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绿色人本发展“四方位”推进策略,载《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2] 现代组织薪酬管理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前沿走势: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文献梳理机理论透视,《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7期。[3] 从“利己”构建和谐利益关系,《北大商业评论》,2012年4月号[4] 人本绿色发展论:人类文明与大国崛起的绿色化指向、经验及任务(与蒯鹏州、李晓婷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8期。[5] 绿色发展的人本意义,《2011中国绿色发展报告:区域比较》(本书获得第二届(2011年)中国软科学奖),专题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人力资源国际竞争力四维指数测算及比较研究(与蒯鹏州、李晓婷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7] 关于”平衡计酬卡”的构想:基于战略性广义薪酬整合激励的综合平衡设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3月号。[8] 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三大战略要点,《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9] 应试教育四大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最大困境,《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10] 劳动大军职业培训:中国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挑战性任务,《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11] 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12] 户籍制度约束、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人力资源配置低效率,《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13] 中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未来走势测算和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14]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0期。[15] 危机中的领导,《新资本》2009年第2期。[1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17]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与中国人才外流危机,《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5期。[18]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9] 灾害危机管理与长期稳定发展:基于近年来抗击灾害实践的理论探索及宏观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1期。[20] 关于组织行为研究的五大前沿走势,《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10期。[21] 在改革进程中探索民生之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72P-13期。[22] 制度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1G-4期。[23] 学做人之道,问处事之理,《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24] “以人为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石化人事管理》,2008年第3期。[25] 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第6期。[26] 三“动”学习:激活培训开发的法门,《人力资源》,2008年第4期。[27] 中国应试制度评析,《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28] 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路径、主要成就和战略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7P-2期(2月1日出版)。[29] 相亲与选人,《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6期。[30] 北京市行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主笔,《数据》杂志社2007年11月特刊。[31]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第24卷、总第140期。[32] 尊重是人力资源管理之本,《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第10期。[33] 明确价值判断,平和心选择职业,《新资本》,2007年第期。[34] 人事自有“学问”在,《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4期。[35]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7期。[36]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37] 加强劳动法规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北京劳动保障》,2007年第5期。[38] 从战略高度谋划国企人事制度改革: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元;创新不是无中生有(署名鲍源),《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3期。[39] 国企改革再掀“股权激励”新浪潮,《中国报道》,2007年第5期。[40] 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观点摘编。[41]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42] 市场经济广域性与体制改革新突破,《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43] 树立广义薪酬概念,注意内在激励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劳动工资动态》2006年第10期。[44] 中国市场化改革:新时期要有新突破,《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3G-4期。[45] 回归人本管理:百年管理史从“科学”到“人文”的发展趋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46] 人本发展经济学要义:阿马迪亚·森“以自由看发展”思想的一个理论拓展,《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9期。[47] 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P-5期。[48] 中国市场化改革: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49] 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契约化管理的法规环境约束,《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50] 以人为本:高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9期。[51] 论现代公共组织民主化变革与整合,《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8I-2期。[52] 拨开蒙在理论上的迷雾,《企业管理》2005年第7期。[53] 关于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2P-8期。[54] 中国企业改革战略格局中MBO的制度逻辑解义,《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7期。[55] 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56] 从“授权”到“竞合”:关于组织中人际沟通的两个焦点问题,《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3期。[57] 公共组织及其变革:一个制度经济学视角与解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以“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转摘。[58] 关于MBO:朗咸平之错,《齐鲁周刊》,2005年第1期。[59] 组织学习论:组织行为在社会生态学意义上的一个解说,《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60] 政府再造,公民社会浪潮与中国公共组织变革,《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61] 教育危机与行政垄断,《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40P-4期。[62] 关于教育产业的经济学意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3] 论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2)《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2P-2期。[64] 我们距离卓越有多远: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行为缺陷,《企业管理》,2004年第1期。[65] 简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及其治理战略,《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66]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励,《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67] 战略性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2期。[68] 现代化,国际竞争力与人本方略,《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2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转摘。[69]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团队整合力,《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11期。[70] 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要义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71] 战略性激励论,《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6期转载。[72] 制度创新与小康建设,《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73] 浅谈全方位市场化制度创新,《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3年第8期。[74] 投资经营教育产业得回报合乎经济学情理,《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75] 不学张瑞敏,《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76] 现代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简论,《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76G-5期。[77] 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诠释。《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2年第41期。《科学新闻》,2003年第3期(转载)。[78]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史论解析,《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0期。[79] 国家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战略视界,《经济学家》,2002年第5期。[80]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转型研究,载《转型期中日发展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中文版)2002年9月;日本学文社(日文版),2002年9月。[81] 正面审视教育产业化运作的制度逻辑,《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6期。[82]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83] 三域社会再生产网络与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经济问题》,。[84] 转型期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问题研究,《国有经济论丛》(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85] 创新即成企业家,《商界》,2001年第11期。[86]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意义与实现途径,《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期转载。[87]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8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安排构想”为题转摘。[88] 杜拉克教你当企业家,《中外管理》,2001年第8期。[89] 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0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90] 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跨世纪审视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91] 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92]关于中长期规划内容体系的思考与设计,《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3期.[93] 人本方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3期.[94]转型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转换,《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95]比较优势、科教兴国与人本经济发展方略,《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37期。[96]如何形成合理的教育收费机制,《前线》,2000年第5期。[97]人力资本产权与中国企业改革,《学术论坛》,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