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子龙力斩五将,五将是韩德与其四子,韩瑛、韩瑶、韩琼和韩琪,韩德是西凉大将,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四子也是精通武艺。当时的赵云已经是古稀之年,可是七十高龄的赵云仍然在马上驰骋,勇猛过人,还力斩五将,不得不叫人佩服。与敌方正直壮年的五位大将相对阵,赵云非但不畏惧,反而有种斗志。但正如程武所言,赵云有勇古稀无谋,即使历经百战年已古稀,却还是有点莽撞,中了埋伏。好在张苞、关兴等人及时赶到,才得救。 当然赵云也是不败的神话,他并非从未打过败仗,而是与其的胜仗相比,那不足一提。这在三国这个人才济济,战乱频繁的时代是十分了不起的。《三国演义》中不断出现的一个画面就是赵云面对敌人的乱箭,以枪拨箭。这里的“以枪拨箭”总是写得很轻巧,让人觉得并不惊险,然而却足以看出赵云的武艺高强,毫无畏惧。 但如果只说赵子龙只是勇猛,而忽视了他的才智就大错特错了。在赵子龙计取桂阳一战中,就能看出赵子龙并非莽夫,他识破赵范奸计,取得桂阳,这就充分证明了赵子龙的聪明才智了。在刘备与孙尚香结婚一回,诸葛亮用锦囊妙计救刘备,而赵云在其中的聪明才智也不可小觑。比如赵云故意让孙夫人听到荆州告急的消息,一而再的说,是让孙夫人助刘备逃离。诸葛亮作为编剧,他编辑了这出戏,而赵云则作为现场的执行导演,一手策划了这部完美的戏剧。还有,在第三十五回中,赵云发现刘备不见了,他不与蔡瑁争执,也没有回去,而是耐心寻找刘备。清代毛宗岗就这一回将关羽、张飞两人有可能的行为与赵云的对比,突出赵子龙的忠勇与精细。 二、蜀汉“五虎将”中的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五虎将”的排行是“关张赵马黄”,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关于“五虎将”,只要认真辨识一下,便可以知道这并非是官衔,而是一种美称而已,一种荣誉性的称号。 从史书可知,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前三人皆假节钺;赵云则任翊军将军,位阶略低,但去世后却见谥顺平侯,实属殊荣。“五虎将”作为刘备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集团,他们有三个条件,第一,他们都很勇敢、武艺超群、勇猛善战。从这一点看,“五虎将”无一不是身强马壮的,万夫不当之人。赵云的威猛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坂 坡单骑救主中可见一般,还有赵云七十高龄时,还力斩魏军五将。第二,是这五人的赤胆忠心,极力维护蜀汉的政权。赵云在《三国演义》里主要扮演的就是保护刘备诸葛亮以及其家眷的任务,在紧要关头,他总是恁个舍身救主,这足以显现赵云的忠心。第三,他们都功勋卓著。《三国演义》中讲到赵云的故事并不及关张等将的多,但是,作为“常胜将军”、“虎威将军”不是浪得虚名的,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虽然赵云在军中的地位与威名不如关张、马黄等人,但是赵云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衡力量,他不像关张与刘备亲如兄弟,也比起马黄又较亲近于刘备。赵云性格深明大义,机警精细,不像关羽那样骄傲自大,也不像张飞那样莽撞粗心,一生兢兢业业,为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赵云近年来颇受读者喜爱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据称霸,各地豪强和有识之士纷纷拉起队伍,各投明主,以建功名,赵云便是其中的一分子。因为赵云相貌堂堂,武艺高强,而且处事得体,故而深受当地吏民的拥戴,成为一支队伍的首脑。《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主要人物塑造有缺点:关羽骄傲,张飞莽撞,刘备虚伪,只有诸葛亮与赵云两个人的形象是完美的。在赵云单骑救主那一回时,糜芳说赵云投奔曹军了,刘备不信,坚信赵云是忠诚的,而张飞就头脑简单的.要赵云,并杀之。与赵云相比,同是武将,张飞就如此的莽撞没头脑。在这一回中,曹操第一次看到赵云的英勇,下令不准放冷箭,因此赵云才得以生还,也从侧面烘托赵云的完美形象,使敌人都不忍心杀之。 纵观《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赵云的形象被塑造得近乎完美,表现出忠和勇,在战场上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在军事见识上又似于诸葛亮目标明确,被称为常胜将军和完美英雄。从著名大将赵云一生的言行与功过,赵云不但是位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的虎将,更是一位有胆有识、虚怀若谷的仁人君子,在赵云身上随处可见那不可小视的英雄光芒,因此赵云颇受人们的喜爱。沈伯俊先生在专题论文《论赵云》中提到,“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群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之外,就要算赵云了。”周思源老先生就品赏三国人物时,就有提到赵子龙是按照完人的标准来塑造的。《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完人”的艺术形象,文的是诸葛亮,武的就是赵云。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最得人心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的武艺超群、品德高尚、稳重多谋,是一个完美的儒将艺术典型。同时,沈伯俊 先生将赵云的美德概括为四点:深明大义、忠直敢谏、公正无私、谦虚谨慎。赵云的形象总是光明正义,英勇无畏的,让人不得不喜欢。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沈伯俊.沈伯俊说三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7. [3]马瑞芳.智勇双全、深明大义的完美名将——谈《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J].中学生阅读,2017,(12). [4]周思源.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17.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张俊.“五虎将”与“曹八将”[C].纵论三国演义.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傅光明,2017,1 [7]单华锋.论赵云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3). [8]罗浩波.论赵云形象的范型魅力[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7,(7). [9]沈伯俊.论赵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1.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个奸雄。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件事上:(1)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2)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这样几件事能说明: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3)杀华佗。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4)杀粮官。当时袁绍的弟弟叫袁术,在安徽寿春这个地方,因为得到了那一枚皇帝的印,他以为天命在我可以当皇帝了,就在寿春城自己称帝了。实际上你的实力不到,有这枚印管什么用呢?所以曹操要攻打他。但是寿春城也不是好攻打下来的,打了一阵子,打不下来,眼看粮草快完了,怎么办呢?