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点凌乱,但这是我辛辛苦苦一点点从复制下来的,因为在学校可以打开很多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等,所以肯定是完整的。但是因为整理的话太麻烦了,所以你自己整理一下吧。因为这篇文章超过1万字了,系统说要删减,所以我得分两部分发了。第一部分汉风神韵芒砀山陈玉岭一从郑州顺着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东行,是几百里望不到边的一马平川,汽车大约行驶三个多小时就是永城市境内名闻遐迩的芒砀群山了。自然界也真是神奇得很,像刷子刷过的平原沃土,到了这里怎么一下子就突兀着这大大小小的十几座山头?它更像是造物主于天地混沌之中,从大海的浴盆内捧出的奇绝杰作,虽然少了大山的雄峻之气,却多了小山的清秀之态。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山,当你站在制高点上,俯瞰整个芒砀群山的时候,仿佛在浩繁的中国历史长卷里徜徉。会惊奇地发现,芒砀山的神奇就在于它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芒砀山主峰西南不远处的夫子山南坡,有一天然悬崖,相传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当年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自宋返鲁途径芒砀山,曾在这崖洞下避雨,天晴后又在崖前平台的石板上晒书,夫子山、夫子崖、晒书台便由此得名。为了纪念这位至圣先贤,明初在夫子崖前修建的文庙,虽历代屡遭兵燹,仍香火不断。文庙庄严肃穆,院内石碑插进古柏,古柏拥抱石碑,成为一大奇观。文庙规模不大,但大殿门前的楹联最能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宫墙数仞不得其门终外望;砥平直矢能由是路即中行。”在夫子山背后的苍松翠柏之中,掩映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墓冢,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生前曾亲笔题写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从陈胜墓往东南约一公里,是汉高祖斩蛇处。相传秦二世元年,刘邦受命押送刑徒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途经芒砀山,因大雨阻隔,误了行程,就率众斩蛇起义,最终成就了一代帝王伟业,后人因之立碑纪念。近年,传说石碑出现灵光幻景,夜间用灯光照射,正面可见一披甲扶剑武将,酷似高祖刘邦;背面有一宫廷仕女,头戴凤冠,幼子绕膝,人称吕后扶惠帝,这种奇特的景观,中央电视台“大京九”栏目进行了介绍,引得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英雄总是相惜的,刘邦这位开国皇帝,在九州一统的若干年后,衣锦还乡,途经芒砀山,专门到陈胜的墓地拜祭一番。回长安后,他就下诏派30名家丁常年为陈胜守墓现在位于陈胜墓西南不足一里的丁窑村,全村人都称是陈胜守墓人的后代。当然,芒砀山还远不止这些,与其有着渊源关系的历史名人是无法数尽的。东汉末年的曹操、张飞;《水浒传》里的樊瑞、项充、李衮;还有唐代的李白、杜甫、李贺、高适;北宋的梅尧臣;明代的祝枝山;清代的蒋梦尾等历代先贤都在芒砀山这块土地上,演绎着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化创造。二在祖国广阔的版图中,名山大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像芒砀山这样地上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地下有珍贵的稀世文物宝藏,不敢说绝无仅有,也实属罕见。芒砀群山是广袤的大平原突兀而起的十多座山头,又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发祥之地,刘邦的后裔袭封在这一带称王长达一百八十多年。那些王侯死后又都葬在芒砀山,西汉梁国就有二十多座王陵。最早发现的是梁孝王墓,它位于保安山南山头的东侧山腰。梁孝王墓被发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有史料记载:曹操“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以充军饷。该墓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恢宏、结构之复杂、凿制之精细、布局之合理、建筑艺术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从墓道口至西回廊长米,最宽处米,总面积612平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十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在火药尚未发明的西汉时期,全是人工开凿,其难度可想而知。王后墓是1991年4月,当地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它的位置在梁孝王墓的正北面,和梁孝王墓的结构大同小异,面积要大得多。