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出路论文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精品课 问题出路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
一、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精品课建设的过程中,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像也随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我们看到的精品课程所体现出的教学手段各式各样,知识层次有难有易,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从总的建设成效来看,通过精品课程的'打造,激发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从教学上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的。从当前各个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打造的精品课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ソ萄Р牧虾徒萄内容的建设步伐缓慢。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前提就是有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从许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多年来连续使用某一教材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学材料和内容更新步伐缓慢。许多教材的建设依然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精品课程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的创新性。精品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与科研结合不够紧密。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建设时考虑到其成果的共享,这包括名师共享,也包括资料共享、智慧共享等方面。 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出路探讨
对于以上提出的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许多高校没有从观念上将课程改革形式下支撑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得以发展,没有将精品课程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起来。要持续的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避免以上问题的继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转变大学教育的理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大学不仅要一般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追求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大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因此,从本质观上说,大学要确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大学只有培养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实施“知识创新”,才能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也正经历由知识载体向知识和认知载体转变。最主要的是,新时代里我们的教师、学校、学生这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要作调整。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是教育的服务,学生是学校服务的顾客,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教学质量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质量。
2.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标准建设精品课程
对于精品课过去有的叫重点课,有的叫一类课,有的叫优秀课,发展到21世纪初,我们提出精品课程这个概念。从精品课程的本身来讲,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高职高专等三类高校,其打造的精品课程都应该能够展示出其必须的核心内容,即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清晰的知识结构。虽然不同的专业打造出的精品课程形式内容各异,不同的学校打造出的精品课程难度各异,但是,既然精品课程是当前各个教学单位教学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的最高体现,也就应该与当前课程改革方向一致。从内容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应该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为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涉及到前沿性的知识和观点。从教学方式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体现出当前课程改革的特征,即体现出科学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3.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其说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如说是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一门课程有没有魅力,受不受学生欢迎,除了它的内容之外,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门精品课程是每一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的综合体现。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各个学校在组织精品课程时,要把注意的重点放到人上面来,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当前许多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客观硬性指标过于看重,反而忽视了作为精品课程打造核心的教师本身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单单是高学历,高职称,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
4.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形成资源和科研上的优势互补
最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式下,精品课程建设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只有学校和教师都从观念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也才能持续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来。
参考文献:
[1]刘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55.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作为体育学科,也必定是要加入改革的大潮中来的。体育课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高级游戏,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好坏更是对国民体育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何快乐的进行体育教学,是对当代体育教师的严格考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的前提,因此,体育课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小学体育 兴趣 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根据他们好奇心强、贪玩的心理特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积极调动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认为快乐体育应该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对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教师一般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中的早期影响者,尤其是小学的体育教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处于学习兴致的兴奋期,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大,而且有很好的可塑性。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受其专业的影响,形成了体育教师的特有的气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很多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体育教师健硕的体格,谈吐的幽默和优秀的组织才能,这一切不仅让体育教师的形象深深的树立在学生心中,而且使学生真实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对其产生了学习锻炼的愿望,从而引发对体育课的热爱和兴趣。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性动作都是全体学生模仿的对象,动作协调、优美、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就会非常期待,这样就会带上体育课的时候认真的训练,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现出最佳的精神风貌,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魄的训练。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个是困扰很多体育教师的难题,现在的小学生“调皮”,但是要善于抓住其弱性。以下我介绍下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也很强,只有不伤及其自尊,才能逐步开展教学工作,否则,这些“调皮”的孩子们可是不会积极配合你工作的。此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用过激的言语挖苦学生,尤其是对现在心灵还很脆弱的小学生,只有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给学生情感上“减负”,让学生们感觉到面前这个高大魁梧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体育教练,更是他们心灵交流的老师,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只有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才会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
二、用巧妙的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情景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也是一直以来教师较为头疼的事,课前几分钟的教学计划很关键,往往一些学生一听上课前几分钟老师枯燥的的讲解,就已经没了什么上课的兴趣了,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开课前一定要用精妙的言语来把学生的好奇心的“胃口”调起来。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一些动作模仿创设教学情景,把各派的动作通过模仿表现出来,如象形,兔子跳等,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来进行,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们喜欢做,还会传出阵阵的笑声来,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情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影片播放的形式,图文并茂,分析技术要领,随后进行实际训练,亲自感受技术要点,增强学习效果。
三、实现角色转变,废除一言堂,体验运动乐趣。新课改要求下,一言堂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群言堂”才是提倡的教学模式。变主讲为主导,体育是一门体验式学科,必须是要求学生亲自来实际操作的,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迸发出对体育的热情,也体现出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也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爱学,建立起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体育应该倡导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享受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赛,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技中感受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也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学到了教学计划中的体育技能,一举两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学习交流,自我评价。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把每次的学习心得拿出来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发现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学后的交流过程是很有效的,很多隐藏的问题都会被发现,以便进行及时的改正。学生的学后自我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适应当今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才能把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2005-8-19.
[2] 《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1 期.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009(29).
谈新课改下如何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
论文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新课改学习实践
论文摘要: 新课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在新课改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同学们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 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这样美术老师永远都只是教画画的老师,学生永远都是复制老师绘画技巧和技能的学生。在新课改的精神引导下,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潜力。那么我们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薄论,请大家斧正! 一、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生本思想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前的美术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使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与美术教学方向相契合,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互动教学 广泛开展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模式。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实行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要让大家学得更积极、更主动,美术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构建生态型知识架构 大部分美术老师都具有相当熟练的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多元化教学都能应对自如。新课改美术教学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观念。这些更要求我们一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联系和学习美术课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实行能促进同学们形成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从而让他们形成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转换角色 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 1.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侧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多用讲授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新课改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做到及时交流信息,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单纯地要让每位同学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同学们的个性差异,以便找到适合每位同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积极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并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想方设法促进各个基础段的同学都能有所进步,都能全面提高。 3.开展合作实践学习 开展合作实践学习,同学之间往往也能够相互点拨、相互启发。合作实践法运用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一线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的伙伴,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实践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作用。这在教育学上用“教师时刻”和“最近发展区”来描述。教师和同学的相互、积极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起到“教学支架”的作用,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改除了要求美术教师对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外,还要求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 1.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感性太少,理性知识太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另一方面,动态的、可拟的、连续的、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老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图、声、文并茂的特点,对同学们进行多种感官刺激,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趣味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相关资料和素材的收集整理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教学资料的准备必须丰富多彩。美术备课应该兼顾纸质范画以及多媒体影、声、文于一体的多形式、多样式的内容。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有一个准备充分的教学“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一起收集和整理。其中发现优秀的美术作品,就及时地整理并通过有效的现代化设备存入,也可以去购买一些资料素材储存盘,或者网上搜集下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图画等。 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又加强了美术教学的传递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陈出新。 3.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尝试—”教学模式。鼓励尝试是培养发掘学生创造潜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于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地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同学们往往难以领会,于是我们通过多次示范,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模仿、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 5.鼓励个性 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某一审美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6.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于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1)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而且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2)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良好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总之,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志英.浅谈对美术教育中“综合”的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5. [2]徐建融.展望丛书: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钱初嘉.美术教育的新资源: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4]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出版社,2007.
121 浏览 3 回答
293 浏览 6 回答
141 浏览 3 回答
267 浏览 2 回答
205 浏览 2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2 回答
297 浏览 2 回答
303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335 浏览 2 回答
258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2 回答
9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