他把粮官王垕叫过来,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给我小斗放粮。粮官说这样做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士兵、将士吃不饱,马上不抱怨我吗?曹操告诉他,你不用管,我来替你承担责任。王垕只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果然下面的将士一片大哗,因为当天就吃不饱肚子,怎么办?然后曹操又把这个王垕叫过来,告诉他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这王垕说我有什么好借给您的,“你的头”,要借他的脑袋。这王垕说我无罪啊,是您让我小斗放粮,为什么要杀我啊?曹操说我知道你无罪,但是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就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家里的妻儿老小我把他们养起来,你安心的走吧,把王垕推出去斩了,告诉大家这是粮官王垕办的事情,王垕就这样为曹操的伟大事业献身了。(5)为人虚伪。“马踏麦田、割发代首”的事。有一次打仗,打胜了,很高兴,正好遇到四月天大麦黄,一片丰收景象,因为心情好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将士不许糟蹋粮食,有人踏到麦田里就要斩首示众,可是刚刚下完命令,他自己的马被地里的一只斑鸠飞起来,把马给惊了。然后他自己踏了一大片的麦田,怎么办呢?自己要挥剑自杀,当然是手下来劝说,丞相你不能自杀啊,你自杀了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靠谁啊?还指着你统一天下呢。所以曹操说那怎么办,我把头发割下一把吧,也算是我自己惩罚自己了,到他自己犯法的时候,就是一把头发解决问题了。(割发:又名“髡” 是一种仅次于断头的刑罚)(6)徐州屠城。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7)梦中杀人。曹操对照料自己的侍从们说他会梦中杀人,以保护自己。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的侍从,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侍从即刻身亡。第二天曹操醒来还装糊涂。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曹操这种伎俩,只有一个人看得透明之极。这个人就是杨修。当曹操装模作样为那侍从送葬时,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恨杨修。2.刘 备: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鲁迅曾批评:欲显刘备长厚,似伪。这一句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非常恰当的。周瑜讲道:刘备枭雄之姿,并非长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书中的刘备却是处处表现得过于厚道,倒给人一种伪的感觉。不过,由于书中对刘备的推崇,对刘备的塑造还是正面的。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 3.张 飞 张飞,刘备义弟,蜀国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张飞重情义,武艺高,谋略上当然不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而且粗中有细!遗憾的是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小人所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这样的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4.关 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关羽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关羽幼年时,熟读《左传》《春秋》,长的一副美髯,人称“美髯公”。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封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立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最后兵败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遗恨千古。5.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便移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不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他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6.周瑜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周瑜这个人可倒了大霉了,被描写成智短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但虽然这样,仍能让人看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有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风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倒是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肉计、最后用火计破曹,这些都不用说了。但书中为了衬托诸葛亮,对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描写。首先是对抗曹操上,写周瑜是动机是狭隘的,是诸葛亮假称曹操有意“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战中,也仅是发挥了配角作用,处处落于诸葛亮的下风。甚至在人品上也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同时,他的死亡也正是由于智力落后于人太多且心胸过狭所致,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拆兵,最后意想天开想赚对方,反而连命都丧了。(恨其智不能为东吴所用) 7.司马懿司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后被曹操辟为为文学掾。司马懿早年任文学掾,后任主簿,是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但并不出名。后来司马懿协助曹丕代汉,出谋五路伐蜀,开始崭露头角,在曹丕病逝前成为顾命大臣。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主动请命去防御魏国西部,后因蜀国马谡的反间计一度被废,但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强攻,魏国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司马懿多次败于诸葛亮,于是采用闭门不战的策略防守,直至诸葛亮病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于是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我觉得要作研究不应该拘泥于《三国演义》,除了认真研读《三国演义》外,还要和别的类似的文章作对比。这些小说对我影响颇深,我几乎每隔一年看一遍,而且每次都象读一本新书一样认真的看。似乎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有新收获。象这种文章你必须得反反复复地仔细品味,而且人在成长,伴随他对事物的看法也在潜移默化。事物总在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若谦让,得到的是友情,是财富,更是逆境中伸出的援手。所以朋友,请你找回你那谦让之心,永远不要抛弃它,不要怀疑它,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关于谦虚的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1
