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交谊舞 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交谊舞。那么在跳交谊舞时有什么需要遵从的礼节呢?交谊舞礼节包括请舞、领舞、共舞和谢舞四个环节。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交谊舞的基本礼仪的资料,供你参考。
交谊舞的基本礼仪一、请舞
请舞又叫邀舞。舞曲响起后,男士听清楚音乐的节奏和所跳的舞蹈是几步舞后,应主动走到女士面前邀请对方跳舞。一般来说,跳舞是男士主动邀请女士,但并不排除女士邀请男士的形式。男士邀请女士跳舞时,女士可以拒绝,但要很有礼貌第婉言谢绝;相反,当女士主动邀请男士跳舞时,男士即使不会跳舞,也不可以拒绝女士。男士或女士邀请有舞伴的女士或男士跳舞时,首先要得对方舞伴的同意,案后才能邀请对方。
交谊舞的基本礼仪二、领舞
领舞是邀请到舞伴后带对方到舞池中去跳舞。做法有两种:如果在正规场合中跳舞,男士要用右手或左手,牵带女士的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中或者是同事、朋友及比较熟悉的人在一起跳舞,邀请舞伴后,以男士在前、女士在后跟随的方式去做。
交谊舞的基本礼仪三、共舞
共舞是男士和舞伴随着音乐共同跳舞的过程。在共舞时,应当保持优美的舞姿,遵循跳舞场合的礼节。在共舞过程中,男士对女士应多关照,始终以礼相待。因带手势要清楚,不要用力,直至一支舞曲结束。
交谊舞的基本礼仪四、谢舞
谢舞是男士领带女士共舞结束时已有礼节的形体动作向舞伴表示谢谢和再见。根据音乐结束时的旋律,男士左手举高引带女士向左旋转一圈或两圈,以示感谢。此动作要求男士掌握动作要领,讲究规范,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参加舞蹈比赛或者在娱乐场所表演时,舞蹈礼节包括请舞、领舞、起舞、共舞和谢舞五种方式。请舞、领舞、共舞的要领与常规跳舞时相同。起舞表示在音乐开始之前的起势动作。此时,男女要分开相向站立,男士正面站立,以左手邀请,虎口向上;女士侧身站立,看到男士的起势动作后,有两种回应:一种是直接交手共舞,另一种是双手携裙,右脚在左脚后,左膝微屈,以示诚意,然后交手共舞。谢舞要正面对评委或者观众。不管哪种礼节,都要求舞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交谊舞 或者叫舞厅舞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因为交谊舞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不但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锻炼身体,为你创造交友机会、提高你的交际水平。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交谊舞技巧的资料,供你参考。
一、交谊舞技巧
关于乐感:一个人的乐感是跳好交谊舞的基础,刚学的时候是跳节奏,节奏是舞蹈的灵魂,在乐曲里敲得鼓点就是节奏,但不是所有的乐曲鼓点都非常明显,有的只是一种旋律而已,所以时间长了就是跳旋律,能跳旋律就说明你的水平高了。我们知道乐曲的节奏分为2/4拍 3/4拍和4/4拍,这不会出现 其它 节奏的拍子。一般2/4拍属于快节奏的舞蹈,像快步,也可以自由发挥,有人叫“自由步”。3/4拍一定是华尔兹,有三、中三、慢三之分而4/4拍慢节奏的就一定要跳布鲁斯,中四要跳狐步舞,如果你不懂最基本的知识,你和大家跳得不一样,你和舞伴就显得另类。有些人的节奏感就是天生的,而有些人为了节奏很苦恼,曲子响起还不知道该跳什么舞,所以平时要多听音乐和歌曲,自己给自己打拍子,训练自己的听力。2/4节奏是强弱拍,3/4节奏是强弱弱拍,4/4节奏是强弱、次强弱,强就是明显的鼓点(击打乐器击打出来的声音),强音(鼓点重击音)即为男伴出左脚女伴退右脚的时候。
关于舞厅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节: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交谊舞,交谊舞是来自西方上流人交际的一种活动,一投足、一举动都显得高雅而有风度,我们要坚决摒弃把舞跳烂的不好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习交谊舞礼节,让自己表现得儒雅大方、彬彬有礼。
带着舞伴到舞厅的,一般要和舞伴多跳,没有带舞伴的不能和别人连续跳,甚至整场舞都镖着一个人,这是不礼貌的;交谊舞一般是男伴主动邀请女士,舞曲休息时,男士要观察女士是否有自己固定的舞伴,女士在被别人邀请时的表现,如果判断自己能够邀请该女士,在乐曲即将响起时要主动走到女士的面前,微微向前欠身,左手背后或自然下垂,右手从左向右轻轻划个小弧线:您好!能请您跳一支(一个舞)曲子吗?对方同意后男士要表示感谢,而女士在被男士邀请时一般不能拒绝。当然女士也可以主动邀请男士跳舞,有一些男士的舞跳得很好,也非常有礼貌,女士总想找机会与其跳个曲子,这是很正常的。对于那些衣帽不整,浑身有异味,抽烟、喝酒,不好的习惯的人最好别进舞厅,也不会有人和你跳。
跳舞要走舞程线,即在舞厅里逆时针往前行走,千万不能走反,不然就会碰到别人身上,或者踩别人的脚。如果想跳些花样,最好引导舞伴到舞池中央,因为这是规矩,那里人的流动速度缓慢,便于跳出花样。当乐曲终了,男伴要把女伴送回邀请的地方,然后表示感谢。
交谊舞放曲子一般是放一支快的曲子,接着就会放一支慢的曲子,这是因为快节奏跳累了,接着放慢曲子让大家休息一下。当乐曲响起我们就要摒弃一切杂念,沉浸在乐曲的旋律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舞技,让自己、舞伴和别人都得到愉悦。跳快曲子是不能够说话的,你想两人都跳得气喘吁吁,怎么交流呢?慢曲子可以简单交流一下,但是最好不要说话,你想全舞厅都低着头说话,那是什么场面?但是大家都不交头接耳,都跳得兴起,那是一种什么享受呢!
