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1999年第23卷第5期 铝/空气电池用铝阳极的研究 许文江王向东阚素荣薛红霞 摘要:研究了铝/空气电池用铝阳极中添加合金元素的作用, 镓、 铟、 铋、 锡能增大阳极的开路电压, 镁、 铋、 铈可增大阳极的抗蚀性。 以高纯铝 () 为基体制得的两种铝阳极合金A1、 A2基本上达到了碱性铝/空气电池的要求。 以普通铝 () 为基体制得的铝合金A3作为铝阳极, 其电化学性能良好。 关键词:铝阳极空气电池 Study on Aluminium Anode for Aluminium-air Battery Xu Wenjiang, Wang Xiangdong, Kan Surong and Xue Hongxia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 Beijing 10088,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addition rare metal in aluminium anod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allium, indium, bismuth and tin can increase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anode; and magnesium, bismuth, cerium can reduce corrosion velocity of anode. Two aluminium anodes with high pure aluminium () and rare metals such as gallium, magnesium, bismuth has been made. These anodes have good electrochemical quality and can meet demand of alkaline aluminium-air battery. The anode with industrial aluminium () was also made, which has better electrochemical quality. Key Words:Aluminium, Anode, Air-battery 由于环境问题的压力及石油资源的有限性, 促使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寻找石油资源的替代品, 制造“零污染”汽车。 由此电动汽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是其动力 —— 电池电源的开发, 电池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决定了现代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 汽车制造厂家和化学电源研究人员开发了铅酸、 镍镉镍氢、 钠硫等动力电池, 这些电池有些已基本成熟, 但在续驶里程和动力性能方面与内燃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铝/空气电池具有高重量比能量、 大重量比功率密度 (见表1), 能提供同内燃机可比的动力性, 而且其机械充电所耗充电时间和添加汽油燃料时间相差不大, 铝资源也相当丰富, 因此铝/空气电池作为动力电源, 受到美国能源部、 加拿大Alcan公司等许多研究机构的重视。 表1电动汽车电源用各种电池性能比较 电池 铅酸 镍镉镍氢 钠硫电池 锂电池 空气电池重量比能量/Whkg-1比功率密度/Wkg-1体积比能量/WhL-130~4070~90140~170130~17040080~100100~200250~400150~20080~10080~1001120~15070~90...特点成熟, 成本低成本稍高, 镉污染危险性大成本高, 研究中复杂性 然而不论是酸性电池还是碱性电池, 纯铝乃至高纯铝都不能直接作为电池的阳 极。 这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金属铝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膜, 致使铝的阳极过电位升高, 降低了阳极的电压效率, 也即降低了电池的输出功效; 在含有腐蚀性离子的溶液或强碱溶液中, 铝的溶解速度相当快, 产生大量的氢气, 导致阳极的法拉第效率极低[1]。 为了克服纯铝作为阳极的缺陷, 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一是将铝和其它合金元素制成二元、 三元乃至多元合金。 这些合金中的活性元素可降低接触过电势, 而且这些元素提高了析氢过电位, 降低了自腐蚀速度。 二是在电解液中添加抑制剂, 比如NaSnO3等, 以降低过电势和自腐蚀性[2]。 铝/空气电池阳极的研究目标为: ① 开路电势 V (对Hg/HgO) 以上。 ② 开路自腐蚀速度 (电流) 小于10 mA/cm2。 ③ 在100~600 mA/cm2电流密度下电压按U (对Hg/HgO) = I稳定工作, 这里的电流密度单位为A/cm2。 ④ 阳极和空气阴极及电解液管理系统匹配[3]。 至今, 所有成熟的铝阳极合金都是以高纯铝 () 乃至以上的特纯铝为基体制成的, 使铝阳极合金的成本很高, 阻碍了铝/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和进一步发展。 