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序 言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也抚育了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充足动力和不竭源泉。民间文学艺术已成为区分世界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破坏甚至失传的危机,民间文学艺术亟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但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是许多国家都认为必要却又倍感棘手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众多国际组织先后关注此问题,并试图给出大家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但结果却并非令人满意。由于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等诸多问题上的复杂性,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保护。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流派纷呈,千姿百态。无论是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灵韵别致的传统泥塑,还是清新简洁的蓝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时时刻刻传承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在5000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文化玫瑰中,就像一只艺术奇葩,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和引人注目。然而 ,在我国学术界和立法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研究,基本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并在近几年形成一个研究高潮,出现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但我国在传统知识保护领域内的立法却并没有显著进步。已经出台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包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0)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2)。我国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理论界关于如何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保护,有两种互相冲突的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反对用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建议通过公法权利来提供保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能在传统知识保护中发挥作用,或至少对进一步检验这种可能性抱有兴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持有人开始寻求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传统知识。本文认为对民间文学艺术应该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同时加强特殊立法保护,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第一部分,笔者主要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进行概述。首先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加以重点阐述,因为无论从国际立法、区域立法、国内立法,还是我国的现今理论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称呼不一。有的学者将其等同于民俗,有的学者将其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划等号等等。笔者在把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区分的基础上,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作或者由集体中的某个个体创作并得到集体认同,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包含关系,即民间文学艺术包括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其次;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特点、范围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加以阐述。第二部分,阐述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主要从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背景谈起,同时对其国际条约、区域立法加以考察分析和对比。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一点主要对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联系与区别加以澄清,首先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的联系包括他们都有非物质性、可复制性和法定性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的区别有他们的权利性质不同、客体范围不同、创新的标准不同、权利主体的确定性不同以及他们的时间性不同,从这五个方面全面加以分析。第二点是对利用著作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反思加以探讨。第四部分,从中央到地方立法两个方面,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状加以阐述。 第五部分,是如何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构想。在关于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保护方面,在我国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民间文学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其属于新型的知识产权客体,应该利用特殊立法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著作权制度加以保护。本文认为,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特殊性,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还不深,理论的储备还不够。为了更加及时地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必须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本文试从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未来的知识产权立法方面有所帮助。