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早期亲子阅读已不是新鲜事儿,许多家长都认识到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性。2017年8月,笔者通过问卷星对广东省2253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的家长与孩子开展了亲子阅读;在这些家长中,的家长在孩子3岁之前已经开始进行亲子阅读,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出生后,甚至怀孕期间,已开始亲子阅读。
如何更好地进行早期亲子阅读,特别是0—3岁的亲子阅读,这是令不少家长非常困扰的事情。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教 育儿 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 游戏 。” 游戏 是儿童成长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亲子阅读中倘若能充分利用 游戏 元素,让家长以 游戏 化的方式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
开展 游戏 化亲子阅读的主要依据是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这两者的特点决定了0—3岁 游戏 化亲子阅读实施的可行性。
从阅读主体看,一方面,喜欢 游戏 是婴幼儿与生俱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幼稚教育》一书中谈道:“ 游戏 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 游戏 。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1]由此可见,借助 游戏 的方式介入亲子阅读,这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 游戏 是0—3岁婴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美国玛丽·简·马奎尔-方教授在《与0—3岁婴幼儿一起学习:支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一书中指出:“ 游戏 是婴幼儿建构周围世界知识的关键方式。”[2]“孩子非常热心于 游戏 。正因为孩子有这样的热情,才会从 游戏 中得到成长。他们并不只是单纯地玩着高兴,而是专心地投入到一件事当中。只有这样的投入才会产生让孩子震撼的感动和喜悦。”[3]因此,用 游戏 的方式引导婴幼儿阅读图画书,帮助他们加深阅读理解,符合婴幼儿的学习特点。
从阅读对象看,图画书是0—3岁婴幼儿最适合阅读的读物,蕴含着丰富的 游戏 元素,这为开展 游戏 化亲子阅读提供重要依据。图画书的 游戏 元素有的体现在书的印制形式上,图画书本身就是一本 游戏 书,适合0—3岁孩子阅读的图画书大部分都属于 游戏 书。例如,配有摇铃、BB器、魔术贴等多种训练材质的布画书(拉拉书),专为婴幼儿洗澡时玩耍设计的洗澡书,还有触摸书、声响书、嗅觉书、立体书等。有的体现在内容中,可根据图画书的特点挖掘 游戏 元素,例如,故事类图画书的人物和情节往往会为开展 游戏 活动提供可能性,儿歌类图画书蕴含着韵律和呈现的动作常常也是 游戏 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0—3岁的亲子阅读中,作为陪伴者和引导者的家长把 游戏 和阅读相结合,让孩子在 游戏 中阅读、在阅读中 游戏 是切实可行的。
一是增强安全型依恋,凝聚亲情。 0—3岁是人一生中最依恋父母的时期,如果0—3岁的婴幼儿能常常体验到回应性互动,就能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游戏 化亲子阅读是家长与婴幼儿在互动中进行的阅读方式,给彼此提供了回应性互动的机会。倘若家长能每天与婴幼儿进行 游戏 化亲子阅读,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是积累阅读经验。 从婴幼儿开始的图画书阅读,是一个人阅读习惯建立的最初经验。0—3岁的婴幼儿在 游戏 化阅读中,培养了弥足珍贵的前阅读经验:他们开始知道图画书是有封面和封底的;书是要正着拿,而不是倒着拿;父母在念黑压压的文字,他们在看图画;每翻一页书,都有新内容、新发现。
三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没有谁天生就喜欢阅读,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尤其在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要让孩子爱上纸质版的读物,就得从小培养,0—3岁开始最好。尽管图画书有图画,但由于图画书的阅读是属于静态阅读,与动态的动画片、手机 游戏 相比,后者对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这也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既然 游戏 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以 游戏 方式进行亲子阅读,可以调动婴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 游戏 情境中更好地产生阅读的兴趣,理解阅读的内容,让他们感觉阅读就像玩 游戏 一样有意思。