配合技巧:要想跳舞跳得好除了乐感、姿势就是配合了,配合的程度就是天衣无缝,像一个人一样。这里必须说明的就是男伴是主导、女伴是从属,要想跳得好男伴的舞技非常重要,男伴的舞一定要跳得纯熟,带人带得好,好到随心所欲。而女伴要听从难办的“指挥”,男的怎么带,女伴就怎么跳,女伴不能瞎猜男伴下一步该怎么走,甚至强迫男伴跟着自己走,这是要义。男伴通过女伴右肩观察女伴身后情况,女伴则通过男伴右肩观察男伴身后情况。当男伴发现女伴身后有人就用右手指轻轻点一下女伴的背部,这时候女伴就会领会,要原地踏步或者转换方向避开;当男伴后退,女伴发现男伴身后有人就用左手指在男伴的箭头轻按一下,男伴要领会后边有人。要想使女伴后退,男伴的身体稍往前倾,右手放松,这时候女伴会感到来自男伴的“压力”而后退。男伴如果要想后退,就稍微加大一点右手往自己后退方向的力,左手也可同样暗示一下,但是动作都不能过大,不能让女伴不舒服。当要右转(女伴左转),男士主要用左手暗示“往怀里带”,右手放松,这个时候女伴就要知道顺势从男伴怀里往左方向走。如果是往左(女伴右方向),男伴的左手放松,右手在女伴背后轻轻加一点往自己怀里和自己左方向的力,女伴应该领会男伴让自己往右走。需要女伴旋转的时候,男伴左手引领女伴右手往高处举,右手轻轻给予暗示,这个时候女伴就知道男伴让自己旋转,左手背后,身体收紧,右手高举,迅速旋转。当男伴引领女伴右手落下时,则旋转完毕。跳华尔兹的时候两人下身贴紧,上身都微微后仰,俗称喇叭状,这时候男伴的右手很关键,用力托住女伴往后的重量,但是女伴要有控制,不应该完全把重量靠在男伴的右手上而增加男伴的负担。女伴在男伴右肩的左手加大些力量,给男伴一个往后的支点,同样要有所控制。
交谊舞的功夫在腿上,步子非常重要,越慢的曲子越难跳,对腿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跳布鲁斯就会看到一对舞伴的功力,因为布鲁斯的节奏缓慢,人总想快点走,你的腿控制不好,节奏就会乱。就像跳探戈一样,节奏非常鲜明,动作非常到位,这让人心情大悦。
舞跳好了就不用考虑怎麽走了,剩下的就是陶醉在音乐里,互相欣赏对方的迷人的舞姿,加上绅士风度、气度,那就是四个字:尽情享受。
二、交谊舞美感训练教程
单手拉花接双手拉花
交谊舞美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为什么形形色色的交谊舞活动中,很难有高品质、上档次的表演呢?怎样才能让交谊舞的表演更具美感?怎样才能培养交谊舞者的审美感受呢?不用急,答案就在这里。
对任何艺术而言,美感训练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舞蹈更是如此。作为舞蹈大家庭中学习门槛最低的交谊舞,美感训练似乎可有可无,不过忽视了美感训练,你的交谊舞可能动作很标准,但却缺乏丰富的情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愉悦心灵的功能,只有健身功能的交谊舞将会多么枯燥无趣。基于此,交谊舞学习者有必要进行美感训练,尤其是对交谊舞有着较高追求的选手和教师,建议将美感训练纳入日常训练和教学中。
一,美感训练之形态
美感是通过躯体反映具体的感性形象,如手臂、肩、颈、眼睛、腿等,所以交谊舞的美感直接与身体挂钩,外形漂亮、姿态优美的身体更利于舞者展示交谊舞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各不相同,符合运动规律、完成技术细节等内容就成为交谊舞审美的重要指标。只有正确掌握规范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交谊舞练习者对形态美的认识,坚持不懈地进行形体、姿态、动作配合等全方位的训练,才能充分体现出交谊舞的美感。
另外,从增强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来看,形体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舞者的关注程度,比如形体漂亮的选手展现优美的舞蹈动作,其效果绝对比体形臃肿的选手好很多,并且更利于表现舞蹈的风格特征、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
美感训练之基本功
有了良好的身体形态,强化舞蹈基本功就成了必修课,而在绝大多数交谊舞学习者看来,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太专业了”。其实,舞蹈基本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一种表演能力—训练表现美的能力。
从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中,就可以很清晰感受到它的作用。譬如站立,端正优美的姿态一般为自然正直、眼睛平视、双肩自然平放、胸部挺直不扩张、背和腰保持垂直,全身重量前移至脚掌。如果一个人按照这样的要求站立,绝对比一个佝偻着身子站立的舞者漂亮得多,给人的美感就会强烈许多。当然,舞蹈基本功绝不只是站立而已,一些基本的身体姿态、四肢动作、方位练习等都能直接影响一名交谊舞者的表现能力。
