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文需要好的素材来支撑,下面是高中语文议论文常用素材,来看一下!
海明威
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坚持、自律
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素材运用角度: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
3.硬汉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1、凡留下开拓者足迹的地方,便必定有卓越的精神之闪光。纵然时代扭曲而此精神不可亵渎,纵然岁月异常而此精神不可轻薄,因为它乃是从祖先至我们,以人类的名义所肯定的奋勇……
2、对于幸福,笑星范伟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道白:“幸福就是饥饿时,看见别人手里拿着包子,他就比我幸福;寒冷里,看见别人穿着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悲伤中,看见别人在微笑,他就比我幸福!”这几句简单的幽默,是否可以说幸福与金钱没有必然联系。
3、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4、人的生命到底有多少分量?也许很轻,只一瞬间或许就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也许很重,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时,才恍然其意义大于生命,这该有多重。
5、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看似玄虚,实则大都有具体指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南京工商注册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春秋冬来,新一轮的高考已经来临。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三语文 作文 万能常用素材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常用素材大全一
(一)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二)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三)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
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 教育 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四)尼可洛·帕格尼尼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常用素材大全二
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 对联 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常用素材大全三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
国君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东西的?”
车夫回答:“我储存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存这些东西?”
车夫答道:“是为了让你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
国君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
车夫说:“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
车夫回答说:“因为你喜欢别人说奉承话,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你,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
国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落到今天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
车夫见状,连忙转变话题:“你流落在外,那是因为你太有德了。”
国君听后又问:“我既是有德之人,却要逃离国家,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
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的人,只有你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
国君听后,忘了自己是在逃难,十分高兴,就趴在车前横木上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车夫用干粮垫在国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国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国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了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其失败为必然。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常用素材大全四
白岩松感慨到:“这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其实,底线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底线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线。所以莫以底线为骄傲。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追名逐利,纷纷丢下自己曾有的底线。守护底线的人渐渐的少了,但守护底线的人就应该以其为骄傲吗?
自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奶粉问题难倒了无数家长,家长们纷纷进口国外的奶粉。谁曾想到进口的奶粉一样有问题。近期,国外某知名奶粉公司宣布某批次奶粉有质量问题,并回收所有的问题奶粉,当这事在网上传开后,有的人称该企业为“最有良心的企业”。这真的是最有良心的企业吗?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是错就要承认,这是本分,也是为人的底线。可现在,原本犯错的企业出来承认过错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居然也成了一件令广大网友为之感动的事情。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只是守住底线,居然也成了一件稀奇的事情,你说怪不怪?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人的底线,为人的本分。可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却以守护底线为骄傲,那么,可以推知,现在还能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底线的人该是少之又少。
那么我们是否该行动?呼唤起人们的心灵,以底线为标准,以其之上为骄傲呢?闫玉强夫妇苦心经营一家面馆,十多年来他们从没有添加任何有毒的添加剂,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但他们并没有以其为骄傲。而几个月前他们做出的决定,却让我们为之鼓掌。他们以“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我们会伸出援手,本店免费提供一碗热面”为 口号 ,为身边有困难的人带来温暖。他们的行动早超越了底线,超出自己的本分,而这才是值得赞扬的行为。这种关爱之心的传递,不仅唤醒人们早已麻木的灵魂,还让世态炎凉的社会找回原本存在的温暖。
底线不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事物好坏的准则,而应该是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如果人没有了底线,他们和野兽就没有区别了。让我们一起坚守底线吧!莫以底线为骄傲。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常用素材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整理
2.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素材积累
3. 高三语文作文万能素材精选
4.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万能句子
5.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例子
6.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集锦
7.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8.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梳理
9.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集锦
10. 2020高三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高考 作文 要求“材料鲜活”,社会 热点 人物和焦点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宠,但采用历史人物、事件关照现实,翻出了新意,还展现了个性,肯定独树一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一】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 文化 ,一心评宇宙 文章
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 对联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多维解读
1.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____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 快乐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
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二】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 总结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三】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海外 留学 23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 百科 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四】
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
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 教育 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抗辩函的执笔者即冯友兰先生,冯教授说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视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 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雄文,为学者立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冯友兰的这篇雄文,则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其另一雄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被公认为最能彰显西南联大的精神及其特殊历史意义。碑文有言:“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 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学术自由精神在当今学术界却日渐消逝了。
然而,在20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批判最多的也是冯友兰;谈起20世纪的中国哲学,唯一绕不过去的人还是冯友兰。一个事实是,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李慎之曾经评价说,冯友兰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就如坎坷动荡的近代中国的命运一样,冯友兰的一生,坎坷与矛盾并生,苦难与责任共存。冯友兰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已80多岁,年老多病,“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150多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全由老人口述,助手笔录而成。他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写作中间多次生病住院,他甚至说,“现在治病,是因为书未写完。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冯友兰是拼着性命在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果然书成后4个月,他安然而去。
●多维解读
1.人生的作业
古代先哲庄子曾经发出过“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形容人生短暂。但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则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完成好人生的作业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拼着性命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实现了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作业,含笑九泉。
2. 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
学术自由是学者治学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提倡学者治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者要以怀疑的精神建立学术批评的民间立场,要敢于对行政干预说“不”。面对国民政府的三度训令,冯友兰慷慨陈词,执笔抗辩,其抗辩雄文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为学术自由树立了典范。
【适用话题】
典范、精神自由、学术自由、老当益壮、站在巨人的肩上、活着的意义、人生的作业、要勇于说“不”……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五】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梅贻琦逝世后,其弟梅贻宝含泪回忆说:“五哥长我11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北将不致终亡。”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多维解读
1. 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来自行政的干预过多,看一所大学办得如何,往往不看其内质,而注重于可视可触的“硬件”。随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观现实,惜哉痛哉!
2. 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他们甘心在别人耀眼的光芒下刻苦钻研。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一格揽人才……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六】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官
梅汝璈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东京审判。 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梅博士曾慷慨激昂地表示:“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梅汝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多维解读
1.正义之剑
法理之剑舞“远东”,梅汝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他代表中国人民参与的东京军事法庭审判,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正义,也对发展和维护国际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之时,我们需要另一把法理之剑再舞“远东”。
2.铭记历史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让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梅大法官之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适用话题】
责任、诺言、正义、忘记与铭记、回望身后的脚印……
228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113 浏览 4 回答
110 浏览 2 回答
286 浏览 2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161 浏览 2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2 回答
231 浏览 4 回答
351 浏览 2 回答
141 浏览 2 回答
119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