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地融会到一起。
要善于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远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 教育 :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
学习是你品格表现的最重要领域。谦逊是生活理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对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你越是谦逊,为克服困难和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时,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就越大。
凡是能够谦逊地估计自己能力的人,在掌握知识时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谦逊是 爱好 劳动、尽心竭力、坚定顽强的亲姊妹。夸夸其谈的人从来不是勤奋的劳动者。脑力劳动是一种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谦逊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测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现代人常见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把对于某种复杂事物的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当做知识。
做一个谦逊的人——就是说要做一个对别人的微小缺点宽宏大量的人,假如这些缺点并不能对社会构成危险的话。要是每个人对别人严格要求时都以这条规则为准绳,要是每个人不但善于要求别人,而且不去注意别人的小缺点,善于体谅、宽容,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得多——我们每个人是这样,整个社会也是这样。许多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很多人只对别人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则不然,即所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正因为这样,在生活中才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冲突、家庭悲剧,也因此出现了不幸的 儿童 。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一直的自由和谐的融会到一起。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他就会将纪律当做真正的自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2
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球是哪一个”他毫不犹豫的说:“下一个。”
这位世界球星的惊人之语昭示我们要做一个谦逊的人。在胜利与成功面前,我们要时刻牢记:“谦受益,满招损”这一古训。
高尔基曾说过:“智慧是宝石,如果谦虚镶边,就会更灿烂夺目。”而高尔基自己,正是因为如此谦逊,才成为光耀世界的文学巨匠,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
无数的事实证明:谦虚是成功的奠基石,是谦虚造就就了名人。是谦逊成就了名人的辉煌。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翻开历史,我们不拿看出有多少志士仁人,文人墨客由于谦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名垂青史,又有多少人由于骄傲而悔恨终生。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兴复汉室,竟三顾诸葛亮茅庐,他不因诸葛亮的地位卑微而骄傲,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去 拜访 。
恰恰与其相反的是,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为了明朝的统治,曾转战南北,历经十余年才攻下了明朝的首都,他们自以为天下已经得到了,就放松了警惕骄傲了起来,使至清军入关,终以失败告终。李自成几十年的心血就毁于一旦了。再如,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而骄傲了起来,终日不理朝政,后来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消灭。
谦虚,也是一种美德。
如今天下的圣人犹如在空中闪耀的星星,为我么们树立了榜样。然而,就是因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他们被人们传颂的谦逊的美德和伟业,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谦虚,虽然简单,虽然质朴,但却很难做到。
我们应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正确地认识自己,戒骄戒躁。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应更好地去传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谦逊是美德更是道义,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么们专心地垂着绿荫,永葆生命的绿色,将谦逊进行到底。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3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他就会让自己变的谦虚。让自己的心缩小成一颗石卵,虽然小,但十分结实,抵挡住了任何利器,谦虚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的一生。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走在去晋国的路上,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三五成群的鹅在水中嬉戏,波光粼粼中可听到鹅的叫声。这时一个小孩子拦住孔子的去路,看你的样子很有学问,那我考你一个问题:“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笑了笑,漫不经心的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一脸得意地说:“那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脸红了,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一代名师孔丘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不如一个小顽童,其谦虚的作风、无与伦比的气度,令人赞叹。谦虚正向我们走来!
