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 / Marrakech摩洛哥历史古城马拉喀什(Marrakech),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政治中心。它位于国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始建于公元1062年,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都城。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着旧城区红色城墙漫步,眼前所出现的景象仿佛让人又回到那遥远的中世纪时代。城内的杰马?埃勒?弗纳广场是最繁华的地方,每当午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观看广场上的露天表演。马拉喀什的民间文艺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以来自山区和沙漠地区的小型歌舞队表演的带有乡土气息的阿拉伯民间歌舞最为著名,平常在广场上自由演出,每年5月在这里举行盛况空前的联欢节。广场上,在人群围起的一个个圆圈里,除歌舞表演外,还有惊险绝伦的杂技,扣人心弦的耍蛇,说书人讲的娓娓动听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热闹非凡。直到夜幕低垂,人群散去,广场才变得宁静下来。广场附近,街巷交错,房屋密集,摊铺林立,货物充足,到处是头缠白巾、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烤羊肉、烙面饼的香味,露天饭铺、小吃店布满街头,人山人海,熙来攘往,狭窄的街巷显得异常拥挤,完全是一派中世纪的繁华市面风貌。新城区建于1913年,这里欧式建筑众多,街道宽阔,浓荫如盖,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在马拉喀什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吸引游客的首推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195年,是当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埃勒?曼苏尔主持修造的,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清真寺的尖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同其他清真寺相比较,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库图比亚清真寺另外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其他著名古建筑还有建于公元19世纪的巴希亚王宫、16世纪萨阿迪王朝时代的圆顶陵墓以及达西赛义德博物馆等。城区东部的阿盖达尔橄榄园,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园长3.2公里,宽1.5公里,是马拉喀什众多园林中最大的,园内橄榄树茂密,一望无际,其间还有小型柑桔园和杏园,园内有6个巨大的蓄水池,水质透明,清澈见底,是经过暗渠引来的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是用来浇灌园林的。橄榄园有着大自然的朴素美,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城郊的阿特拉斯山,峰顶终年积雪,银光闪闪,是无限幽静美丽的银白世界;山腰林木青苍,古树、幼苗交错生长,犹如一片闪着绿色光芒的海;山脚绿草无边无沿,仿佛一幅巨大无比的绿色地毯,散落在上面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好像为地毯点缀的图案。阿特拉斯山间的瀑布,似白练从山上飞落而下,轻盈无声,像飞天撒向人间的洁白花朵,秀美无比。摩洛哥独立以来,马拉喀什的工业发展很快,拥有纺织、榨油、食品罐头、粮食加工等工业部门;郊区是富足的豪兹平原,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使之成为农业灌溉发达的地区,盛产小麦、水果、椰枣、油橄榄等;交通也很便利,有铁路通达尔贝达和拉巴特等地,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为游客到马拉喀什观光游览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马拉喀什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人工编织的地毯更是久负盛名,成为抢手的旅游商品。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回教王朝所统治过的一个古都,四大皇城之一,有南部首都之称,也是摩旅游胜地。摩洛哥的国名也是源自此都。这个五彩缤纷的地方,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的是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和味道。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要四小时路程,沿路进入北非内陆,远远看得到北非最高山脉亚特兰斯(The Atlas)的山顶已经盖上了白雪,一阵阵烤羊肉的味道开始在空气中回旋。到这里游览,游客千万不可错过Djemaa el Fna广场,周围分列着皮革工艺品与衣服类小店的三角形广场上,是各式各样江湖卖艺者的活舞台,随处可见的蛇与猴子表演、民族乐师、舞师、卖膏药者、相书小贩等,他们在招揽顾客时不遗余力,竞争激烈,非常有趣。 广场到了夜间则风格大异,成为摩洛哥乡土名菜出笼的现代夜市,游客访罢古迹,到此品尝法国风味的咖啡或阿拉伯风味的薄荷茶,再加上美味的摩洛哥菜式,乐趣无穷。马拉喀什于1062年穆瓦黑杜王朝开始建设,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红城”(建筑物的颜色是红褐色)建于1070年,被认为是纯正穆斯林的建筑艺术。城内著名的建筑“库杜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建于1157年,其宣礼塔用红色石头建成,高77米,是当时北非最高的建筑物,从城内任何一个角度都可看到它,对游人来说犹如一座“灯塔”。郊区散布着近10万棵椰枣树,景色十分壮观。从12世纪至16世纪,在马拉喀什曾出现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称为“七圣徒”。至今仍有人说去朝圣“七圣徒”,意即去马拉喀什。马拉喀什是红色的城市。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在微寒料峭的冬日,这陶红色更易使人感到暖意。不过游客能够在马拉喀什感受到的温暖,大抵只有这些。因为从你准备接近这个城市的一刻开始,便成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如果你不是穆斯林,不得进入清真寺。老城的集市,离清真寺不远,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杂耍卖艺的、画手绘的、算命的等等三教九流人物齐聚一堂。初来乍到的游客,忍不住频频举起相机。那些认为你将他摄入镜头的人,会伸手向你要钱。Djemaa el Fna广场充满活力,这里你可以找到一流的Babouches(摩洛哥传统拖鞋)和质量上等的jellaba(摩洛哥传统服饰),它按照服饰、皮革制品、地毯、鞋帽分成个各个购物区,沿着小街走得多么小心谨慎,也仍然会迷路。从日出到深夜,Djemaa el Fna广场是不眠的,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它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Djemaa el Fna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生命力。马拉喀什庞大的集市专为旅游者而设,占据着老城的外围。小店铺里的货品不外乎陶器、皮具、首饰、铁艺、地毯等,铺天盖地的倒也好看。坚守着到产地去购物的原则,我在这里只是走马观花,一任店主们纠缠,径直向前。小巷深处谁家窗前的一两盆花草,给有些肮脏、破败的老城,平添了不少生趣。此外在马拉喀什,宰游客的现象非常严重,游客经常被以各种借口多收取费用。离开马拉喀什的那个早上,独自去集市回来的马儿说她终于知道当地人打的的价格了,只需三分之一!小费在摩洛哥是必须的,马拉喀什更是如此。侍者们根据小费的多少决定是否微笑或者提供咨询服务。看得出一个咖啡馆的侍者大概很不满意10 DIRHAM的小费,当马儿问路时,故意指了相反方向。马拉喀什有14个主要古城门,它们是1126年Almoravid王朝的国王Ali ibn-Yusuf所建,城中有历代王朝多个宫殿古墓等,不过最著名的是Djemaa el- Fna广场,吸引着来自世界的游客。到马拉喀什旅游的大部分是法国和德国游客,在许多欧洲人眼里,摩洛哥和毒品有千丝万缕关系,特别是欧洲人喜欢享受阳光海滩的Tangier。而马拉喀什是另外一个五彩缤纷的地方,它正准备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及商务会议中心。马拉喀什城作为历代摩洛哥王朝的首都是伊斯兰文化和学术的中心地和撒哈拉沙漠商队的北部贸易基地。作为城市象征的库特比亚清真寺建造于1199年,素有“书店清真寺”之称,因书商曾在清真寺内院开书店而得名。同时,马拉喀什城还是西北非保存最良好的历史古城之一,红色的古城墙历经8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雄风依旧。市中心的的吉马阿·埃尔·夫纳广场(“死者们的广场”之意)建于12世纪,曾经是公开处决叛逆者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艺人云集的广场。马拉喀什最大的魅力在于?天在广场聚集着不同民族的艺人,如同一个“全球文化”的汇聚地,2003年10月又被定为“无形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