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反方】文凭不等于能力“高文凭”,阿!多么神圣,多么令人仰慕的名词!扛着它——尽管您再苦再累,只要扛着,仿佛必会有甜头可尝。应聘时你可昂首阔步,亲友谈论起来时,你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然而,“文凭”=“能力”?我要说:“不!”诚然,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凭”已成为我们的“铁打招牌”。你要立足于社会,没有“文凭”,就等于没有了通过关卡所必需的通行证,寸步难行。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为了那所谓的“人生目标”,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四处奔波,聘请家教,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渐渐陷入“应试教育”设下的怪圈中,高喊着“哎嗨哟嗬!”大有伏尔加河船夫那为生存而努力一搏,却又夹杂着万般无奈,心想:“‘面包’也许就只在一步之遥。”却孰不知早已逝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拿到了文凭,就算有才能了吗?曾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科学家中,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美国人比尔·盖茨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踏上了社会,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之父”。与他们相比,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文凭不少,但只会说,不会做,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手足无措了。可见,有文凭,没有实际工作行动和经验,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文凭反映的是基本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要真正全面地拥有才能,就得从平常的一点一滴中,学会“把说付之于做”。再者,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如果不经常应用,便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与其花费光阴扑在那对自己将不会有多大帮助的“应试”产物上,还不如用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借鉴于美国的教育方式,他们的育才方针就是“多做”制的。学分中70%是能力操作题,政府每年在教育上,总要投资上亿美元,可见美国人对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在教育制度方面暂还不能摆脱“应试”的阴云,但我们应把握每一个机会,自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把它作为衡量我们这一代人素质优劣的标准。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含实践能力的‘文凭’,与‘才能’是决不能够等同的!”(汪忞未)【评点】反方认为“文凭不等于能力”,因为“文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文凭反映的只是基本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再者,“高文凭”与“高能力”有段距离,只有“经常应用”,不断实践,“文凭”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作者最后指出:“不含实践能力的‘文凭’,与‘才能’是决不能够等同的”。选例典型,较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