伴随谦虚走来的还有名医扁鹊!
魏文王的大殿上,编钟齐鸣,文王大病初愈,龙颜大悦,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呢?”扁鹊谦虚的回答说∶“长兄,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的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一代名医扁鹊,深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人们称他为“能生死人”的“神医”。在他行医经过的共约四千化里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的原因除了他精湛的医术,还有他虚怀若谷的胸怀。
几千年来,谦虚成就了无数伟人,与他们的精神浑然一体。谦虚这种美德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4
人们在实践中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成功来自谦虚。
为什么成功来自谦虚呢?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地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因此,我们要谦虚好学。
着名学者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啊,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扩充知识面,储蓄更多的信息,你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这样你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做到谦虚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
那么,当我们在学习上或事业上有了一定作为的时候,还要不要谦虚呢?要!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往往就是由于骄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毁于一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不能骄傲,格言曰:“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从实际上说,谦虚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能否做到谦虚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 方法 之一。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又何等不谦虚谨慎,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虚更成熟。我们要学习周恩来,那么谦虚这一高尚品德就是首先要学习的方面。
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虚。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5
残阳如血,宏文顿成断章;英雄骄傲,骏马哀鸣末路。
关云长,无人匹敌的五虎上将,蜀国军队的骄傲,曾经的过五关斩六将的威武,曾经的千里走单骑的雄风,曾经的温酒斩华雄的豪迈,曾经的曾经,都在骄傲自大那一刻灰飞烟灭。一世英名竟在弹指间化为乌有。在荆州告急时,他本应高度警觉,却偏偏自大地放话:“吾自幼习武,何惧之!”好一个“何惧之!”可怜的骄傲自大,最终葬送了威名赫赫的五虎上将,也葬送了正在蓬勃发展的蜀汉王朝!
人生的道路很长,一时的得意不代表一世的得意。沿途的风景很美丽,但依旧是雄关似铁,只有那些谦虚谨慎的人,才可能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事艰难,只有那些谦虚谨慎的人,才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能把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机会,那些一味骄傲自大的人,永远不会登上人生的峰,他们往往会在半山腰见到了一点瑰丽的色彩便喜形于色,一把持不住便从半山崖摔下去。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不乏其例。
西楚霸王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他力能扛鼎,横扫千军,平定天下,封土裂疆,威风凛凛。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他,在“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叹息声中褪色成一张泛黄的册页时,当破釜沉舟的壮举在滔滔的乌江水中滚滚东逝时,寒气逼人的剑光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人头落地,英明化作尘埃。
英雄如许,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背影,但也用生命留下了鲜血染城的教训:骄傲使人落后。骄傲使西楚霸王走上了人生穷途,面对绝路,壮士掩面,乌骓悲鸣。骄傲使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乃至于无颜见江东父老。人真的不应该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小成就而骄傲自大啊。
人生的道路很长,一时的得意不代表一世的得意。人们常说,成功是对谦虚者的馈赠,失败是对骄傲者的惩罚。一点都不错。
当我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时,请把它看成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驿站,看作是一个歇脚点。谦虚的面对每一个成功,这样你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成为最终的王者。切记,骄傲使人落后。
高中关于谦虚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谦虚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虚心接受的800字议论文精选五篇
★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
★ 虚心的中学生议论文精选五篇
★ 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谦虚的高中作文素材
★ 以谦让为话题的800满分作文范文
★ 以懂得谦虚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 高中的谦虚作文素材
★ 高中谦虚的作文素材
去看前言吧。
354 浏览 8 回答
299 浏览 5 回答
220 浏览 1 回答
325 浏览 9 回答
182 浏览 7 回答
202 浏览 4 回答
293 浏览 3 回答
209 浏览 4 回答
168 浏览 6 回答
309 浏览 5 回答
136 浏览 4 回答
219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5 回答
231 浏览 4 回答
114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