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他们是大约公元14世纪,一些人乘大独木舟在太平洋上飘流了很久,才迁居到新西兰这里来的。这些土著人叫毛利人,他们的皮肤呈棕色,十分勤劳勇敢。对于他们的起源,人类学家也搞不懂。相对于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土著人而言,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要强些,石斧是他们主要的劳动工具,还有石钻,凿子,雕刻刀之类的工具。他们也从事农业劳动,经常使用一种叫“掘土棒”的挖地工具。
这工具有点像我们这里的锄头,用它来挖土种红薯。从能种粮食这点来说,他们比澳大利亚土著人文明程度要高些。毛利人还有严格的社会分工,每个人做些什么事,都有明确的规定。男人种地,收粮食;女人则做饭,编织用具,纺线织布。另外,还有一些手艺人专门制作石器、木船等等,还有的则专盖房子,或是雕刻。这些专门的手艺人被称为“内行”,在社会上很受人尊敬。这些手艺人的手艺很多都是对外人保密的,只是父子代代相传。
毛利人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也很重视,记下了自己的族谱。从他们到新西兰后,至今共有20多代。现在的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毛利人大约是在1350年到达新西兰的。毛利人有修房子的本领,他们的住房还不错。他们常常把房子造在一起,四周用围墙或是围沟围起来。在受到外敌侵犯时,就可以组织抵抗。毛利人把这种有围墙的村庄称作“帕”。在 “帕”里,常常修着一个很大的仓库,用来存放全村人的食品,像红薯、千鱼等等。他们没有私有财产的观念,大家共同分享劳动果实。他们还有共同的娱乐建筑,如俱乐部,毛利人叫做瓦列瓦开罗。
在18至19世纪,毛利人的原始部落生活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部落的首领经常发动战争,把抓到的战俘作为自己的奴隶。这样,就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奴隶主和奴隶。不过,奴隶的地位还没有在制度上固定下来,比如奴隶的孩子就是自由民,而不是奴隶。
毛利人有自己的宗教。这种宗教的最大特点就是崇拜首领,他们把首领当作神。不仅首领本人不许别人随便接近,就是他住的房子,用的东西,包括吃的食品,普通人也不能动。要是谁动了,就要被处死。这样,首领当然很威风,很神气。一般说来,只是那些最勇敢、最强壮的人,才有资格充当首领。在作战时,首领总是冲在前面。
毛利人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的歌舞充满一种好斗的味道。跳舞者猛烈扭动身躯还不时作出一种凶恶的样子,睁圆眼睛,吐出舌头,像是在发泄自己渴望战斗的心情。总的说来,毛利人是大洋洲土著居民中最勇敢,也最能战斗的民族。当西方殖民者踏上他们的土地时,便发觉自己遇上了一个强硬的对手。
1642年,一个名叫塔斯曼的荷兰人航行到澳洲大陆附近,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岛国。1769年,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再次来到了这个岛国。自此以后,欧洲白人开始出没于这个美丽的岛国。第一批长期在这里住下来的欧洲人,可不是什么良民百姓,他们要么是从澳大利亚逃跑出来的囚犯,要么就是那些受不了船上的辛苦,而偷偷跑掉的船员,他们是最早的新西兰白人移民,其中一部分人为了在这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上生存下去,就学着毛利人的样子过活。时间一长,他们从外表到习惯,都变得有点像毛利人了。当地的毛利人就叫他们“帕克哈毛利”,意思是“当地欧洲人”。
当英国人在澳洲开垦殖民地时,把新西兰也包括进去。从1814年起,英国的传教士开始进入新西兰,发现这里有丰富的宝藏。于是,英国便想将这块土地完全吞下来。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欺毛利人首领,诱使他们于1840年签订“条约”,规定毛利人将土地卖给英国国王。从此以后,英国移民就源源不断地到这里来了。英国当时的工业生产需要很多的羊毛。这些移民就在新西兰的土地上养起绵羊来。
为了使更多的白人能到新西兰去,为英国养更多的绵羊,英国政府大肆宣扬在新西兰发现了黄金。这一下可不得了,很多想发财的人纷纷拥到新西兰,想到那里去碰碰运气。他们到这里后才发现受了,但又没办法回去,就只好呆下来了。
毛利族的首领们在1840年和英国签订条约时(这个条约后来被叫做“威坦哲条约”),还希望从此以后就能够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过上好日子。但在几年后,他们发觉自己完全受编了。英国人根据自己对条约的解释,不停地侵占毛利人的土地,把他们赶到荒凉的地方去。
一个最强悍的毛利首领,名字叫做特·劳伯腊赫。他在1843年就开始反抗,点燃了长达30年之久的“毛利战争”之火。在战争开始的阶段,英国任命的新西兰总督格雷非常凶狠狡猾,毛利人的反抗没有成功。劳伯腊赫到军舰上去关了起来,其他首领也遭到镇压。格雷在新西兰大发横财,他以低价购买或是干脆强占土著的土地,然后又把土地高价卖给欧洲来的移民。他在镇压毛利人反抗的同时,又为毛利人修了一些医院和学校,并且还收集毛利人的谚语和文化资料。这样一来,毛利人也搞不大清楚这个人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格雷的确很有手腕,他不仅镇压了毛利人的反抗,还为自己挣得了一个关心毛利人文化的好名声。
