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汉,1981年生人,出生于上海,是知名华人游戏设计师。1999年,陈星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试点班,并获得了学士学位。2003年,陈星汉申请并进入到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的互动媒体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代表作包括《云》、《流》、《花》、《旅途》,获全球多项大奖。目前他是游戏公司thatgame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因其在游戏营造出的“恬静舒适”意境,一些媒体称他为“禅派”(Zen genre)游戏的倡导者。最近,陈星汉在国内一次分享交流会上,回顾了他的游戏“旅途”、创作心得。非常值得内容产业从事者一读。以下是陈星汉口述整理:最大的梦想:让游戏设计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我从1990年开始打游戏,一直打到2006年研究生毕业。我小时候的朋友都是通过打游戏认识的,游戏陪伴我一起长大,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游戏这个行业从1990年到现在变化非常大,早期它还是非常小众的行业,但是现在因为移动平台的出现,很多人都在打游戏,可以说游戏行业是蒸蒸日上的。但与此同时,和我一起打游戏的人已经长大了。我问他们,现在你还会不会长时间地玩游戏?他们说几乎不可能,因为都没时间玩。当时我觉得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东西好象被成年人遗弃在了背后。我非常爱游戏,我很希望游戏是一个能被成年人接受的东西。小的时候会有人给我读一些童话故事,这种故事对小孩来说有意思,但是对成年人来说就是很无趣的故事。其实童话故事也可以让成年人和小孩一起有兴趣的内容,不管是电影、动画,比如美国的很多动画片都是成年和孩子一起有兴趣的,为什么游戏就只能给小孩子玩呢?到后来游戏蒸蒸日上,很多朋友都开始玩《愤怒的小鸟》,但是这样的未来不是我想看到的未来,这样的游戏也不是成年人真正会重视的游戏,我觉得游戏行业需要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成为成熟伟大的行业。现在一说到连续玩四个小时的游戏,大家基本上都会说没有时间;但是他们会有时间读四小时书,或者看一部电影。之所以我的朋友还在读书、看电影,是因为那些书籍和电影给他们生活带来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光彩。早期的时候一说起游戏,都觉得是毒害青少年;现在人们说起游戏行业,都会说这行很赚钱。但是人们从心底里尊重你吗?我觉得不是这样,我是希望在退休之前,如果你跟别人说你是游戏设计师,就像今天说你是建筑师、电影导演、作曲家或者说你是医生一样,会得到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这是我最大的梦想。灵感与启发:我要创作什么类型的游戏、创办什么样的公司陈星汉的《云》奠定了他的设计理念一开始,其实我也不知道将来要做游戏,直到读研究生的时候才确定。我那时候在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读一个三年制的研究生项目,在读书期间我开发了一个游戏《云》。这个游戏很有意思,是一个学校的奖学金基金项目。当时《GTA3》上市了,里面有很多暴力的情节和行为;又正好发生了好几起枪击案,就有舆论说游戏毒害青少年,让他们变得暴力。因为老师都非常鼓励我们去推动游戏的边界,我们就想能不能开发一个游戏,跟《GTA》相反的、没有暴力的游戏,玩了以后没有焦躁的感觉。最后的灵感来自于小时候,那时候我经常想象自己在天上飞翔,想象天上的云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因此就做了一个游戏:一个小孩在医院里不能出去和别人玩,他只能朝窗外看,看到了蓝天白云,想象自己在蓝天上飞行,飞过白云的时候可以拖拽白云,可以用它做各种形状,也可以使云产生降雨。当时的游戏是非常粗糙的,还没有Unity,我们只能自己写引擎。但是很让我们吃惊的是,游戏上线三个月,就有全世界超过40万的下载量。游戏后来出现被很多媒体报道,我们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信件。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个玩家说参与制作的人都是美丽的人。我从小到达没有人跟我说我长得漂亮(笑),所以这对我的震撼非常大。其实在开发这款游戏之前,还开发了另外两款得过很多奖的独立游戏,但是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用户反馈。我苦思冥想:这个游戏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我意识到从情感角度来说,这个游戏和传统主机游戏完全不一样,它给人是一种治愈的感觉。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但是如果人在情感上有饥渴怎么办?古代的时候,那些原始人会绕着篝火跳舞,这就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到后来古罗马把自然都征服了,自然界的生物都成了牲畜,也没有战争,这时候人们反而缺乏了自然界带来的危机感,他们就造出了斗兽场。所以情感需求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来得到满足的。比如我跟谁分手了以后很沮丧,我可以看一本帮助你励志、治愈的书,我也可以看一场非常浪漫的电影,可以和部分一起出去打球,都可以帮助我治愈我情感上的需求。比如电影是各种媒体中间最年轻的媒体,也是最像游戏的媒体。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媒体的市场已经被细分到非常精确,你可以看一下电影市场细分,他们都是按照情感来分的,比如喜剧,你一看就知道它给你带来什么情感。比如恐怖片,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类型,所以看电影之前,你就已经想好你要看什么样的感觉。电影市场的细分,不仅是按照类型发展,还是按照时间来分,美国是按照月。比如在五六月是学生放暑假,动作冒险片就特别火,因为年轻人就很喜欢很刺激的感觉,所以到夏天大家都有时间看电影,这个市场就开始增长。到十月份恐怖片市场开始增长,因为美国有万圣节,那时候大家都喜欢被吓一下。到了圣诞节,戏剧就开始增长了,这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圣诞节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但是如果你看一下游戏的类别细分,根本就是和情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最早期所有游戏都叫街机游戏;慢慢他们开使用科技分析,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多人射击游戏、大型多人射击游戏,这些射击游戏并没有体现多少情感。其实同样一个射击游戏是可以用不同情感的,我觉得游戏市场类型的分配是有问题的。如果我用情感来分所有游戏的话,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游戏,战略游戏也好,或者早期街机游戏,还是现在的手游,其实主要是以动作、冒险为情感。我在2006年的时候,就感觉没有成年人喜欢的情感类型的游戏,所以我参考了一下电影工业,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电影类型也是跟游戏行业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拍什么呢?两个人打拳击,或者很漂亮的酒庄,或者一列火车冲进火车站。到后来电影越来越发展,这时候他们才开始尝试更加复杂的情感。慢慢地,电影行业就发展成不管你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从什么国家来的,你现在是什么心情状态,你总有一部电影是可以看的。电影行业变得老少皆宜,而且它的情感深度和广度是覆盖整个社会年龄层的,所以我们可能会问你是不是玩家,但是我们从来不会问你是不是听音乐的,或者是读书的,因为大家多多少少都要听一些音乐或者读一些书,游戏行业开始从这几年有这个征兆,也许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人问你是不是一个玩家。所以我们为了让别人尊重,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我当时就希望能够让游戏行业有更多新的内容,它是老少皆宜的,是可以加深已知情感深度的游戏,然后我创办了ThatGame Company。我希望游戏要老少皆宜,能加深已知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创办公司当然是希望赚钱,但我更希望能对行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