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要想实现有效管理,就要对涉及土地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做到数据信息按类别储存,便于日常管理中对信息的调用。在目前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管理系统。有了地理信息系统之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自然信息和数据得到了有效管控。目前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对地理信息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做好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工作。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54-02 一、前言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需要根据实际国土资源情况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从目前国土资源管理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取得更积极的效果,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地理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化也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发挥国土资源管理的积极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二、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搜集 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数据的搜集是一种重要的环节。由于国土资源管理涉及的土地数据种类多,总体信息量巨大,如何保证数据的搜集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了数据搜集工作的关键。所以,为了保证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发挥正常作用,我们就要在数据搜集方面下功夫。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测绘技术搜集基础数据,成功搜集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初次核对比较,确定数据准确后,将搜集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储存。这样以来,可以保证数据搜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从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来看,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数据子系统: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子系统、土地基础数据子系统、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数据子系统、元数据子系统。以下我们重点分析这四个子系统: 1、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子系统 在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子系统中,主要包含以下数据:(1)基础测绘数据(2)数据正射影像图(3)地名数据(4)遥感信息(5)行政区域界线信息(6)属性数据。这六种数据,是组成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子系统的重要数据,也是整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城市和农村是主要的两个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因此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子系统包含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主要信息。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搜集的时候,我们要利用GIS技术进行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数据的类别进行分类存储。 2、土地基础数据子系统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数据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土地基础数据,这些土地基础数据主要以下几种:(1)土地利用数据(2)土地利用规划数据(3)地籍数据(4)地价数据(5)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数据(6)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和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数据等,这些数据涵盖了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基础的各个方面。从目前的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基础数据子系统中数据种类越多,地理信息系统覆盖的范围就越广,所起到的作用也越积极。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土地基础数据子系统中包含的数据,不断拓展数据范围。 3、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数据子系统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除了对土地的管理,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而对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的管理也是依靠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将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数据作为重要的子系统。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矿业权管理数据、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和地质环境管理数据。从以上的数据种类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数据子系统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数据,我们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不断更新矿产资源数据和地质环境数据。 4、元数据子系统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也称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的数据。它用以描述现有数据的位置、来源、内容、属性和状态,是数据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元数据是描述跨地域、跨行业的各类数据来源、权属、精度、范围等信息的数据,将整个集成系统的各个数据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形成跨系统的数据管理,并维持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之中,元数据子系统成为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保证了整个系统数据的有效性,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使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数据种类多、信息量大,要想实现全面管理并发挥信息数据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构建了地理信息系统之后,不但有助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管理,也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在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中,对信息数据实现资源共享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1、将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打印、印刷以及复制等方式,以纸质文件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2、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地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技术结合,将平台搭载在互联网上,使用户在权限内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网络查询和调用。 3、将地理信息数据放在互联网上,支持地理信息数据的文件传输和在线下载。 4、将地理信息数据系统与局域网络或公共网络互联,为专属网络的群体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和下载服务,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 五、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构建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系统功能的需要,遵守以下设计原则: 1、保证视图的有效性原则 视图可以被看成是虚拟表或存储查询。可通过视图访问的数据不作为独特的对象存储在系统数据库内。系统数据库内存储的是SELECT语句。SELECT语句的结果集构成视图所返回的虚拟表。使用视图与使用表的方法一致,即在SQL语句中通过引用视图名称来使用虚拟表。 2、保证存储过程优化性原则 存储过程是SQL语句和可选控制流语句的预编译集合,以一个名称存储并作为一个单元处理。存储在数据库内,可由应用程序通过一个调用执行,而且具备允许用户声明变量、有条件执行等其他强大的编程功能。 3、正确使用系统中的触发器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当使用下面的一种或多种数据修改操作在指定表中对数据进行修改时,触发器会生效:UPDATE、INSERT或DELETE。触发器可以查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SQL语句,它们主要用于强制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对如何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初步的认识。