同时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出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立法保护,形成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主,以特殊立法为辅的新型立法机制,以期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部分 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概述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和内涵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术语的概念内涵,我们应当做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狭义地看,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等同于我们在民间文艺学上所说的民间文艺,包括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史诗、谚语、民间说唱、民间小说)、民间音乐、美术、舞蹈和民间工艺等方面。就此而言,狭义的民间文学艺术指的是“全体的产生于民间,口头的流传于民间”的文学艺术,它是与主流社会中所谓“纯粹的”或“精英化的”文学艺术创作相对应的一种原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英语中,与之大体对应的说法是“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ductions”。[1] 广义地看,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内涵并不限于民间文艺学上的审美意味,而是扩展到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在生产、生活、组织制度、精神信仰等各个领域以具体形态体现的民俗,有着某种程度的审美性而具有文化和商业价值,均有可能被认为是“民间文学艺术”。例如,位于深圳华侨城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不仅将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标志景观原样或微缩复制,而且从来源地雇请少数民族艺员再现生产生活场景、表演特色文体节目、组织节日庆典和祭祀仪式等。这是将整体的民俗作为审美形态设为旅游项目加以商业利用的经典案例。在英文中,与此内涵大体对应的说法是“Folklore”。 应当说,“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ductions”是被涵盖于“Folklore”之中的,理解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厘清“Folklore”的涵义。Folklore一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 )于1846年将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二为一创造的,最早由日本学者将其翻译为“民俗”,后来也为我国民俗学界所采用[2]。Folklore植根于群体意识和精神在社会中的口头和非文字化传承活动,它可以泛指基于一定自然和社会条件(如种族、血缘、地域、文化水平、生活状况)所结成的某一群体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维系并且形成为传统的一切风俗习惯,即民俗,也可以特指其中可作为这种口头和非文字化传承活动典型表现的民间文学或口承文艺。因而,它在民俗学上的使用同样是有层次的,可以指作为一级学科的“民俗学”,也可以指作为二级学科的“民间文学”或“民俗文艺”。[3] 就Folklore的语源来说,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Folk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全体人民,而是具有亲切乡土关系的人们,在中文里,近于“老乡”、“乡下土里土气的人们”,作为一个形容词近于“民间”、“土风”的意思:Lore作知识或学问讲也不确切,近于“天方夜谭”中的“谭”字,夏天乘凉时孩子们喜欢听的“逸文、传说”。所以如果直译,“民间传说”四字比较接近[4]。日本的民俗学者亦承认,迄今被译为民俗或民俗学的Folklore,本来意义是传承的精神文化或口承文艺。[5] 值得注意的是,Folklore意义上所涵盖的“民间传说”现在已经远远不限于语源上的解释或是我们中文习惯上所理解的某种民间文学创作形式。与其倘有一线联系的话,恐怕在于现在的Folklore已经包括了任何一种能够被群体“传说”的文化现象。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Folk加lore就被翻译为“民间传说”,并把民间传说的形式分成说和唱的口头文学、物质和文化(包括民间建筑、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术)、习俗和节日(包括宗教意识、节庆、儿童游戏、民间戏剧、民间舞蹈)三大类。[6] 澳大利亚昆士兰法学院教授卡马尔.普里博士认为:所谓“民间 (Folk)”,指的是至少具有某一公共特性的一群人。至于这一共同特性是什么并不重要,比如它可以是一个共同的职业、共同的语言或共同的宗教信仰,重要的是,无论以何种目的结成的这一群人必须具有某些自己的传统;“传说(Lore)”一词指的是与诸如教义、戒律或习俗有关的传统事实或信仰本身,传统意味着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既包括文化的观念方面(如习惯、习俗、仪式),也包括文化的创造方面(如音乐、舞蹈、戏曲、文学、观赏艺术),因此,文化可以被视为由一群人保留下来的传统。[7] 该观点代表了国际社会上较为主流的认识倾向,即Folklore是一种属于群体的文化传统。就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而言,Folklore总是与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相提并论的。由于在字面上,Folklore(民众的知识)与Traditional Knowledge(传统的知识)谈不上有明确的差别,这种区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便于实际的操作而从技术上加以考虑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格雷厄姆、杜特菲尔德在其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传统知识一般是指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知识,而并不涉及如艺术作品、手工艺品和其他文化创作和表现形式(这些东西倾向于被认为是Folklore的元素)。依据一位专家的观点,传统知识(或其称之“传统环境知识”)是“一个群体通过一代又一代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建立起来的大量知识。它包括一个分类体系、一整套对于本地环境的经验积累和一个控制资源使用的自管理系统。” 至于Folklore,值得注意的是,它作为国际社会的议题被加以讨论是先于传统知识的,最早可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作为与版权相关的问题提出的。依米歇尔.布莱克尼所言:“传统知识的表述……是顺应那些批评Folklore之狭隘性的观察家们提出来的。然而,它意味深刻地改变了讨论的话语。Folklore以在版权中或以版权为附加条件加以讨论为特色。传统知识的范围则被拓宽到足以包含诸如在药物治疗和作为食物方面的动植物知识。就此而言,问题的讨论就将从版权的左近转至专利权和生物多样性。”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开展Folklore保护的两家机构。UNESCO因其在文化上的取向而当然地涉足其中。该组织对于Folklore的定义如下:“Folklore(传统大众文化)是一个文化社群基于传统的创造的总和,经由一群个人加以表达,且被承认反映其文化和社会身份:其标准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传承。它的形式是与其他的,如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等等艺术融在一起的。”[8] “因而,Folklore在传统社群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包括(I) 音乐、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ii)历史和神话传说;( iii)设计和符号;和(iv)传统技术、手工艺和艺术作品。