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基础会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施步骤
(一)填制凭证项目模块
作为会计日常工作的重点,会计凭证必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个模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会计原始凭证,来将其作为这项任务的驱动,并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如账户与科目、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进行自主的设置,并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另外,在指导学生对每笔业务记账凭证进行填写时,应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相应的会计要素科目引入到实践当中。
(二)登记账簿项目模块
在登记账簿项目模块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首先,分发一定的总账与明细账页给学生,并将登记账簿项目模块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将其引入到项目任务当中。在学生自主登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其次,当学生完成登记后,教师应该指出学生账簿登记中的各种错误,并加以指导,将正确的账簿登记方法与错账更正方法告知学生。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采用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来对自己的错账进行更正。
(三)编制财务报告项目模块
在编制财务报告项目的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财务会计报告与传统会计学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这两部分的内容在充分的结合下进行应用。财产清查、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便是编制报表之前的准备工作。但是,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了教学条件的一定限制以及学生对于财产清查的实地盘存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学的顺序将与其他模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该沿用传统教学的顺序,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组织学生实践→完成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的任务→编制财务报表。
二、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教学的构建
如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于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传统的被动角色,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对外在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处理,从未获得自己能够充分理解的知识内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充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任务所采用的建构教学原理来分析出需要哪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每一个项目的任务。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项目任务的理解,通过自身经验与现存知识的应用来提出方案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总之,在项目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始终都应该严格的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思考以及发现与创新提供出具有积极因素的环境。
(二)协调好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只有具备了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是社会当中的“香饽饽”。因此,在针对于《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时,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严重的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显然,如果学生缺乏了对会计制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必定会显得十分的肤浅,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财务处理的方法,但并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形势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中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必然会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知识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强调项目实践的环节,也要对专业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但实现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它的应用也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通过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教学,学生必然会在“做中学”的学习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对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1项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概括起来,项目教学法应当主要把握下面三方面:注重整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在设计项目时,可以考虑现行教材中的一切可行的内容,大体上教材顺序,只要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逻辑性即可,将这些内容与和本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技术、前沿问题等融入进入,最终形成课题。让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具体学习和参与活动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起来,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最终实现学和教的目标。具体的项目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步骤为:
①在教师的主导下,提出项目名称和问题,以及涉及基础理论;
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示项目资源,然后经师生共同研究,启示项目资源;
③教师对成果和结论进行评价,再由学生自我完善,直至达到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校外与校内),发挥教学设备、设施的功能。在对项目教学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教学资源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进来:
(1)项目主题要明确:项目的内容应有可操作性,根据项目要素需要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
(2)教学内容:有条理有计划地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项目。
(3)设计形式:关于理论性的项目需要以实验对前人的定律定理、经验规律进行验证,归纳总结知识点;而对于应用性的项目则可以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等综合方式。
2项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基础会计》是一门极重操作性和应用性基础理论课,因此,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会计教学中,涉及会计业务时,只是让学生做等级“T”型帐和会计分录,这种教学其实和实际相差甚远。要想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深刻认识,必须参与实验过程不可。唯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和理解,才可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会计实验并非简单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系统体系,该研究者认为这一体系要将学生的这些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1)设计的实验项目要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同时结合会计业务和会计法律法规,使学生拥有综合应用知识和职业判断的能力。
(2)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程序和过程贯穿起来形成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处理和分析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3)在会计账簿、凭证等单项的过程中掌握会计工作规范,培养学生会计账证表基本的操作能力。
讲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基础会计》中各个章节联系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割裂那些相互联系的内容,要把教学内容连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把握好会计学科内在的规律、了解会计理论方法科学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将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会计报告、记录、计量、确认处理程序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财务成果核算与供产销的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会计账户、会计科目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要素间内在关系讲清。
总体知识构架要注意把握好
将知识总体的框架把握好能够让学生在整体上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进而理清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的内容机构能够划分成四部分:一是会计工作组织有关的问题;二是总结会计方法,主要讲的是会计核算程序以及账户分类;三是会计方法,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加以介绍;四是总论,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指导主要思想。
351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4 回答
182 浏览 3 回答
194 浏览 3 回答
284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3 回答
214 浏览 4 回答
284 浏览 6 回答
142 浏览 4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120 浏览 4 回答
265 浏览 3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4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