整个墓东西全长米,最宽处米,总面积1600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平方米,被专家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据传,这个墓原是为梁孝王修建的,因梁孝王刘武在公元前144年农历“六月六日”暴病而亡,他死时墓还没有凿好,只好先葬在了王后墓内。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墓道的回廊中部往南开有一条隧道,直通梁孝王墓。相传此隧道是供梁孝王与王后死后在地下相见的专用通道。只可惜隧道还没凿通,王后便撒手而去,仅留下了五十多米的“相思道”。保安山东边的一个小山头,与梁孝王墓相距约300米处,是1987年至1991年间被发掘的柿园汉墓。这个陵墓的发现,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尤其是在墓室主室的前部,保存完好的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的彩色壁画尤为珍贵。整幅壁画总面积达三十多平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它比敦煌壁画早六百多年,被称为“敦煌外的敦煌”。墓道中还出土225万枚西汉“半两”铜钱的大型货币窑藏和排列有序的24辆车、40匹马、44件陶俑的车马俑阵,实为国内罕见。位于芒砀山东一公里处的僖山,传为春秋时宋僖公葬于此而得名。僖山拔地突起,方圆仅比一个足球场大些,四周直立,异常陡峭,真乃奇山,山顶部遗存西汉晚期梁国王室墓葬两座。1986年从僖山一号墓出土了最为珍贵的一套金缕玉衣,共用2008枚玉片,以纯金线编缀而成,做工精细,历经千年,风致犹存,实为天下一绝。1988年参加了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还先后赴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展出,现为国家级珍藏文物。仅在永城芒砀群山中陆续发现的西汉梁国王室陵墓已多达二十多座,成为震惊世界的一大奇观。这些陵墓比北京的十三陵要早一千多年,“八五”期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稀世瑰宝,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芒砀山不仅属于永城,属于河南,而且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三芒砀山理应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长期以来躲在深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开山采石,已成为当地财政的一大支柱。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芒砀山所建的国营、集体、个体的采石场就多达上千个,从业人员有两万人之众,每天的车流量三千多辆,用现代化的手段这么大规模地开采,用不了多久,芒砀群山就会消失。20世纪80年代,省文物队来芒砀山考查,专家在芒砀山的古城墙内挖到了铁矿石的炼渣,在白灰厂南侧的地下发现了一尺多厚的大量牲畜的骨头,他们分析铁渣很可能是冶铁遗址,牲畜的骨头应该是屠宰作坊。他们还发现,每个山头上都有土堆,根据这些发现和已被盗掘的梁孝王墓,就大胆地推断,这里很可能是西汉梁王墓群。这些工程浩大的墓穴,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必须有铁器作坊,那些屠宰的牲畜很可能是供各级官吏食用的。然而,那些珍贵的发现和科学推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山打石一直持续,当1991年先后发掘出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柿园壁画墓和王后墓时,经多方呼吁,到1997年才实施封山。真正意义上的芒砀山旅游业开发,应该从2004年算起。新一届的永城市委、市政府把开发芒砀山旅游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王健民曾动情地说:“上帝把芒砀山这块宝地赐给我们,过去没有开发起来,那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今天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要是再不把芒砀山的事情办好,就是历史的罪人。”朱明伦市长说得更为直接:“开发芒砀山时不我待。永城虽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猛,但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看问题。我们现在开发芒砀山,不仅保护了文物,给子孙后代有一个交代,我相信十年后芒砀山的旅游开发必然会成为永城的支柱产业。”河南省原政协主席闫济民同志看到家乡的宝山被开山采石弄得残垣秃壁,忧心如焚。2004年他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芒砀山的绿》:“挖山一时富,养山万代富,官办民砍秃,民办山则绿,为了子孙福,众盼芒山绿。”字里行间,这位老领导对故乡的热爱溢于言表。