美国人类学和民俗学者Ellen Mchale认为,无论受过教育还是未受过教育,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每个连接在一起的群体,或是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的群体,都拥有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叫做民俗。民俗包含许多个体的、大众的和“文学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反复流传和变异被群体评价和延续,并以这种方式被群体吸收和同化。民俗,其范围包括传统艺术,信仰、工作和休闲的传统方式、装饰和庆典等,是一个群体保持和传承一种生活方式的传统形式。在任何情况下,民俗都存在于群体之中,并在群体中代代相传,民俗是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具有意义的共同经验。通过表演或示范,手把手的或在小范围内的相互交流,群体以这种非正规的方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传统形式。根据我国民俗学者的观点,民俗可以区分为:(一)生产习俗:渔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建筑、商业等方面的习俗;(二)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医、用、语言、产育、婚姻、丧葬、寿诞、礼仪、节日等方面的习俗;(三)文化习俗:民间口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游艺、竞技等方面的习俗;(四)组织制度:村落、家族、姓氏、社团等方面的习俗;(五)精神信仰:图腾崇拜、神灵信仰、祝咒、禁忌、预兆和占卜等方面的习俗。可见,“民俗”是一个囊括群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宽泛概念,不能体现出群体文化创造的内涵。而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国际社会所致力于保护的Folklore只限于民俗文化中属于感性范畴的审美创造形态。 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在法学界尽管也常常有很多争论,但是至少在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的学者之间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民间文学艺术只占民俗(Folklore)中的一类。“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9]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切实际地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范围扩大化。比如1972年由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制定并于1982年生效的地区性公约《班吉协定》,就将其保护范围规定为“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团体所创作的、构成非洲文化遗产基础的、代代相传的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技术等领域的传统表现形式与产品”,这就显得过于宽泛因而也不很妥当。 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民间文学艺术立法时,应该吸取国内外学者们在艰辛探索中己经取得的有益成果,从他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一般的、通常的、公认的知识中去界定民间文学艺术。把民间文学艺术同民俗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区别开来,民间文学艺术是民俗的下位概念,而民间文学艺术又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上位概念,为了更加完善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属于以作品形式显现并且符合著作权保护客体条件的,应该由著作权保护。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立法立足于现实世界,才能使我们的法律有效的规范现实生活。基于以上笔者的讨论,我认为“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应该做如下界定:民间文学艺术是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作或者由集体中的某个个体创作并得到集体认同,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的文学和艺术形式。
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2.中心思想;3.内容要点及写作顺序(段落、条理);4.详写、略写的提示.列提纲可以使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以下是关于提纲的详细知识:一、编写提纲的意义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二、编写提纲的步骤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 *** 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
好书伴我行好书伴我行好书伴我行好书伴我行 书书书书,,,,我的最爱我的最爱我的最爱我的最爱!!!! 蛟川书院 701班 干淇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只要进入书的世界,倾听书的话语,就能扩展我们的想象力,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增强我们的理解力。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与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
读书使我回味无穷,因此它成了我的最爱。 读幼儿园时,我很喜欢看有趣的彩色版的漫画书《马丁的早晨》。
书中的马丁每天早晨都会有一样新的东西出现,快乐地陪伴他一天。尽管第二天早晨就消失了,可又会出现另一样新的东西,十分有兴趣。
到了小学二年级,我开始囫囵吞枣地读《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当时,我一拿起这些书,就如饥似渴地读着,忘了吃忘了睡,因为每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
慢慢的,我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郑渊洁叔叔写的《皮皮鲁总动员》,周艺文大哥哥写的《冒险小王子》,故事中那些敢于挑战困难的激动人心的情节,都使我身临其境,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 现在,我已醉心阅读中外名著了,就像一头正长个儿的初生牛犊一样低着头专注地咀嚼着鲜嫩的青草;又像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小树苗一样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
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系列,罗尔德写的奇幻文学系列,犹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我。百看不厌的是那四大名著了:《西游记》让我懂得了要取得成功必须经历千辛万苦;《水浒传》让我懂得了长大后要为祖国做出贡献;《三国演义》让我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红楼梦》让我知道了一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五花八门的书籍中,我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机智过人的孙膑,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聪明机智的阿凡提,除暴安良的济公,认真执着的比尔.盖茨,勇敢顽强的奥斯托洛夫斯基……一个个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我总是三天两头地缠着妈妈在当当网里买书。一次,我精挑细选了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感人肺腑的《父与子》、神乎其神的《哈利波特》这几本书。
