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原因分析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公共关系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得我国不得不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打破关税壁垒,取消政府保护,并且要遵守国际通行的贸易法律、法规及惯例。这势必吸引更多的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开拓发展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得我国不得不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打破关税壁垒,取消政府保护,并且要遵守国际通行的贸易法律、法规及惯例。这势必吸引更多的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开拓发展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及所面临的窘境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制定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1、企业的内在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异军突起,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是: 产权主体的人格化。“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统一,使得中小企业在资产配置上有一定的体制优势。组织结构的简单。管理层次少,使得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信息的反馈在传递速度上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并且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称性上相对大型企业也有一定优势。 产品转化和资金转移灵活。使得中小企业在产业和市场的进退上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资产有机构成及集中程度低,使得中小企业在吸收劳动力上有容量优势。 2、企业的劣势。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生存之艰难是有目共睹的,这与宏观经济环境和人们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和偏见有密切的关系,但企业自身的劣势则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些劣势包括: 产权制度不尽合理。在我国注册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小企业,有不少在实质上就是个人业主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创新能力弱。 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偏重于依赖频繁的价格战,而不是注重通过开发新产品、改进营销方式及产品的质量等手段。 管理水平低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加上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管理危机之所在。 3、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政策又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这些机会包括: 国家和政府已经关注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开始研究对策及采取相适应的扶持措施。 加入WTO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市场准入问题,其实质是公平问题。WTO规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赋予内外资企业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这为改变中小企业的非平等待遇问题带来了重大的转机。在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方面,政府正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同时,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业务的地域和领域限制也在逐步取消,使得中小企业扩大了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成长型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还将有望获得国外风险投资和境外上市的机会。关税的下降,使得进口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购买成本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最后,生产的全球化和分工化,使得具有一定特色和专长的中小企业可以融入到全球化大生产中,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4、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主要有: 政府政策的不公平。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国家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及早出台,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丧失了发展的良机。 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并没有完全废除。部分中小企业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资产负债调整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融资困难。由于企业缺乏银行信贷担保,造成企业向银行融资的困难。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有效监管,从而造成了直接融资创业板与二板市场千呼万唤不出来的状况,导致了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直接融资渠道的支持。 ( 二)、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1.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方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可以利用其管理体制上的灵活性、营销手段上的多样性及生产方式上的易调整性的优势,进入市场规模小、需求差异化程度高、大企业不愿进入的那部分消费品产业和服务业。这就要求企业根据顾客的不同偏好和其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及时更新产品,适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于拥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以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的产业。这类企业应该利用其民族或地方工艺不易被模仿且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特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对于加工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全球化分工的契机,与大型企业相结合,成为其“卫星工厂”,以减少自身的竞争风险。这样中小企业就与大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既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和费用,又合理地配置了资源,还提高了合作双方的经济效益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在高新技术方面确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双高”即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在这种产业中,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的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更重要。而中小企业投资小、转型快、转行的成本低,这样就可以弱化企业在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3.全面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走科技与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在实施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由于企业所属的产业性质不同,其信息化的内容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应分行业实行,因企制宜。 企业的信息化必须和企业的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因素等结合,并遵守“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提供的强大的高宽带网,与骨干网相连接,或者中小企业联合上网,并在互联网上制作联合主页,存放各个企业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相关的网络费用和网络维护人员,减少制作成本。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切实加以重视,并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信息部门,派领导层人员专门负责,同时大力培养具有信息化知识和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限制,使得企业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中小企业有必要对企业内部人员激励体制进行全面改造,以提高人员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目的。其主要措施有: 努力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把人事部门由消费事务性部门向投资战略性部门转变,即把传统的业务职能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重视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员工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并建立起压力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实现多层次、多内容、多方式的结合激励模式。为了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要,还要建立起有差别的激励制度,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等,并且要加强正激励和负激励的综合应用。 外在薪酬方面应坚持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根据不同职位以及其工作性质,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如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薪点工资及年薪制,并推行员工持股及股票期权计划。 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以员工的价值观、工作绩效、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工作能力的全面考察为原则,改变重定性、轻定量、重经验印象、轻科学预测、重历史表现、轻发展潜力的现象。 5.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技术现代化必须有相应的管理现代化,否则推广高新技术就很困难。而实现管理现代化,既要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深刻的变革,还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既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又要继承我国传统管理中的好经验,把引进、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现代生产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如工业工程(IE)、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方式(LP)、敏捷制造(AM)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化生产方式(JI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特有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强的特点,摒弃国有企业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充分吸收优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及所面临的窘境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制定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1、企业的内在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异军突起,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是: 产权主体的人格化。