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个人想法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叙述了一只常年生存在井底的青蛙遇到从东海来的一只大鳖后所各自谈论的自己的生存环境。谈论中,青蛙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满意,并向大鳖大肆炫耀,殊不知大鳖的生存环境——大海比它的一口枯井要好上多少倍呢!
也许,青蛙不曾想过,这口令它自豪的枯井其实是那么地渺小,也不曾想到在自己的这块“小天地”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无边的天空……青蛙不知道自己的眼光是那么狭窄,心态是那么自满,只会满足与自己的那块“小天地”的它是永远不会明白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的。
《井底之蛙》的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些认为学好书上的知识就足够了的同学。可是,他们错了,光学好课内的一些“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刊物,这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而多翻阅一些报纸、杂志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量,让我们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只学好了课内的知识,那我们的目光就太浅短了,那不就是一只真正的“井底之蛙”了吗?
这就正如顾宪成先生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让我们跳出井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成为21世纪的小主人。
大地复苏,万物萌生。在那操场的一角,有春的迹象;在那大树的枝头,有春的生机。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春天的盛装;孩子们放起了风筝。春的脚步无声无息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她的脚步轻捷,优美,走到哪里哪里都会用绿色来迎接她。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无私的,她把自己的生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地和人类,她用绿色装点大地,用彩色点缀大地,花儿见了她,张开嘴笑了,草儿见了她羞涩的钻了出来,大树见了她也伸出枝芽了。晚上,看那皎洁的月光和那淘气的星星,会让你觉得天空是如此美丽,宇宙是如此神秘。月亮,就像一个玉盘嵌在天空中,美极了。
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够永远存在。春的脚步走过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自己所拥有的慈爱,无私,善良,让大地也为之所动,她用自己所拥有的魅力,把大地装点成一张绿色的毯子;她用自己所拥有的魔力,让人们尽赏这五彩缤纷的季节。我盼望来年的这个时刻。
春的来临,使我的心情焕然一新。那是因为它赶走了令人畏惧的寒风,它请走&小孤僻的冬雪,春也带走了四季之神的冬,让大地之母找回七彩的颜色,重新散发温暖的光芒。春使者的到来,使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枯黄的草地恢复了翠绿的生机,垂死的大树长出嫩绿的枝叶,可爱的花儿再度绽放光彩,除此之外,动物们也跳起了「迎春舞」,小鸟们唱出清脆婉转的歌曲,蝴蝶成双成对的舞动翅膀,想在舞会里脱颖而出,也使春天更加有趣。对人们来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象徵着新的希望。农夫忙着犁田,插秧,学生准备开学用品,希望今年有个好的开始,就如同洒下的种子般,能够成功的发芽,开花,结果,不论有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也因为人们是这么去思考的,所以春天才象徵着新希望。
别让事故变成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将别人事故当成故事来听,也许当时我们会在意,但时间一长,我们会习惯性的将它忘记,依旧我行我素,直到某一天,事故突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尤其是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最大,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故都与习惯性的坏行为有关,这种行为我们在工作中称之为“习惯性违章”,而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安全思想认识不深,流于表面,存在着侥幸心理,错误的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殊不知这种细小的违章行为却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最终成为灾难发生的源头.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只住在同一个窝里的乌鸦兄弟,有一天,它们住的窝破了一个洞.老大想,老二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回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老大想,这下老二一定回去修的,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老二想,这下老大一定会去修的,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结果谁也没去修,一直到了还冷的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纷的飘落,乌鸦兄弟俩蜷缩在破窝里,结果窝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被冻死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发现了安全隐患,我们不应该习惯性将它推给别人去处理,而是要养成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的习惯. 同样在生产操作中,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安全,坏习惯却会害人害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生产过程中时刻牢记“五想五不干”,只有大家从自身做起,将麻痹赶出我们的思想,让严守规章、遵章守纪的思想和行为根植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心中,相信事故会与我们无缘,事故也不再成为故事.。
假公济私者戒本应四人划船,但其中一人却借机网鱼,“团结奋进”的旗帜下,个别人做着假公济私的营生,令人愤慨!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振兴一个民族的关键所在。
可是,一个个反例却屡见不鲜。他们假公济私,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搜刮百姓财产,却丝毫不知羞耻,比如1952年宋德贵贪污、盗窃国家资财的案件;温州建设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温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余小唐贪污一亿元以上巨额;更有近年来林林总总的贪污案件……每一件,都让我们的心为之强烈震动,这一切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每一件都是一个很大的污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
法国的安格尔曾经说过:“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也许人类就是这样吧!可是,这样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值得吗?一旦被查出来,就会毁了自己一生的前途,就算不查出来,损害国家,损害百姓的利益,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 漫长的历史道路上,当然不乏正直廉洁一心为公的人。