一买好,我就期盼着书早日寄到。本来一周内就能收到的,可却让我们苦苦等待了两个星期,我早就急不可待了,妈妈打电话过去询问,才知道发货人粗心大意,货发错了,重发。
经过一番辗转,新书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我喜出望外,忙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兴奋,也很激动-----这种阅读的滋味!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不论是漫画书,还是童话书,不论是文艺书籍,还是中外名著,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它们让我泪落如珠,它们让我废寝忘食,它们让我浮想联翩,它们让我牵肠挂肚。我完全被书给征服了!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从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给全班同学朗读。
我认真创作许多作文分别在各家报刊上发表,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小学时组织的一次课外知识竞赛中我居然以76分的好成绩夺得了全年级之冠。
这些的的确确说明了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看课外书。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好似一位慈母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大门,它又好似太阳和云朵,给予我最温暖最舒服的关爱,使我茁壮成长,我决心用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来打动人心。
古人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
书就像一只永远不会沉没的小船,它会载着我遨游在许多奇妙的港湾,驶向更远更险的航程。 好书,伴我成长;好书,我的最爱!它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回忆是甜美的,无论你所回忆的是高兴的事或者是艰难、痛苦的事.当你经历过他们后都会变成甜美的回忆.小时,我经常与爸爸妈妈一起到江南玩,每次坐船过江的时候我都会异常兴奋.到了江南,一下船,我们就沿着江滩向前走,试着找到一处广阔,干净的地方.站在沙上,前方是流畅的长江,后面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头顶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金黄的一片.这简直是人生的享受.“爸爸,快把风筝拿出来,帮我把它放飞上天.”于是爸爸站在江边,感受了一下风的方向,就要我站在一个地方把风筝拿着不动,自己向前走去.风吹了起来,只听见一声“放”,我连忙跳了起来将风筝抛了上去.看见爸爸不断向前跑,我也跟着他跑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我跑到爸爸身边时,已经看见风筝挂在了半空中.当他确定风筝不会掉下来时,就把木轴给我.我拿着木轴到处跑,跑累了就把它插在沙中,坐在妈妈身旁与她一起挖沙沟或者码沙堡.享受了沙滩的乐趣后,我们一家又钻进了油菜花中欣赏田园风光.道路两旁都是直立的油菜花,我们就在这“菜园镇”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迷路了.于是我们就随便走,走到哪就是哪.结果一下子就穿出了油菜田,来到了一片小树林.妈妈这是发现了一些野菜,便叫我和爸爸一起来挖.爸爸妈妈在一旁挖,我就拿着所料带在一旁把这些菜装进去,一边装,我就一边问:“这是什么呀?”“这时可以吃的菜,是没有农药的最干净的菜”爸爸头也不回地答道.红彤彤的太阳照到我的身上,我深深的感到了温暖与关爱.快乐的家庭活动使烦恼在刹那间消失了.快乐的时光总是断暂.然而,他却永远刻在我的心底.。
第1自然段:写好主题,写出最能引出下问的语言,做为伏笔!第2自然段:写出以前的事情,或丑恶的,搞笑的.做个鲜明的对比 第3自然段:改变后的"我"是怎样的成长在青春中.第4自然段:结束点题抒情.送你一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诗圣杜甫吟着佳句,追忆着逝去的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令人想往的.青春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因为有了青春,人生变得更有活力.只有失去后,才想再拥有.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是何等的渴望能返老还童,再度回到美好的青年时光.可是,处于青春年少的自己却一再的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因为有了少年的梦想,便要承受化蛹成蝶的痛苦,因为有了少年的轻狂和无知,便有了成长的代价;因为有了诸多歧路,便有了成长中的迷茫.青春如一首美妙的歌,令人为之陶醉,又如一曲高山流水,流泻出一个个越动的音符.青春有时又是苦涩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往事不堪回首,风雨沧桑,一路走来.在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后,深感命运无法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那份深深的无奈与悲哀.烟雨苍茫处,回眸来时路.不由感慨万千.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愁绪呢?还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万丈豪情呢?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嗟叹呢?抑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呢?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呢?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洒脱呢?醉眼问花花不语.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仗剑行吟,抚今追昔.曾经痴迷于路旁的美景,而一再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曾经苦苦地在歧路前徘徊,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曾经苦苦追求的名次,在经历高考的惨败后,才发现那原本只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曾经幻想爱情与学习齐飞,青春与梦想一色,可再经历了数次的挫折与伤痛之后,才募地发现已迷失了来时的路.爱情虽美,却像玫瑰.每每欲采撷时,却一再刺伤了稚嫩的手.当曾经苦苦追求的女孩们都如流星般在生命中逝去时,才发现曾经深爱的伊人不过是自己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在经历了受伤的阵痛后,才明白被爱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大丈夫何患无妻,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又有谁明白这豪言壮语背后的酸楚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又有谁能理解那满纸荒唐言背后的一把辛酸泪呢?当敏感的神经被一再触动时,当生命的琴弦被一再撩拨时,感情还会随风飞扬吗?曾经引以为傲的是学习,却一再被命运无情地捉弄.进入重点大学的梦,一再被无情的风吹灭.曾经的辉煌已渐行渐远,饱受挫折的自己,在凄风冷雨中失声痛哭之后,在感叹时运不济之余,打点好一切,来到了电专的学堂.花开花谢.当秋风乍起时,募地意识到已经成为大学的一员.难道我这一生注定要刻上悲情的烙印?难道我注定要经历梦想幻灭的刻骨铭心之痛?难道我真的要平庸嗟叹一生吗?不,昨天的或辉煌或暗淡的历史已经淡去.今天的路和梦想又在脚下延展.带着对梦想的渴望,把满腔的不屈升华为激昂,把一时的屈辱生发成无穷的动力.好男儿干就干出个名堂,好男儿做就作出个模样.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慌.。