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同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说:“开发芒砀山,就是要把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出来,为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服务。从而达到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名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月他都亲自到芒砀山视察。为了便于指导芒砀山的开发,他把芒山镇定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商丘市市长王保存同志也多次到芒砀山考查,对开发芒砀山旅游业,提出了许多中肯而有见地的意见。在各级领导的层层关怀下,永城市委、市政府2004年关于成立芒砀山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出台,紧接着又成立了芒砀山旅游公司。领导还亲自点“将”,让时任芒山镇党委书记的骆本京同志,同时兼任芒砀山旅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此,芒砀山大开发正式拉开了帷幕。四骆本京是2002年调入芒山镇任镇长的,2004年任镇党委书记。面对数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很早他就盘算着封山发展旅游这一愿景。可是发展旅游出路在哪里?百废待举,应该从哪里着手呢?骆本京这位河南大学地理本科毕业的高材生,在从政之前曾教书育人11年,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了他认真直率的性格。他和镇长张福光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分工,镇长张福光侧重乡里的日常工作,骆本京腾出更多的精力抓芒砀山的旅游开发。把芒砀山开发好、建设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开发芒砀山的首要任务,一是绿化荒山,二是扩建汉兴苑(斩蛇碑)、陈胜墓,修建汉博苑文化广场和王后墓登山阶道。两项首要任务,带来了两大难题。要在荒山秃岭、乱石残壁上绿化谈何容易,况且有些山已经承包给了农民。扩建三个景点,难度更大。原先景点周围,都是单位和百姓住房,搬迁工作的难度大呀。知难而进是骆本京的性格,他和主抓荒山绿化的副镇长郑宗标反复研究,最终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山上植树实行招标,中标者必须等树活了才能付钱。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很管用,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间他们共招了八个标段,栽活了三十多万株树。山上植树,乱石堆里刨土,铁锹一下去就是一个火星,而且换土还要从山下运,山上没有水,还要引水上山。招标的时候应者云集,招到标后应标者心都凉了半截,有的还打起了退堂鼓。为此,他们不得不出台了补充规定:刨一个坑,大树补五元,小树补三元,藤条补一元。这样总算留住了人,但是所有的承包商第二年没有再愿意干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植树,费尽千辛万苦,成活率能达到60%就不错了。对农民承包的荒山绿化,采取谁植树谁受益的政策,原则上必须保证每亩有七棵以上的风景树。为了提高山民的植树积极性,镇政府明文规定:每棵树成活后补助一元钱,为了保证植树质量,骆本京和郑宗标等人每天需行走二十多公里,往返各个包工段督查。这样用借鸡下蛋的办法,又植活了近20万株树。有绿树的覆盖,过去的秃山渐渐地转绿,变得丰满起来。如今的芒砀山,漫山绿树红花,风景十分怡人。第二大难题是群众搬迁。住在汉兴苑和陈胜墓周围的百姓听说让他们搬迁,都串连起来坚决不搬。骆本京和纪检书记张晓永带着镇里干部,一户一户地跑,一家一家地做工作:开发芒砀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要往大的方面想。与此同时,镇党委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是党员干部带头搬迁,接着群众也开始搬迁,最后只剩下两户。一户是住在陈胜墓院内的李洪备。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其父李梦春几十年义务看管陈胜墓。1984年李梦春去世后,就葬在陈胜墓东南角。儿子李洪备子承父业,继续看陈胜墓。他们一家对陈胜有着深厚的感情,怕扩建陈胜墓后就得走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骆本京就让村里干部做工作,条件是他父亲还葬在那里,需要深埋,地面上不能有痕迹,这样也就达到了老人的遗愿。至于李洪备搬迁后,仍然让他打扫陈胜墓内的卫生,再干一些杂活,旅游公司每月给他补助200元钱,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户是汉兴苑旁边的鑫汉誉大酒店。这个酒店的生意是芒山镇最兴隆的。酒店的老板叫宋学迨。酒店共有3层楼,38间房,价值几十万元,搬迁的损失和实际补偿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想不通。宋学迨的爱人放出狠话:谁扒她家的房子,她就喝药死给谁看。在这种情况下,骆本京来到他的家:“哥,嫂,从眼前看,你们是吃亏了,可是,这几年你家干酒店发了,知道发在哪里吗?”