为了尽快稳定新西兰这块宝地,1852年,格雷总督就颁布了一部比澳洲其他殖民地更为民主和开明的宪法,还为新西兰争取到了自治领的地位。从此,新西兰人可以自己管自己的事了。这在100多年前已是很不平常的了,因为当时其他英属殖民地都还没有得到这种特权。新西兰的这种变化,吸引了更多的欧洲人到这里来。
毛利族人看到自己的土地落到了白人手中,不禁又气愤又恐悦。白人先是在新西兰的南岛上强占土地,由于南岛上的毛利人不多,所以没有办法抵抗。等到白人的手伸到北岛时,毛利人激烈的反抗开始了。1858年,原来是分散的,互不来往的毛利人部落开始联合起来,正式成立了自己第一个国家,还选出了自己的国王,他统治着奥克兰以南的很大一块地方。这块地方,现在的人们仍然把它叫做“王国”。
毛利人有了自己的国家,也有了自己的国王,就开始猛烈地反抗白人的压迫,尤其是攻击那些“买”他们土地的人,或者是那些测量土地的人。1860年,毛利人愤怒地烧毁了一座英国人的农庄,由此引起了全面的战争。
英国人派出一支3000人的军队进行镇压,放火烧毁了一座毛利人的村子。毛利人的王国也派军应战,双方都摆开了架势,先后打了两次大规模的阵地战,仍然不分胜负。
毛利人勇敢善战不怕牺牲,他们的口号是“为国捐躯就是死得其所”。他们与澳洲大陆的其他土著不同。他们的一些首领早在19世纪初的时候,就和英国商人做过生意,并用自己的土产换得了一些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还学会了使用英国人的战术。这回毛利人把学来的东西全用上了。不过,毛利人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们很讲人道,很耿直,比如,有一次一大群英国人被包围了,毛利人却给他们送粮食。毛利人认为,真正的勇士就应该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拚输东,如果让这些英国人饿死了,仗还怎么打呢?这样,毛利人丧失了很多取胜的机会。同时,他们不打击正在行军的英国人,也不夺取英国人正在运输中的武器和粮食。更糟糕的是,他们还要把进攻的日期通知英国人。在英国人事先就有了防备的战斗中,毛利人的进攻不仅难以得手,反而处于被动防御,吃亏的当然是毛利人。’
在第一次塔腊纳基发生的毛利人与英国人的大战中,毛利战士很英勇,侵入的英国军队死伤惨重。后来,英国人用重炮轰垮了毛利人的堡垒,才在1861年取得了胜利。不过,由于英国人自己的伤亡太多,战争也暂时停了下来。
1863年,新西兰白人政府准许白人“没收”毛利人的土地,再次激怒了毛利人,战争打得更残酷了。英国的正规军和当地的白人武装,联合起来向毛利人“王国”的中心地区发起进攻。毛利人在这些地区修建了非常坚固的堡垒,打死了很多英国人。英国人在不断地增加军队人数以后,总算占领了毛利人的主要阵地之一兰去里里山脉。1863年12月,英国人终于用先进的武器攻占了“王国”的首都恩加鲁瓦西亚村。毛利人拒绝投降,继续作战。
于是,历史学家所称的“毛利战争”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毛利人有个最坚固的堡垒,叫帕特兰吉要塞,还装有从英国人那里买来的大炮。这个要塞火力很猛,英国军队也不敢进攻,就跑去攻打另一个很重要的奥考拉要塞。这个要塞有三层围墙,驻有300多名毛利战士,其中还有20名女战士。在英国军队猛烈的进攻中,毛利战士的子弹打光了,粮食吃完了,最后连水也喝尽了,他们还是坚持战斗。英国人要他们投降,遭到毛利勇士们的拒绝。英国人又提出可以让毛利的女战士出去,女战士们也英勇地拒绝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
最后,一部分勇士冲了出去,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在阵地上。英国人虽然取得这次战斗的旺利,但也被毛利战士的英勇精神所摄服。从此以后,他们不敢轻易深入“王国”的内地,只敢在边沿的地方进行袭扰。于是,战争就这样打打停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直到1866年时,英国正规军都撤走了,只留下了一个团。而成千的毛利战士,还在“王国”内部的要塞里坚持战斗。最后,英国人利用毛利人内部的分裂,打败了毛利人。1872年,毛利人的主要领导者都宣布停止战斗,毛利人称之为“白人的愤怒”的这场战争结束了。
毛利战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英国人不得不向毛利人作出某些让步,毛利人和白人一样取得了选举权,白人政府承认毛利人与白人在法律上平等。1872年,新西兰的上议院的两个席位是专门留给毛利人的,毛利人的王国,也被承认是独立的,英国的官员和土地丈量员不准进入“王国”的领土。
毛利人的英勇战斗,使毛利人与其他殖民地土著的命运大不相同,他们最早获得了和白人一样的地位,而且还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白人。白人的文化和毛利人的文化现在已经非常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大家相处得也很好,这对于新西兰的国家建设来说,当然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