四是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 脑科学研究表明, 游戏 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因为 游戏 的时候,大脑的血清张素会增多,孩子情绪会特别好。同时,大脑还会产生一种神经营养素“脑衍生神经滋养因子”,它使神经元产生新的分叉,增加神经网络连接的密度。孩子的神经网络愈密,就愈有机会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想法。[4]因此,在 游戏 中阅读,在阅读中 游戏 ,使婴幼儿在 游戏 中链接日常生活,获得丰富的快乐体验,不仅能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为他们今后养成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同时有效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婴幼儿在阅读中思考并萌生一系列新的点子:可能会要求家长再陪读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可能会提出一连串的奇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可能会跟家长聊一些天马行空的话题,等等。这一系列的作用和反应,恰恰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艾登·钱伯斯提出的“阅读循环”(见图1)中的“回应”部分。获得“回应”非常重要,只有阅读中有了积极的回应,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迈入更深层次的阅读,家长继续陪同阅读的动力也才能更充足。
一是打造 游戏 化阅读的空间。 在家里找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用小书架等家具作为分隔物将阅读空间隔离。在阅读空间内放置一个装着木偶和动物玩偶(与图画书故事主角想配对的)的篮筐,篮筐旁边放着一些玩具书、硬板书,还要放置容纳成人和婴幼儿坐下的舒适座位,如柔软的、低矮的垫子或小沙发,方便成人与婴幼儿在一块儿看书。为了增强阅读的仪式感,可在阅读空间的墙壁上,贴上或悬挂婴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照片。在家里开辟出一个让婴幼儿可以 游戏 、可以阅读的空间,让孩子沉浸在 游戏 化的书香环境,这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选择适合婴幼儿开展亲子 游戏 化阅读的图画书。 儿童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就是“什么年龄的孩子看什么书”。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对这句话做了很好的阐述,他认为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各自所需的读物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儿童读物(童书)必须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力。[5]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 游戏 理论,笔者尝试梳理了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对应的 游戏 类型,以此作为给婴幼儿选择读物的依据。具体内容见表1。
三是不同类型阅读材料亲子 游戏 化阅读指导。 第一种类型是黑白卡。黑白卡是一种专门为0—6个月的婴幼儿视觉训练而设计的图片,对于新生儿来说,视觉的发育与其他感觉相比较晚,这种黑白相间、对比强烈,图案简单的黑白图片能激发并完善婴幼儿的视觉发育。在操作时,家长先让婴幼儿平躺,黑白图片距离婴幼儿25—30厘米,然后手持黑白卡前后、左右缓慢移动,边动边轻柔地给婴幼儿介绍黑白卡的图案,例如可以这样说:“宝贝儿,这黑色的是一个圆圈,圆圆的,像根棒棒糖。”
第二种类型是 游戏 玩具书。 游戏 玩具书其实就是玩具。家长与孩子在操作这一类型的书籍时,要以“在 游戏 中阅读”为原则,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先 游戏 ,后在 游戏 中加入阅读元素;这样,既让 游戏 内容丰富,又有阅读启蒙的作用。第二,要让孩子自己翻书,他喜欢怎样翻,就怎样翻。即使他倒着看书、从中间或最后一页开始看,都没关系。家长千万别矫正,因为孩子的翻书就是在 游戏 。第三,给0—12个月婴幼儿阅读的 游戏 书,要挑选每一页都可以独立成页的。例如,《花格子大象洗澡书:艾玛爱洗澡》,家长可以先让婴幼儿把书放入水中,体验遇水后,书中颜色从白色变成彩色的过程,当婴幼儿翻到大象洗澡那一页,家长可以说:“现在轮到大象洗澡,请宝宝来帮忙。”当婴幼儿翻到小鸭子那页,家长可以说:“现在轮到小鸭洗澡,请宝宝来帮忙。”又如《神奇洞洞书——这是什么颜色》,家长可以先让婴幼儿摸摸封面以及书里面的洞洞,感受各种类型的洞洞:圆形的洞洞、花边形洞洞、多棱形洞洞、星星形洞洞,大洞、小洞……当孩子用手在摸、在勾圆形的小洞洞时,家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小洞洞,小洞洞在黑色的帽子上,帽子是黑色的,小猫是黑色的,小女孩的头发是黑色的。”