“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统一,使得中小企业在资产配置上有一定的体制优势。组织结构的简单。管理层次少,使得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信息的反馈在传递速度上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并且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称性上相对大型企业也有一定优势。 产品转化和资金转移灵活。使得中小企业在产业和市场的进退上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资产有机构成及集中程度低,使得中小企业在吸收劳动力上有容量优势。 2、企业的劣势。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生存之艰难是有目共睹的,这与宏观经济环境和人们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和偏见有密切的关系,但企业自身的劣势则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些劣势包括: 产权制度不尽合理。在我国注册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小企业,有不少在实质上就是个人业主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创新能力弱。 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偏重于依赖频繁的价格战,而不是注重通过开发新产品、改进营销方式及产品的质量等手段。 管理水平低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加上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管理危机之所在。 3、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政策又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这些机会包括: 国家和政府已经关注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开始研究对策及采取相适应的扶持措施。 加入WTO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市场准入问题,其实质是公平问题。WTO规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赋予内外资企业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这为改变中小企业的非平等待遇问题带来了重大的转机。在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方面,政府正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同时,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业务的地域和领域限制也在逐步取消,使得中小企业扩大了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成长型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还将有望获得国外风险投资和境外上市的机会。关税的下降,使得进口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购买成本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最后,生产的全球化和分工化,使得具有一定特色和专长的中小企业可以融入到全球化大生产中,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4、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主要有: 政府政策的不公平。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国家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及早出台,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丧失了发展的良机。 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并没有完全废除。部分中小企业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资产负债调整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融资困难。由于企业缺乏银行信贷担保,造成企业向银行融资的困难。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有效监管,从而造成了直接融资创业板与二板市场千呼万唤不出来的状况,导致了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直接融资渠道的支持。 ( 二)、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1.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方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可以利用其管理体制上的灵活性、营销手段上的多样性及生产方式上的易调整性的优势,进入市场规模小、需求差异化程度高、大企业不愿进入的那部分消费品产业和服务业。这就要求企业根据顾客的不同偏好和其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及时更新产品,适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于拥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以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的产业。这类企业应该利用其民族或地方工艺不易被模仿且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特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对于加工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全球化分工的契机,与大型企业相结合,成为其“卫星工厂”,以减少自身的竞争风险。这样中小企业就与大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既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和费用,又合理地配置了资源,还提高了合作双方的经济效益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在高新技术方面确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双高”即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在这种产业中,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的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更重要。而中小企业投资小、转型快、转行的成本低,这样就可以弱化企业在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3.全面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走科技与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在实施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由于企业所属的产业性质不同,其信息化的内容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应分行业实行,因企制宜。 企业的信息化必须和企业的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因素等结合,并遵守“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提供的强大的高宽带网,与骨干网相连接,或者中小企业联合上网,并在互联网上制作联合主页,存放各个企业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相关的网络费用和网络维护人员,减少制作成本。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切实加以重视,并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信息部门,派领导层人员专门负责,同时大力培养具有信息化知识和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限制,使得企业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中小企业有必要对企业内部人员激励体制进行全面改造,以提高人员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目的。其主要措施有: 努力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把人事部门由消费事务性部门向投资战略性部门转变,即把传统的业务职能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重视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员工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并建立起压力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实现多层次、多内容、多方式的结合激励模式。为了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要,还要建立起有差别的激励制度,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等,并且要加强正激励和负激励的综合应用。 外在薪酬方面应坚持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根据不同职位以及其工作性质,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如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薪点工资及年薪制,并推行员工持股及股票期权计划。 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以员工的价值观、工作绩效、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工作能力的全面考察为原则,改变重定性、轻定量、重经验印象、轻科学预测、重历史表现、轻发展潜力的现象。 5.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技术现代化必须有相应的管理现代化,否则推广高新技术就很困难。而实现管理现代化,既要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深刻的变革,还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既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又要继承我国传统管理中的好经验,把引进、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现代生产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如工业工程(IE)、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方式(LP)、敏捷制造(AM)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化生产方式(JI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特有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强的特点,摒弃国有企业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充分吸收优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三)财务控制薄弱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五) 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六) 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二)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3、加强财产控制。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5、 保持财务资料完整。 (三) 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二是优化负债结构。三是优化资产结构。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主要提纲框架:前言1.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分析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3.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4.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因素的分析5.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思考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213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3 回答
200 浏览 2 回答
232 浏览 4 回答
265 浏览 5 回答
142 浏览 7 回答
279 浏览 2 回答
210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235 浏览 4 回答
296 浏览 3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
355 浏览 4 回答
100 浏览 4 回答
17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