“我们辛勤劳动!”“不错,可是你们赚的都是游客的钱,大河有水小河满,如果芒砀山的旅游发展了,你们的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损失赚回来。”谈了多少次,连骆本京本人也记不清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宋学迨夫妇终于想通了。用汗水浇铸、用心血描绘的两篇大文章做成了。在这里却不能忽略一个人,那就是省委组织部下派挂职锻练的干部郭元军。他在永城挂职任市委副书记,分管芒砀山旅游开发。他和干部群众一起同吃、同住,足迹踏遍了芒砀山的沟沟坎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干部。他离开芒砀山回郑州那天,镇干部依依惜别,老百姓争相欢送,场面着实感人。正是有郭元军、骆本京这样的一批公仆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芒砀山大开发事业的前期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共植树50多万株;6个单位,26户群众顺利搬迁;新修、改修5条旅游通道;完成土石方200多万立方米;投资和引资达5000多万元……五骆本京对芒砀山时刻萦绕于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时间那么紧迫,担子这么沉重,时刻逼迫着你战战兢兢地反躬自省,芒砀山的大开发,能够为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留下点什么,以至于让后人不感到遗憾。骆本京始终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着唯专家是从的原则。他们先后请来了河南省原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家泰,研究《史记》的专家、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人。经专家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是:芒砀山是全国少有的汉文化的聚集地、汉兴圣地,扩建、新建的景点,一定要不失为汉代风格,打好汉文化这张牌。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骆本京又把已经退休的原镇办公室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对汉文化、汉代考古有相当专长的刘永信返聘过来当他的顾问。骆本京也把大开发过程当成自己学习的最好机会。他专门购买了秦、汉史方面的书籍,系统地研究了《史记》,还不时向专家、学者求教。秦、汉史方面的知识,他就记录了整整几大本。由于骆本京勤学刻苦,在秦、汉史知识方面,被称为半个专家。汉兴苑占地48亩,苑门外是一座仿古牌坊和刘邦斩蛇的雕塑。山门的屏壁上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的题词:“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山门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芒砀山的题词、照片。汉兴苑前殿,布展了以刘邦斩蛇为内容的一组群雕和六幅油画,中殿就是闻名天下的斩蛇碑了。斩蛇碑的建筑为双层碑阁。东西两边延伸的连廊内,是雕梁画栋的大型彩绘。斩蛇碑的周围是传说中蛇血染红的红茅草。后大殿为汉高祖巨幅塑像,两边列文臣武将,后墙是刘邦灭秦逐项的六次重大战争场景。西山墙为吕后殿,东山墙为戚夫人殿。以中轴线为中心,两边有对称的东西配房,右边侧南殿是用声、光、电现代高科技手段,反映刘邦斩蛇起义八分钟的情景剧的剧场。前殿左右两边配房是碑廊,东西对称32块线描石刻组画,再现了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往后的连廊两端每边七间,分两汉文化展厅,最后两侧配殿各五间,分别是西汉帝王殿和东汉帝王殿。大殿后边的空地两边是用花草连缀成的繁体的“汉”字,中间为双龙穿壁图案。整个苑区浑然天成,受到专家和游客认可。陈胜墓的扩建占地40亩。陈胜虽为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但展览内容很少。市委、市政府领导建议将陈胜墓作为历代农民起义的展馆。文博苑工程浩大,占地500余亩,在保安山的正东,依王后墓向东延伸。从广场正门到王后陵的墓道,有四道门阙,代表着春夏秋冬,365个台阶,代表着365天。整个宽阔的广场,地上的装饰图案为汉代图形的金钱铺路,中间通道的图案是汉币半两铜钱。周围的护栏上汉旗招展,护栏不远的间隔处就有一幅车马出行图,门阙全部用花岗岩建筑而成,上面刻着珍禽瑞兽,整个布局呈典型的汉代风格。走过广场进入第二道门阙,右边为汉代文化研究中心,左边为游客服务中心。中间是一个院落,院子右边是汉代画像石刻展廊;左边为墓道塞石展廊。需要说明的是,经专家鉴定,那些塞石都堪称汉碑,因为每块塞石上面都刻有文字,记录着塞石的位置、序号、尺度、干支纪时、工匠姓氏等。王后墓的塞石上共刻字一万多个,不同的单字计有一百多个,这些都是研究汉墓及汉文化弥足珍贵的资料。两边展廊的后边各有一个自然成趣的弯曲小径所组成的花园,幽雅而古朴。广博苑和保安山看上去混为一体,恢宏壮观。整个芒砀山犹如一个浴火的凤凰,进行着庄严的涅磐和神奇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