第三种类型是儿歌类图画书。儿歌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适合婴幼听赏、吟唱的歌谣,具有音乐性。家长与孩子在进行这种类型图画书的 游戏 化阅读时,要遵循“在阅读中 游戏 ”的原则,主要通过律动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调动婴幼儿的听觉和触觉,家长一边有节奏地读儿歌,一边根据儿歌内容(图画和文字)设计与孩子互动的动作,让孩子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例如,李紫蓉的儿歌图画书《早安晚安》,这是一本由八首儿歌组成的图画书。第一首《宝宝早》可以这样设计:
家长可以打着节拍,有节奏地读儿歌;根据图画书画面的内容,读到最后一句“钻进/怀里/——抱抱!”家长可以一边读一边把婴幼儿抱起。这种律动的节奏、肢体互动能给婴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四种类型片段式认知类图画书。一般而言,大部分的 游戏 玩具书都是属于片段式认知类的图画书,只是前者在书的装帧设计突显了 游戏 的功能,而后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纸质版图画书。这部分主要探讨后一类图画书的 游戏 化阅读。这一类型图画书的文字内容是非故事性的,每一页内容相对独立。家长要与孩子进行 游戏 化阅读,要从书的内容上挖掘 游戏 因素,可以在阅读中做 游戏 ,也可以阅读后 游戏 。例如《蹦!》一书,通过一个“蹦”的动作引出了能蹦的小青蛙、小猫咪、小狗、蝗虫、小兔子、小鸡、鱼、小女孩,不会蹦的小蜗牛。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可以设计以下两种 游戏 化阅读方式:一种方式是借助玩偶设计动作 游戏 。这个 游戏 专门针对1岁以下的婴幼儿开展,可以边阅读边 游戏 。此阶段的婴幼儿还没有进入“学步期”,家长可准备与图画书内容相对应的动物玩偶,家长说:“小青蛙,蹦蹦跳!”孩子就拿起小青蛙向上举。另一种方式是设计“我说你做” 游戏 ,这是一个阅读后进行的 游戏 。家长在家里空旷处,铺上五颜六色的泡沫地垫,家长可根据内容设计指导语:“小青蛙蹦蹦跳、宝宝走一走,小蜗牛爬啊爬,咱们一起跳!”婴幼儿根据指导语做相应的动作。
第五种类型:童话类和生活故事类图画书。这两类图画书的内容都是以故事为线索,有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两者的区别在于童话类图画书的主角是动物,生活故事类图画书的主角是人。对这两种类型图画书进行 游戏 化阅读时,常常可以在阅读后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例如,阅读生活类图画书《我会说我在这》后,可以进行“我是主角” 游戏 ,安排宝宝扮演聪聪,宝宝妈妈扮演聪聪妈妈,宝宝爸爸扮演聪聪爸爸。分配好角色后,家长和孩子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对话。还可以进行“主角是我” 游戏 ,婴幼儿的妈妈(或爸爸)分别到厨房、书房喊:“宝贝儿(或念宝宝的名字)!”婴幼儿迅速回应:“妈妈(爸爸),我在这!”
这种类型的图画书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 游戏 ,通过 游戏 让孩子融入故事内容中,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要从内容出发,切忌为 游戏 而 游戏 。例如,童话类图画书《小金鱼逃走了》,就可以运用这一 游戏 方式,因为小金鱼逃走,有一个“小金鱼藏,宝宝找”的过程, 游戏 化阅读的设计可以从图画书中的“小金鱼藏,宝宝找”延伸到生活中的“小金鱼藏,宝宝找”,设计一个“小金鱼躲猫猫”的 游戏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家长可以先制作几条小金鱼,这些小金鱼与图画书的相类似,并把这些小金鱼藏到客厅不同的地方;第二步,亲子阅读;第三步,读到“小金鱼逃走了,逃到哪?”家长先引导婴幼儿在图画书中找,然后跟婴幼儿说:“小金鱼跑到咱们家了!”引导婴幼儿在家里找;第四步,让婴幼儿把在家找到的小金鱼放进图画书最后一页的金鱼缸,家长说:“这下小金鱼再也不会逃走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最初的三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若能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图画书,并借助 游戏 方式与他们一起阅读,在他们的心田播撒快乐阅读的种子,那将是他们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中所描述的: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所有所见都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也是对0—3岁婴幼儿开展 游戏 化亲子阅读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鹤琴. 幼稚教育[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9.
[2]玛丽·简·马奎尔-方. 与0—3岁婴幼儿一起学习:支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48.
[3]本吉圆子,无藤隆. 培养幼儿的成长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实录[M]. 东京:萌文书林,2004:16.
[4]洪兰. 游戏 与阅读[M]. 台北:信宜基金出版社,2016:6.
[5]王泉根. 新世纪“儿童阅读运动”观察[N].文艺报,2012-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