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主要伦理原则,含义、分类及基本理论。一、伦理学的含义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哲学的学科分支,如前所述、伦理与道德同义而通用。但也有主张分开使用,“伦理”更侧重于社会,更强调客观方面,主要指社会的人际“应然”关系,这种关系概括为道德规范,而“道德”则侧重于个体,更强调内在操守方面,指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和实践,即主体的德性和德行。二、伦理学的分类现代伦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1.理论伦理学。2.实践伦理学。3.描述伦理学:它对道德现象的研究既不涉及行为的善恶及其标准,也不谋求制定行为的准则或规范,只是依据其特有的学科立场和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性描述和再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称记述伦理学。4.规范伦理学:它一直是伦理学的代表、主体或核心,围绕着道德价值、道德义务和道德品质展开其理论形式,确定其道德原则等。5.应用伦理学6.比较伦理学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1.效果论:又称目的论,其功利论(又称功利主义)与公益论都属于效果论或目的论。其一,功利论是主张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它又分为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前者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必须根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道德判断应该以具体情况下的个人行为之经验效果为标准,而不是以它是否符合某种道德为标准;后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具有某种共同特性,其道德价值以它与某相关的共同准则之一致性来判断,或道德判断不是以某一特殊行为的功利效果为标准,而是以相关准则的功利效果为标准。19世纪,英国的伦理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道德原则,为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利论做了系统的、严格的论证。其二,公益论是主张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当从社会、人类和后代的利益出发,从整体和长远角度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只有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行为才是道德的。公益思想古已有之,功利论的产生和发展对公益论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伦理学使公益论有了新的发展。2.道义论:判断一个行动应该不应该做或行动的对错看行动本身是否按照规定的义务办动机论的、道德判断的标准在于产生行为的原则规范本身是否是道义的。3.美德论:又称德性论或品德论,它主要研究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品格等。具体地说,美德论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即道德完人所具备的品格以及告诉人们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美德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9~347年)最早提出“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Aristotetle,公元前384~322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则构建了较完整的美德论体系。此后,许多伦理学家都在亚里士多德美德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美德论体系。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都保留了许多传统美德,如仁慈、诚实、廉洁、公平、进取等,并且这些传统美德经过世代验证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共同的行为准则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