其实不管是失败也好,成功也好,它们都是生活给你的一次考验。
面对失败你是振作起来,重新再来,还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从此就这样消沉下去呢?前者可以让你摆脱挫折的阴影,走向成功的未来;后者将使你落伍败退。 成功是生活给你的另一张考卷,面对成功,面对荣誉,你是继续努力延续自己成功的生涯呢,还是高举荣誉,止步不前,躺在成功的温床上,回忆着成功的瞬间?前者可以让你再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功;后者会让你从成功的温床上狠狠地摔下来,把自己摔得鼻青脸肿。
是继续努力,还是"进休养院",那就看我们自己了。 下面我就再举一个例子。
大家肯定都知道玛丽。居里吧,她是一位科学家,所有的人都亲切地叫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为自己的国家,为全世界以及全世界的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得到了诺贝尔奖。但是她并不骄傲,而是继续为人民服务,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所发明的东西并不是我私有的,而是大家公有的,我希望大家都使用它。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肯定都在感叹居里夫人的无私和伟大吧。 任何人在到达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失败的.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故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而沙克也是在试用了无数介质之后,才培养出小儿麻痹疫苗. 人何尝不是如此?挫折,是人生过程中必然的过程与代价.只有经过挫折的考验,人才能展翅高飞,走向成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力量.当你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求伱做的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 我国女体操运动员桑兰说:"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对体操运动员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
"无数的事例向我们证明,人生就是失败与成功交织进行的过程,失败虽然可惜,但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在某种情况下,失败就是成功之母。
我成功了 你认为什么样才算成功呢?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的进步,当你站在一个新高点的时候在去看以前的自己就觉得成功了,但是还有更高的目标等待你去实现,只要你每天都在进步中,你就是在走向成功,当你想想自己以前奋斗的过程,你就会发现你成功了,因为你一生中都在进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一直深记在心中。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那一次,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道奥数题,爸爸又去出差了,妈妈也做不出来,我只能在桌子上想啊想想,可越想越烦,咬着笔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心情被这几道题弄的一团糟,我在草稿本上画了又画,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还是失败了,第三次,又失败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越写越乱。
妈妈在门口给了我一张纸条,纸条上是这样写的:儿子,你不是经常跟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你一定会成功的!加油!我的眼睛湿湿的,我哭了,对啊,妈妈,我一定会成功的!我打起了精神,我让我大脑想一些开心的事,让大脑放松,过了几分钟,我看着题目,顿时恍然大悟,但又似懂非懂,我仔仔细细得在看了一次题目,认真思考了一下,终于做出来了!我喜出望外地开着我的答案,满意地笑了。 我想起了杜威的一句话: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
对呀!失败让我知道了:成功源于恒心和毅力 成功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和快乐,也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我的生活中,我成功过无数次,但给我带来最多自豪感的还是那次我成功的学会了滑旱冰。 那是一个星期六,妈妈给姐姐买了一双滑冰鞋,我羡慕极了,便嚷嚷着妈妈也给我买一双(注;这里不知道咋写,我直接写学习滑冰的过程,一会别忘了把这里告诉我怎么写) 拿到旱冰鞋,我高兴的跳起来围着妈妈转圈,然后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广场。
我激动极了,迫不及待地穿上旱冰鞋,冲进旱冰场。我还不知道如何滑,所以重心不稳,刚迈出一步,就听见“扑通”一声,我摔了个四脚朝天。
妈妈心疼的走过来,旁边的大哥哥姐姐们忍俊不禁,说我像一个“土人”,其他的休息着的大人也面含笑意看着我。我看见这样一副情景后,气得想叫又叫不出来。
妈妈扶起我,说:“你这个家伙,跑的那么快,我还没有说完,你就不见了。刚学旱冰的时候一定不能着急,首先要掌握平衡,一步一步走‘八’字。
这样,慢慢练习,才能学会。哪里有像你这样的?刚穿上鞋就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听了之后,按照妈妈说的话一步步去做,果然能够站稳了。我很高兴,慢慢向前滑去,渐渐的能滑出一段距离了。
虽然我心里像开了花,可是我还是不敢快。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天天都在练习。
我的旱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我很多天后来到广场上,我已经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们一起飞速滑行了。
我在付出辛勤劳动后,终于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感到心里甜滋滋的。同时我也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做什么事,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所以你不要怕失败,有些事它需要你试了又试。
在试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成功 “我成功了。”在郁江里,我心中暗暗自喜。
这是为什么呢?我做什么事成功了呢?你肯定很想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去年夏天的。
289 浏览 3 回答
272 浏览 3 回答
329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99 浏览 4 回答
101 浏览 3 回答
147 浏览 3 回答
254 浏览 2 回答
251 浏览 3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176 浏览 3 回答
129 浏览 2 回答
296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4 回答
10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