在工业级铝中杂质含量很高, 它使阳极的自腐蚀成倍增加, 大大降低了阳极的库仑效率。 近期的研究指出, 可采用在合金中加入锰来抵销铁的作用。 阳极材料中铁是极具危害的元素, 但在电解铝中铁是不可避免的杂质。 不存在锰时, 铁以FeAl3形式存在, FeAl3对周围的铝基体显示阳极性, 因此在电极内部形成电化学活性区域, 降低了电池的库仑效率。 当存在锰时, 铁以FeMnAl6形式存在, 它在电化学性质上和周围的铝基体类似, 因此从本质上降低了电化学活性, 提高了库仑效率。 本试验重点研究铝阳极合金的特性、 合金元素添加量和熔炼因素等的影响, 也对普通铝阳极合金进行了探讨。 1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试验电池中电解液用化学纯NaOH配制, 浓度为4 mol/L。 调节变阻器R控制电池回路电流, 由电流表A读出工作电流 (mA), 电压表V2读出电池输出电压, V1读出铝阳极的开路或极化电压。 所有的铝阳极电压相对于参比电极 Hg/HgO测得。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1 — 空气阴极; 2 — 铝阳极; 3 — Hg/HgO参比电极; 4 — 4 mol/L NaOH溶液 控制条件 控制铝阳极面积小于空气阴极面积的1/10, 减少空气阴极极化的影响。 控制铝阳极和空气阴极的间距为2~5 mm, 减少电解液的欧姆内阻。 每次测定更换新的电解液。 测定开路电压和自腐蚀时, 计算阳极两面的面积; 测定电池极化时的阳极利用率时, 铝阳极一面涂蜡, 只计算一面的面积。 试验中各合金添加剂均用化学纯级以上的化学试剂。 测定过程 在小型敞口的坩埚炉中熔炼铝, 熔炼温度750~800℃, 熔体容器用氧化铝坩埚。 首先熔化铝, 再依次按量加入合金元素, 搅拌、 恒温10~20 min, 倒入铜模中铸 锭, 自然冷却。 其中添加镁时, 将镁粉碎为小粒, 以铝箔密封包好, 用不锈钢夹子直接压入铝溶液中。 铸成锭的铝合金放入坩埚炉中热处理, 控制热处理温度300~350℃, 时间2 h, 使合金均匀化, 晶粒细化。 清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锭表面使之光洁, 作成规则的长方体作为铝阳极待用。 结果计算 首先测定铝阳极合金的开路电压和自腐蚀速度, 这两个参数优良者, 再测其极化性能和其它电化学特性。 开路电压和极化电压由电压表V1读出。 自腐蚀参数由一定时间内阳极的失重计算而得。 I自=1000 mF/ hS(1) 稀有金属/990511 式中: m为失重质量, g; F为法拉第常数, C/mol; h是时间, s; S为阳极面积, cm2; I自为自腐蚀电流, mA/cm2。 在有工作电流极化下阳极的利用率 η=I极化h/(mF/)(2)式中: I极化为阳极极化电流, A; m是失重质量, g; F为法拉第常数, C/mol; h是时间, s; η为阳极效率, %。 2结果和分析 二元合金的性质 二元合金的性质见表2。 由表看出, 纯铝中加入镓、 铟、 铋、 锡增加了铝的开路电压, 因而它们都是活性元素; 纯铝中加入铈、 镧降低了铝的开路电压, 而镁对开路电压影响不大。 表2二元铝合金的性质 合金 开路电压 (对Hg/HgO)/V 自腐蚀电流密度/.[1**********]局部钝化钝化 注: 添加合金元素浓度ω ; 电解液4 mol/L NaOH 除添加镁、 铈外所有的二元合金都使腐蚀加大, 所以要兼顾增加开路电压和降低自腐蚀性, 二元合金显然达不到要求。 图2是合金元素添加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可以看出, 添加合金元素的量在以下时, 合金元素对开路电压和自腐蚀影响不大, 而大于时, 开路电压和自腐蚀增大不多。 对于铟、 锡也有类似的结果。 因而在制备合金时镓、 铟、 锡的添加量一般控制在~。 图2合金元素添加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Al-Ga) 1 — 开路电压; 2 — 自腐蚀电流密度 (4 mol/L NaOH) Al-Mg、 Al-Ce合金有一定的钝化作用, 表明镁和铈增加了铝的抗蚀性。 但铈使开路电压降低较大。 Al-Bi合金有独特的特性。 在低含量 (3%) 时, 加入铋可使铝的开路电压增加, 但发生钝化现象。 综上所述, 添加镓、 铟、 锡、 铋可增加铝的开路电压, 而添加镁、 铋、 铈可增加铝的抗蚀性。 多元合金的研究 根据二元合金的研究结果, 以高纯铝 () 为基体, 通过试验比较, 筛选制成了Al、 A2两种铝合金作为碱性铝/空气电池的铝阳极合金。 Al: ; A2: 。 图3、 4是铝及有关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和开路电压, 图5是铝合金的极化曲线。 其中BDW合金是由加拿大Alcan公司开发研制的, 该合金已商业化; RX-808合金是由Reynolds公司开发的。 由图3~5可以看出, 合金A1和A2的电化学性能良好, 基本上可满足铝/空气电池的需要。 其中A1合金的开路和极化电压稍高一些, 而A2合金的抗蚀性好一些。 图3铝及有关合金的腐蚀情况 (4 mol/L NaOH) 图4铝及有关合金的开路电压 (4 mol/L NaOH) 图5铝合金极化曲线 (4 mol/L NaOH) 图6是以A2合金作为铝/空气电池的阳极, 测得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表3是通过计算得到的阳极利用率。 这些结果均令人满意[4,5]。 