从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所以,我们今后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积极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叶建中.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06,22(11):49-51 [2]杜培军,方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有关数据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5(3):24-27 [3]王效强.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关的问题思考[c]//江苏省测绘学会2002学术年会.现代测绘,2002,25(31):207-208,212 [4]姚敏,钟耳顺,方利,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一体化的集成与管理[J].地球信息科学,2006,5(2):24—29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由多部门协作完成,由于各政府部门所采用的登记程序与信息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相关理论知识,在本文中研究了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不动产 登记工作 管理基础平台中图分类号:F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34-01由于不动产登记工作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各个政府部门独立地对不动产登记工作进行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正加紧研究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平台建设研究工作,该工作对不动产登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不动产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发展。1.平台建设思路 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已有的不动产(土地、房屋等)调查、登记簿册、图件成果、软件系统、和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通过梳理土地、房屋、相关权利登记业务流程,结合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管理需求,建设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通过制定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基本形成标准统一、内容全面、覆盖全市、时序清晰、相互关联、布局合理、实时更新的不动产登记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和交易信息网上实时互通共享;实现向同级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共享的信息完备、准确、可靠;最终实现各类不动产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登记的转变,实现对不动产的全面、统一的监管,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开展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为全面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在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遵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以建设实用性、规范性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为目标,实现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信息的统一确权登记。目前关于不动产整合的基础数据主要集中在不动产登记局。存在着土地档案数据未电子化、房产数据无矢量坐标、土地登记数据无固定坐标基准等诸多问题。要求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实现:统一整合标准,规范建设方案;加强整合力度,深挖数据价值;加强检查力度,确保数据质量;数据的继承性与可持续性。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整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2.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实现 基础平台的总体框架以国家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整合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对不动产登记资源、应用服务进行整合,统一配置、集中管理与调度,提供服务。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整合和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的建设将采用Oracle、ArcGIS等成熟可靠的软件产品,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进行设计,运用优秀的企业级软件开发框架开发建立系统应用框架。采用C/S与B/S结合的多层架构进行组织,确保系统的优越性。总体框架如下图2: 部署模式采用大集中的部署模式,即不动产业务应用系统和不动产数据库均部署在不动产登记局,系统在部署上采用网络分布的B/S运行模式通过不动产业务专网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和不动产数据共享,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不动产业务专网连接到市级开展不动产业务办理、信息共享查询等工作。在不动产业务专网的基础上,提供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共享、查询分析服务,为房产等相关审批交易部门提供数据推送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上报省级平台。通过与互联网对接,提供公开查询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查询服务(见图3)。 登记发证系统建设内容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及应用管理系统系统实现对所有不动产登记管理所需要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等各类数据管理,支持不动产单元图形处理、数据分类查询等功能,为不动产登记提供数据支撑。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包括:权限管理、流程管理、图形配置管理、统计分析配置管理及数据共享服务管理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及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缴费发证、归档全流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通过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电子档案的有效整合、档案数据安全的有效管理、档案信息的高效共享利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按照特定策略组织存储的覆盖不动产登记结果数据的数据集合,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相关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片等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组织、存储、管理、维护和更新,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检查入库、组织管理、查询检索、导入导出、数据分发、专题制作、更新维护、日志管理、监测预警等要求。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查询分析系统面向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等交易审批部门,实现不动产登记-审批-交易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同时系统面向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满足这些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查验需求。3. 结语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平台研发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善于总结借鉴优秀的技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秉持认真严谨的精神,从而促进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长足进步。参考文献[1]何欢乐,姜栋,张鹏.切实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新思路――解决分散登记问题的过渡期方案[J].中国土地科学.2013(07)[2]车娜.如何迎接“统一”到来――不动产登记研讨会述评[J].中国土地. 2013(06)[3]成建国.在探索中前行的动态样本――深圳市不动产登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土地.2013(06)
1 概 述
“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包括构成体系的数字形式的所有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所有的文本数据,及其涉及到的把数据转换成可理解的信息并可方便地获得它的一切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数字地球”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球问题,另一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真实国土及其相关现象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数字国土”的基本特征是国土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数字国土工程是“数字国土”的具体实现,是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其主要内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