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从不搜刮百姓财产,衣食住行都十分简陋;唐代宰相魏征和他的夫人裴氏一生也是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却从不求回报,吃住简陋,却无怨无悔……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一位,七十年代初甘肃定西久旱事件时,他曾说:“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他节俭自律,“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中央精减领导小组及多余员工时,他说:“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不管是哪一句,都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都鲜明的表现出了周总理那高尚的品德。
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历史长卷上画下了光辉的一笔,世人将永远记得他们,为他们高歌,为他们喝彩。而那些假公济私的人,世人也将永远为他们羞耻,为他们悲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如果水滴离开了大海他就不能澎湃汹涌,就不能发展壮大;也正是有这一个个的小水滴才有大海的存在,可以说是个体成就了集体,集体成就了个体。
所以在生活中只有个体的团结合作,才有集体的辉煌,如果人人都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何来集体的发展?哪有国家的强盛?国不强,怎么有人民的安定生活,又怎么会有个人的幸福人生呢!试题分析:漫画作文审题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
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本题所给漫画,画面上的对象有:四个人,一龙舟、旗帜、鱼。
细节:船头插着一面“团结奋进”的旗帜。前三个人齐心协力划船,最后一个人手里拿的不是桨而是网兜,他在借机捞鱼。
由画面可知,一个团队正在参加龙舟竞赛,前三个人的确是在团结奋进,而第四个人却是假公济私。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寓意为:批判生活中假公济私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到作文立意:批判社会中假公济私、暗饱私囊的现象,公私理应分开,假公济私危害大等。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议论文,所以要求考生作文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力、深刻,论据要典型。
跨越千年的美丽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
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
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
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
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
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
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
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
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滓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
育人以德 漫画中,那位小朋友左手拿“学习进步奖”,右脚用力踹门,口里大喊:爸妈,快开门,我得奖了.对于这位小朋友来说,得奖固然令人兴奋,但是为了让父母看到奖状而在楼道大呼小叫,甚至用脚踹门,这难免有违社会公德. 其实,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孩子,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育人要以书,但育人更要以德. 中国素来就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许多教育大家.这些教育大家无一不把德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孔子的德贯穿在他育人的方方面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至今影响人们的行为,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为后人竖起了做人的标尺.明代王阳明的“内心反省”“致良知”警醒世人要时刻自省自律.这些思想固然有局限,但不可否认其中蕴含着我们缺少的道德观念. 当我们拼命引起西学,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科学教育体系后,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种专业性人才大量涌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越来越看到,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非但没有提高,甚至全面倒退.社会信任严重缺失,传统价值信仰体系几近崩溃.于是有了越来越多的老人碰瓷,有了“毒馒头”“毒胶囊”,有了“小悦悦事件”,有了更多的高级领导道德败坏违法乱纪.重建道德价值体系,加强德育,刻不容缓. 在国人道德素质大幅度下滑的同时,看一看其他国家,我们就会惊叹育人以德的巨大威力. 当突如其来的“911”袭击来临,世贸大厦顶部一片火海.消防人员往上冲,楼内员工往下跑,两者并未出现冲突.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公民不管什么时候都时刻牢记上下楼梯靠右行.反观我们,远的不说就拿我们学校,哪次放学楼道不是拥挤不堪?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再看我们无比反感的东邻日本,每次地震来袭,国民领取救济时一定会安静的排队,绝对不会出现我们见怪不怪的哄抢.如果不是常年累月的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又怎能在灾难来临时如此有序?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今,我们已经拥有相当强烈的自立自强精神,但是,我们的道德素质却不敢恭维.其实漫画中的那个小朋友何尝不是你我呢? 育人以书,育人更要以德.唯如此,中国少年才能真正的雄于地球,与国无疆。
实至名归 名,声望名气也;实,真实实力也。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都在追求名利。殊不知,名为表,实为里,名实相依,方可实至名归。
可见名实兼备并非易事。 现代社会,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人们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的想要成名。
盛名远扬、风光无限后,其他人慕‚名‛而来,要其解答疑惑,谁料,久仰的‚名‛人竟是一个绣花枕头。惊讶之余,顿生鄙意也不足为奇。
原来‚名‛人也不过如此!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近年来兴起了出国热,有些‚求学‛之子不是想着学到国外的真才实学后报效祖国,却盘算着留洋镀金后,也当个‚海龟;有些刚出道的歌手,不想着怎样把歌唱好,而是打算靠着网络、人气迅速窜红,殊不知她的成名也只是过眼烟云。
而有些人却有实无名。生活中有很多勤勤恳恳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创造出了不少财富,可是他们默默无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我为他们感到惋惜。在这个张扬个性与自我的社会,名气也成为成功的一个要素。
名气可以带来更多的机遇,让你的勤奋创造更多的价值;名气可以带来动力,精益求精才会让事业显得更辉煌;名气还可彰显你的人生价值,付出了‚实‛的同时也收获了‚名‛,岂不是人生一件快事? 可见,名实相符是最好的。一个人有多少实力就换来多少名气,这样的名气不是‚吹‛出来的,是不含水分的。
纵使有再多的人来考验你,也不必害怕;如果有这份才干,同时又有出名的机会,那就不要推托。毕竟,成功的自我是应该得到张扬的。
对于名气,要欣然接受;对于实学,要主动记取。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