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简介
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创建于1984年,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企业之一,是北京“首旅集团”旗下专业化旅行社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康辉旅游集团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旅游业、服务于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大力实施“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内成网”的营销、接待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全国设有100多家以资本为纽带的子公司。日臻完善的网络化营销、接待体系和垂直管理模式在旅行社行业已形成独特的综合优势。遍及海内外的业务协作体系以及由近万名员工组成的优秀团队具备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的实力。2006年“康辉旅游”连续第三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500家企业”名录;截止2005年,在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全国旅行社百强企业”年度综合业绩排名中,康辉旅游集团继续位列三甲。在中国旅 *** 业和国内外旅游大众的影响力日益显现。
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特许的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组团社,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及会奖商务、差旅管理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成为行业领先的大型旅游运营商是“康辉旅游集团”的企业愿景,让合作者放心,让旅游者满意是“康辉旅游集团”的经营理念。“康辉集团”将依托业界同仁及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支持,锐意进取、励志图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尚无华人开办的旅游机构。
1923年8月15日,银行家陈光甫在他担任总经理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开设了旅行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与银行分立,正式命名为中国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国旅行社北京分社成立。
直到1979年,我国只有国旅(接待外国旅游者)和中旅(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两个旅行社系统。
1980年6月,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国、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1984年国务院对我国旅行社进行体制改革:一,打破垄断;二,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该为企业。
截至2002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358家,国内旅行社10257家,共计11615家。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扩展资料: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1954年4月15日,中国旅行社北京分社成立。
直到1979年,我国只有国旅(接待外国旅游者)和中旅(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两个旅行社系统。
1980年6月,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国、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1984年国务院对我国旅行社进行体制改革:一,打破垄断;二,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该为企业。
截至2002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358家,国内旅行社10257家,共计11615家。
论文都能卖钱了啊, 要原因还是研究过程啊,再者是几个有标志性的事件? ,旅行社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的市场化进程是在国家总体改革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日益深入,而没有先例可循,势必导致改革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认识比较模糊,对一些问题的出现准备不足.比如,在80年代中后期,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为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采用了部门承包等手段,旅行社业是新兴的行业,不存在职工生产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参加到"改革"的行列中来,搞部门承包,结果出现了一大批个人经营,挂靠经营的旅行社,导致旅游产品质量急剧下降,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但是,这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最终都得到了澄清和解决.就目前来看,我国旅行社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产权制度和企业机制落后.从总体上看,迄今我国旅行社真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较少,大部分还是传统的独资企业和翻牌公司,还有一部分是名为国有,集体或公司制企业,实际则是个体或私人合伙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内部机制落后,经营管理手段单一,产权关系及责,权,利划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健全或不落实. 第二,网络化,集团化程度比较低.目前的状况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网络和集团在总体上还比较少,大部分旅行社没有形成或加入网络,仍在各自为战,业务操作仍处于临时,简单协作阶段,业务伙伴关系不稳定;已经建立的旅行社联合体和集团,要么规模还比较小,要么是联系不紧密,不稳定,集团内部机制比较落后,行政色彩较浓,真正以资产纽带紧密联系的全国性,区域性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还很少见. 第三,绝大部分旅行社规模,实力,业绩一般.从近两年年检情况看,占全国国际旅行社企业数量不足1/10的百强国际旅行社,其外联,接待等业务经营量占到总量的50%~80%;国内旅行社百强仅占企业总数的不足2%,其业务经营量则均占10%以上.这足以说明大多数旅行社的规模,实力和业绩有限,也昭示了作为行业排头兵的百强旅行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形成网络,建立集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力强大的旅行社建立网络,吸收成员的空间非常广阔. 第四,从总体上看,旅行社的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组织接待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较弱.从近年的年检和统计资料看,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但通过旅行社组织和接待的仅占百分之几.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 *** 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 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亿美元)仅占全球的,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万人次,比上年增长,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全国已有24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
一、1949年以前: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早期资本主义化进程,交通运输业和新式旅馆等设施也随之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出于各类目的外出人群的流动,客观上需要专门的旅行机构为其提供服务,我国近代旅行社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中国已有几家“洋商”开办的旅行服务机构,包括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公司等,专门为“洋人”和少数上层社会华人服务,缺少专门为中国普通民众服务的民族资本旅行社。爱国民族资本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始人陈光甫先生因在外资旅行代理机构购买船票受到冷遇,因而立志创办一家中国人自己的旅行服务机构。除了爱国和维护民族尊严之外,陈光甫创办旅行社的目的还在于让“国人及各国人士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胜古迹”、“辅助工商”和“服务社会”。1923年8月15日,我国第一家民族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成立。1927年初,旅行部与银行分立,改组为中国旅行社,成为独立的旅行商业机构。其经营范围从1923年旅行部设立之初的代售国内外火车、轮船客票及旅行咨询,逐步扩大到车站、码头接送和转送、行李提取和代运、发行旅行支票、为国人办理出国及留学事宜,以及观光游览等业务,还创办了深具影响力的旅游刊物《旅行杂志》。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旅行社在客运服务的基础上又开辟了货运服务和招待所业务,分、支社增加到49处,形成了覆盖全国并延伸到境外的服务网络。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旅行社在自身资产和业务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本着爱国和服务社会的经营宗旨,将协助民众战时流动和物资转移作为其主要职能。抗战结束后,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虽然一度有所恢复,可随着国内战争的推进,旅行社的经营最终未能完全恢复。上海解放后,陈光甫离开内地去了香港,中国旅行社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香港。1954年7月1日,以香港中国旅行社为名向香港英国当局申请注册,后发展成为香港中旅集团公司。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地方旅行社及类似的旅游组织,但均规模较小,且适逢乱世,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大影响,大多在战乱中消亡了。只有中国旅行社作为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典型代表,以其不凡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二、1949—1978年:行政事业导向的中国旅行社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迎接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我国在 *** 主导下设立了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两大旅行社系统,负责组织相应的接待工作。
1949年10月18日,福建厦门中国旅行社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同年11月和1951年12月,福建厦门和泉州华侨服务社成立。随着华侨来访人数的增加,广东、天津、杭州等地的华侨旅行社也相继成立。1957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在北京成立,并明确其主要任务是为华侨等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方便,做好接待服务。1963年,国务院又将港澳同胞纳入华侨服务社接待范畴。1974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旅行社成立,与华侨旅行社合署办公,统称中国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访华外宾的食住行游等事务,发售国际铁路联运客票。之后,在直辖市、省会以及其他重要城市和国境口岸陆续设立了分、支社。1958年1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国外自费来华者接待工作和加强国际旅行社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中国国际旅行社划归国务院直属,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领导,各地分、支社归当地省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且必须接受中国国际旅行社分配的接待外宾的任务,并在接待业务上接受指导。1964年3月17日, *** 中央决定,改组和扩大中国国际旅行社为旅游事业管理局,负责对外国自费旅行者在华旅行游览的管理工作,领导各有关地区的国际旅行社和直属服务机构的业务,并在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上,批准设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对外仍保留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名称,局、社合署办公。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局本部机构,经国务院确定为行政单位。
这一阶段旅行社业的发展,是典型的 *** 主导下的行政事业导向,具体体现在:第一,旅行社的经营业务核心是进行外事接待,政治色彩浓厚,主要任务是“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扩大政治影响,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为国家吸收自由外汇”;第二,旅行社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对外可称为企业单位),还是 *** 机构,行使着行政管理职能,呈现出典型的“政企合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