二,美感训练之规范的教与学
具备了形态美,经历了良好的舞蹈基本功练习,学习并掌握规范的交谊舞技术是进一步塑造交谊舞美感的关键。
作为参与群众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学习的门槛低是交谊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这并不表示交谊舞真的可以“随便怎么跳都行”。不同的交谊舞舞种,会有相对应的舞蹈风格、技术动作等规范性要求,如果参加比赛,还会有服饰和化妆的要求。就是这形形色色的要求,规范了交谊舞,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遵循这些要求能够帮助选手塑造出更美的舞蹈,因此,学习规范的技术和动作与交谊舞美感训练不可分割。
正确、优美、轻松的示范动作是帮助学生正确学习交谊舞技术的保证,交谊舞教练要尽可能地将整体动作示范、技术动作分解和动作概念等内容结合起来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怎样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表现力。现在,CDSF已经出版并推行了《全国健身交谊舞统一规范教材》,交谊舞老师可以以此为依据,通过规范的专业术语向学生说明动作的名称、要领、练习 方法 和技术要领,譬如根据步序讲述每一步的步位、步法、转度、升降、节拍和节奏。对较为复杂的舞步,则可以按照动作结构或按照身体部位分别进行讲解,可以先讲述每一步的方法,再讲述身体的引带、跟随和身体动作;或者先分别讲解男女舞步,再讲解男女搭手应该怎样配合。
在老师进行规范教学的同时,学生也必须认真学习。在保证单个舞步(男舞步或女舞步)学习质量的同时,熟练掌握另外一种舞步,并能熟识舞蹈的各种位置、角度、技能技巧等。
三,美感训练之默契的配合
交谊舞是双人舞蹈,讲究男女舞伴的整体性联系,只有舞伴之间相互依托,才能产生整体性的效果。虽然交谊舞和体育舞蹈有区别,但在技术和内容上和体育舞蹈有许多相通之处,舞伴之间的配合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配合是在男伴的引导下两人共同展现舞蹈风姿的过程,比较强调动作的同步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男步和女步要处于相同的节拍上。在许多交谊舞比赛中,经常会出现舞伴之间步序不一致的情况,有些男士甚至独断独行,把女士当成道具,拉来扯去。
除了同步和谐的配合,保持身体的平衡也十分重要。所谓平衡就是指舞伴之间对抗力的协调,两人有一个共同的重心才能够达到最完美、和谐的舞蹈状态。不过,跳舞时身体始终处于运动中,因此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衡,但我们可以利用肌肉组织控制身体的平衡。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身体的平衡,这样才能让舞蹈的过程更加平稳。
注意了同步性和平衡性,舞伴之间就能产生默契的配合,这样才能在舞蹈时保持舞伴关系的稳定和重心的准确到位,使舞步轻松流畅。
四,美感训练之音乐
脱离了音乐,交谊舞就失去了韵味,徒具美丽的外表。舞蹈其实就是音乐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学习和研究舞蹈音乐,认识并且熟悉各个舞种的音乐特性(旋律和节奏),能帮助舞者增强舞蹈情感的表达能力。
舞蹈和音乐都是以节奏为运动基础的。音乐能表现运动的抽象方面,它能提示或者表现行动的悠闲或者剧烈,它的进或退,强或弱,激动或平静,严肃或愉快等,都可以通过不同节拍、不同速度、不同旋律来表达和唤起各种程度和性质的感觉状态。慢三步的特点是舞姿华丽高雅、起伏流畅,富于诗情画意,典型的乐曲如《友谊地久天长》;探戈的舞步刚劲、平稳、洒脱,因此应选择2/4 拍、速度为每分钟33—34 小节的乐曲,比如《卡门》《鸽子》《蓝色探戈》等。
平时多在这种典型音乐中练习,有助于舞者体味音乐本质和舞蹈本质,将整个情绪都融入舞蹈中。
192 浏览 5 回答
104 浏览 4 回答
298 浏览 4 回答
277 浏览 4 回答
292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6 回答
246 浏览 7 回答
202 浏览 5 回答
154 浏览 6 回答
310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4 回答
301 浏览 8 回答
27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