2 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正在迅速地进入信息化社会。浙江省结合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在全省开展建立“数字国土”工程工作。实施“数字国土”工程目的在于:
(1)通过“数字国土”工程,实现浙江省土地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浙江省十几年的土地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图件和资料,这些宝贵翔实的资料,如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管理,就难以保证资料的现势性,甚至若干年后将失去其应有的利用价值,因此,通过建立数字国土工程,实现浙江省土地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通过“数字国土”工程,推进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传统的手工方式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需要,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出先进适用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促进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现代化、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3)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推进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必须在国家空间基础数据框架下,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在基础数据建库、系统开发、网络建设、信息社会化服务方面制定省级规范、标准,以保证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共享、系统互联互动。
(4)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的改进,推动工作、管理上台阶。通过提供各种查询、统计、虚拟现实的手段,提供翔实的土地图形和属性资料,辅助领导决策,提高办事效率,转变管理模式,增强宏观控制,推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一个新台阶;为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提供现代技术支撑和保障。
3 实施内容
总体构成
“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包括基础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及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结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实际,具体分为:标准化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浙江省数字国土工程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标准化建设
目标任务
通过“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在实践中探索国土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开发利用、制图输出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形成规范整个浙江省的一系列完整、科学、实用的省级规范和标准,并辅助国家制定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主要内容
(1)空间定位框架。它为各种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匹配处理提供共同的地理坐标基础。这种坐标基础可以归结为地理坐标、网格坐标和投影坐标三种坐标系统。
(2)数据分类标准。为了计算机存储、编码、检索、分析等的需要,必须有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分类体系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数据的组织,系统间的数据联结、传输和共享,以及地理信息系列产品的质量。
(3)数据编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存储的空间要素具有时空及属性的复杂性特征,需要通过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体系来提供数据信息的地理分类和特征描述,同时需要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以实现地理要素的计算机输入、存储及数据间的交换、共享。
(4)数据交换格式。对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数据,都必须提供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以保证系统对各种数据信息的接纳、处理和共享。
(5)系统建设规范。系统建设规范又可分为浙江省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技术规定、浙江省土地产权产籍管理相关技术规定等一系列开发建设规范。规范中对系统硬件选型、软件选择、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系统输出、系统测试、成果上报等均提出了具体要求。
基础数据库建设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建立起浙江省全省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土地产权产籍管理、城镇基准地价等一系列基础图库,实现浙江省国土资源的数字化,从而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提高数据的查询、检索、利用的效率。
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浙江省土地详查数据汇总的结果,把1986~1998年9月底完成的浙江省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入库,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充分利用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获得的详查成果,实现信息的共享。
(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及时开展每年一次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建立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相应的前一年的资料变为历史资料,予以保存,以备查阅。
(3)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配合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监测结果数据,逐步建立起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并与变更调查、土地统计数据相结合,运行和不断完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监测管理体系和用地变化快速预警机制。通过土地利用日常监测、应急监测的开展,实时更新监测数据库,向社会发布土地利用监测信息。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在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变更数据库的基础上,为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对建设用地进行总量控制,对耕地实行切实保护。
(5)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数据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数据库,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6)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结合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建立起反映浙江省农用土地、特别是耕地质量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为耕地保护和农用地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7)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1∶500县(市)级城镇地籍数据库,形成以变更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籍统计和地籍信息社会化查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用公开、公正和高效的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作业方式,推行地籍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全面提高地籍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8)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建立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根据评价模型和评价因子,实时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引进、研究和开发。引用和开发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对各数据库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各数据库间数据的协调一致、信息共享。在网络互联的基础上,按存储量及反应时间的要求建立分布式数据库。
系统建设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利用国土资源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在国际互联网和国家专用通信网的环境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转变管理模式、增大监督力度,使工作、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内容
