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杜克大学的一组科研人员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式彩色全息技术的论文。据悉,这项技术可用于AR眼镜、智能手机、平视显示器,不需要厚重的光学元件就能完成3D彩色成像。
据青亭网了解,杜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论文中称,他们能够将彩色影像编码进二维光波导结构(非常薄、用于引导光线)中的300x300微米的全息图。当光栅耦合器被红、绿和蓝灯光照亮的时候,电脑生成的全息图便会生成复杂的彩色全息影像。
该组科研人员之一的Daniel L. Marks称:“全息相片可直接印在AR眼镜的透镜上,这样不需要厚重的光学元件、分光镜或者棱镜,就能直接将影像投射进人的瞳孔中。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将3D影像从智能手机中,投射到墙壁上。”
这项新型制造工艺需要将全息相片编码进兼容集成光子技术的材料中,也就是说,若使用和电脑芯片一样的制造工艺,这种全息设备就很容易实现量产。使用上述技术制作的全息相片生成元件,可放置进支持芯片、具备可生成3D影像的光源的设备。
解决色彩单一问题
论文中提到的彩色全息成像技术基于计算机生成的全息相片,与传统全息成像不同,它不需要实际物体和激光,通过数字的方法就能生成干涉图案,生成全息影像。
计算机生成的全息相片可生成高分辨率3D影像,但为了解决色彩单一的难题,杜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制造了一款光栅、一系列条纹、一个二元全息相片(内置于利用光阻剂这种光敏材料制成的光波导中)。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可将红、绿和蓝干涉图案集成到二元全息图案中。
论文的第一作者Huang Zhiqin说:“我们遇到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混合颜色生成彩色影像,然后将它们精准分离,生成全彩色影像。而我们的方法可以让整个过程在一个平面上实现。”
它们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光波导结构中制作全息成像装置,因为传统的方式(制作彩色计算机生成全息相片)并未使用光波导。
效果足够好
经过检验,该组科研人员研发的全息成像方式可编码苹果、鲜花和鸟等彩色全息相片,其生成的全息影像与理论预测差距不大。尽管在Demo中,他们只使用了300x300微米的全息相片,但他们表示扩大规模也并不难,而且该技术还可以与现有技术(比如LCD屏幕制作工艺)相结合,生成动态图。
接下来,这组科研人员将继续优化这项技术,降低全息相片编码结构造成的光损失。他们还指出,将该结构与一款基于激光的集成设备相结合,会带来更多实用的应用场景。本文系青亭网翻译自:D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