二、 “燕丸”:用料与肉燕相似。将猪肉、鱼剁为肉泥,加上味精、绍酒、骨汤、芹菜末(或葱末)、虾油(或精盐)、淀粉,用筷子拌匀。另将干肉燕皮切成丝条状,把肉泥捏成球形,置燕丝中滚动,用手捏紧,使燕丝均匀掺入肉泥球中,再摆在笼屉中,用旺火煮熟,即成燕丸。将燕丸放在汤碗中,撒上芹菜末等,将骨汤下锅烧沸,调味后冲入燕丸中,洒上麻油即成。 三、 “燕丝”:将干肉燕皮切成丝,放入沸水中煮熟,捞起放在汤碗中,撒上葱末。将骨汤下锅烧沸,加味精、虾油(或精盐)等适量调味品后,冲入燕丝中,洒上麻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