图6单体电池工作电压和电流密度的关系 (4 mol/L NaOH) 表3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阳极利用率 稀有金属/990511 (4 mol/L NaOH) 电流密度/[1**********] 阳极效率/% 普通铝阳极合金 根据二元合金研究的结果, 在普通铝 () 中加入铈、 铋来增加其抗蚀作用, 自腐蚀明显降低, 但相应的开路电压也降低。 在Al-Bi合金中, 铋含量超过5%时阳极发生钝化。 以铋和锰来增加铝的抗蚀性, 用普通铝基体制成铝合金A3: 。 该合金的开路电压达 V (对Hg/Hg), 自腐蚀速度为34 mA/cm2, 其极化曲线如图7。 表4普通铝的二元合金性能 (4 mol/L NaOH) 名称 Al () Al-Bi (1%) Al-Ce (1%)自腐蚀电流密度 开路电压 (对Hg/HgO)/> 图7铝合金极化曲线 (4 mol/L NaOH) A3合金是目前铝阳极合金中性能较好的一种, 但与空气电池铝阳极合金的目标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 特别是从微观结构上观察铝中铁的存在形态, 以采取合适的办法抵消铁的影响[6]。 3结论 稀有金属/990511 1. 铝阳极合金中添加镓、 铟、 铋、 锡等活性元素, 可增大阳极的开路电压, 提高电池的功率因素。 2. 添加镁、 铋、 铈可增加阳极的抗蚀性, 提高电池的库仑效率, 但输出电压有一定降低。 3. 以高纯铝 () 为基体制得了两种铝阳极合金A1、 A2, 基本上达到了碱性铝/空气电池的要求。 4. 以普通铝 () 为基体制得的铝合金A3作为铝阳极, 其电化学性能良好。 但今后应加强普通铝阳极合金的研究, 特别是从结构上查明合金中铁的存在形态。 作者简介:许文江,男,32岁,硕士,工程师;联系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2号。 作者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100088 参考文献 A S and Rudd E J. The Development of Aluminium -air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in: Proc 24th IECEC, V3, 1989, 1331 D D. J. Appl. Electrochem., 1990, 20(3): 405 J F et al. The Aluminium-air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Propulsion, in: Proc 15th IECEC, V2, 1980, 1487 4.刘稚惠, 李振亚. 电源技术, 1992, (5): 6 5.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A), 昭62-37885, 1987 D S and Scott D H. USP4554131, 1985 收稿日期:1998-06-30 铝/空气电池用铝阳极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许文江, 王向东, 阚素荣, 薛红霞, Xu Wenjiang, Wang Xiangdong, Kan Surong, Xue Hongxia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稀有金属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1999,23(5)7次 A E J The Development of Aluminium -air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外文会议] 1989 D D 查看详情 1990(03) J F The Aluminium-air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Propulsion 1980 4.刘稚惠.李振亚 查看详情 1992(05) 5.查看详情 1987 D D H 查看详情 1985 1.郭瑞敏.杨占红 铝-空气电池钙钛矿型氧电极的研究[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07(6) 2.张燕.宋玉苏 碱性介质中Al-Ga-Sn-Mg的阳极行为研究[期刊论文]-腐蚀与防护 2005(4) 3.付承华 碱液中锂水电池缓蚀剂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付承华 碱液中锂水电池缓蚀剂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舒方霞 铝-空气燃料电池铝基合金阳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学位论文]硕士 2004 6.张胜涛 铅、镍、铝、锌和铜电极改性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3 7.王华清.周上祺.陈昌国.尤兴波 锌-空气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Ⅰ)[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02(z1)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