(1)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先进的GIS技术,建立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为基础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等为主要内容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农用土地产权管理为根本目的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真正实现按规划管地、按产权管理,实施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它又可分为: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土地利用调查的成果进行建库,内容包括图形、属性和必要的统计汇总;其次是依据变更数据及时对库内容进行修改,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现势性。
——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图像处理来获得地面数据,通过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定位来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辅助决策的方式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监察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其实行技术、行政和法律的管理;同时,进行规划实施中的效益分析,实施过程中对规划逐步更新、完善,优化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GI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提取基本农田块和范围,建立基本农田管理数据库,建立保证耕地动态平衡的管理信息系统,切实保护耕地。
——农地转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耕地保护数据库、建设用地指标对农地转用项目进行审查、审批,建立农地转用管理数据库。针对土地征用的流程建立计算机管理程序,建立农地征用管理数据库。
——建设用地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用于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查、审批和管理。系统具有建设用地审批全流程,并可调用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空间分析来进行项目的选址,利用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库、行业项目用地指标数据库审查项目用地面积,建立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用地项目的会审需要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耕地保护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并与其相应的系统发生关系。
——土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该系统根据土地地貌、土相、自然环境、土地质量、土地区位、种植制度等影响因子进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建立不同区农用土地的分等、定级模型,建立相应的信息库,按有关模型进行分等定级。
(2)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城镇的规模、类型,结合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建立以城镇村庄初始地籍调查、土地登记数据库及城市基准地价数据库为基础,土地变更登记为主要内容,土地市场交易管理为目标的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工作过程的现代化、资料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建立以计算机为支持的地籍资料公开查询制度,促进地籍成果的推广应用。它又可分为;
——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建立地籍调查库及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日常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基准地价管理信息化。该系统对确定基准地价区域内影响基准地价的各种因子(如土地级别、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价格、房产交易中的地价,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区位等)进行分析和计算,选择适当的测算模型及相关参数来确定各土地级内或均质地域内的土地收益曲线或地价曲线,进而计算行业的区域平均价,确定地价曲线和区域内的基准地价,确定区域或区域内各个等的标准宗地的标定地价,建立基准地价信息库。
——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化。开展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转让数据库,实现查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
(3)辅助决策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包括窗口办文、政府上网、公文传输、建设用地报批、人事、财务、档案、政策法规咨询等内容为主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扩大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办文流程和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改善机关形象。它又分为:
——办文管理信息化。开展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和土地宣传信息化应用,实现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和土地宣传的信息化。在窗口办文的基础上,实现公文跟踪管理的信息化;并将已有资料建库。
——人事科教管理信息化。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建立人事管理、科技教育和外事管理信息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财务信息库,实现财务管理、统计管理和收费管理信息化。
——政策法规管理信息化。开展政策法规、信访和监察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政策法规、信访案件和监察案件数据库,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服务,并对信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土地监察快速反应系统。
——纪检和机关党委管理信息化。开展纪检和机关党委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纪检和机关党委管理数据库,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服务,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网络建设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数字国土”工程,全面建成链接国家和省政府信息中心、有关部门,各市(地)、县(市、区)土地管理局,覆盖全省的、高速有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和数据通道,从而快速高效获取、存储、共享国土资源数据,提高国土资源社会化服务水平。
主要内容
(1)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建立局机关内部局域网,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及土地资产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业务的开展。对外数据发布网与内部办公网采用物理分隔方法,确保信息安全。
(2)城域网建设。通过国际互联网、国家专用通信网,连接各县、市土管局及土管所,实现城域范围数据共享、信息发布、联网办公。
(3)广域网建设。通过卫星、微波、专线等实现与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及其他部门信息中心的数据传输。
(4)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地址管理、域名解析或虚拟技术等手段,将各站点间的物理链接分解为不同的业务、信息查询发布等逻辑网。各逻辑网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但在物理上使用同一信息通道。
(5)网络安全系统。采用国家安全部门认证的先进的安全保密及防火墙技术,建立起安全屏障,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发布网站,建立社会服务数据库系统,实现与省内各相关信息发布网站的链接,向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有广泛影响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网。
主要内容
(1)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建立信息发布系统,把土地资源调查统计信息、土地利用状况统计信息、地籍资料、城镇基准地价、法律法规等信息进行发布,充分发挥信息的公益性。并与热门站点、导航系统建立链接,提高使用频率。
(2)社会服务数据库建设。通过对各种数据库的提取、分析、加工、数据格式转换及筛选后,经过审查、认定,形成不同专业的信息服务数据库,建立起面向不同用户的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4 结束语
通过“数字国土”中标准化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土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时态化,推动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并最终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及办事高效化。
86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95 浏览 4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259 浏览 2 回答
318 浏览 3 回答
195 浏览 3 回答
215 浏览 3 回答
163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5 回答
314 浏览 4 回答
342 浏览 3 回答
216 浏览 4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