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还需要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的两性关系。因此,性别和谐发展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区域和谐等等一样,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两性“和谐”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的论述,结合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对自由和谐的理想的两性关系进行诠释,阐明了性别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性和谐的内涵。 “和谐”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美是和谐”这个美学命题。“和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和匀称”。“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和冲突。与“和谐”相关的词组有“音调和谐”“、颜色和谐”“、气氛和谐”。由此可知,“和谐”给人一种优美、祥和、融洽的感觉。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就是人与天合一、人与人和谐,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显著特色。在诸多的和谐关系中,男女两性的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作为源头活水,《周易》的阴阳和谐观念充分彰显了这一思维特色。易经中描述道“: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因此阴阳为物“: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还指事物的属性和形式,阳的属性为刚健,阴的属性为柔顺“分阴分阳,迭用柔”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阴阳既可以从自然属性又可以从社会属性多方面表现出来,阳是君、父、夫,阴是臣、子、妻。正所谓“阴阳异撰,而其氤氲于太极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混沌无间,和之至矣。”老子也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阴阳合一观念,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阴与阳相互联结、相互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体现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因阴阳交感而和谐有序,生生不息的整体和谐观念。 同样,在两性关系中,男人和女人构成了和谐的对立面,男女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相互对峙、相互交锋、相互依存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两性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而男女两性的对立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最现实、最永恒的对立。因为,这种对立的结合,创造了生命,延续了人类,离开了男女两性中的任何一性,人类便不复存在,人类社会更不复存在。所以,阴阳不孤行于天地间,在创造生命机制上,二者都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立是自然界普遍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没有对立就没有世界,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类社会。取消了对立中的任何一方,就等于取消了另一方。 从人类历史上看,迄今为止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两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了朴素的男女互补、男性统治和女性解放这样几个时代,今天正迈向两性融合的时代。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两性和谐的理解和追求不同,两性和谐的内涵也就不同。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两性关系问题长期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几千年盛行的传统的男权制思想包含着一种本质主义的性别差异观,即认为男女两性当然不同,而且天差地别;认为男强女弱,男主女从,因此特别强调男女的区别和差异,认为男尊女卑非常自然,男女不可能平等,两性关系处于等级制状态中。几千年的父权文化强化了人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漠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成了处理两性关系的现成准则和规范。因此,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两性关系绝大多数时间处于被统治的一方---女性,反对另一方---男性的对立状态中。因此,不管人类社会是否经历了女权时代或者是父权时代,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男女两性共同繁衍了人类,使人类生生不息。在这一过程中,两性的和谐一直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渴望着、追求着,人类也一直在寻找和调整着两性和谐的方式。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平等看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问题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二、两性和谐的表现形态。 1.尊重性别差异前提下的和谐。和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和而不同”。 “和”不是“同”,因为“同”泯灭了事物的个性,也就无法达到“和”的境界。“不同”是实现“和”的条件,“和”就是两性间要达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状态。两性和谐并不是通过消除性别差异的方式来实现,而恰恰是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形成的。尊重性别差异并不是要强化性别差异,在追求两性和谐的过程中,男人和女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同路人,在一个两性共同拥有的社会中,只有尊重性别差异,发挥男女两性各自的长处,让男女两性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去发展、发挥和贡献自己的所长,男女两性才能更好的互利、互补、互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携手共进,实现双赢。 2.超越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所体现的性别公正。两性和谐首先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平等是实现和谐的前提。实现性别平等,首先要确保男女政治平等。只有男女政治平等,才能制定两性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社会规则,才能在社会资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公正,使妇女平等地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但性别平等不是性别和谐的全部。性别和谐是对性别平等的超越,是平等的更高层次。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强求男女平等,以绝对的一致来衡量男女平等,它不但有悖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男女平等的初衷,还会带来权利的异化。因为性别公正主要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成果分享的原则和程序上的公正,反映了两性在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性别待遇的公正程度。在日益强调个性化的现代社会中 ,两性和谐将不仅仅表现为男女两性权利的平等,而更是体现在个性的平等与自由发展上面。因此,从性别公正角度看,和谐的两性关系除了两性共同享有人的基本权利的无差别对待外,还应该享有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 3.在追求两性和谐价值取向上的共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式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就是说,每一个具体个人的发展是不以剥夺他人的发展条件、损害他人的发展为前提的,而是同时为他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每个人”这个前提的设定,不仅包括了女人,肯定了女人的主体性,还强调了男女两性的共同、和谐发展。两性和谐一方面包括两性都得到发展,即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是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即两性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因此,性别和谐不仅仅只是促进妇女的发展,也不是以牺牲男性为代价,更不是以女性取代男性成为权力的中心形成新的不和谐,而是要改变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分工,共同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只有实现了两性的和谐共进,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才有可能实现。 4.理想的两性和谐模式--“(双性同体)”。 “雌雄同体” 的理想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中常见的一个观点。从概念上讲,所谓“雌雄同体”,就是男女两性的整体结合,无论在身体的感应还是思维能力的拓展,最理想的状态是雌雄两性的共同拥有和融合无间,在雄性的因子中有阴柔的特质,在阴性的元素里有阳刚的属性,并使之发挥、补足和整合人类全能的力量。从人的自然本性来看,人的性别气质并不是绝对地分开,在一个人身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兼性”气质。这种“兼性”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因为它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而已;从人的发展来看,人类的所有美好的品质也不独属于男人或者女人,而是应该被男女两性共同占有。当然 “雌雄同体”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心智道德上的。洛兰·科德是这样理解“雌雄同体”理想的:所谓理想地实现的男女同体的存在方式可以表明它们是真正的男性与女性,或者说是男性与女性的平等。男女同体也不再如字面上解释的那样,已在促使一种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男女之间的 “同一” ,尽管这是令人向往的。 三、性别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性别平等的程度和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两性的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两性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它渗透、贯穿、交融于其它社会关系之中,影响着其它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制约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要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和谐的社会形态,在这一社会形态下,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在这当中 ,自然包括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因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 ,两性的和谐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两性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两性关系渗透于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着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进程,制约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其它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 其次,妇女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但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存在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从政策层面上讲,党和政府对推进男女平等问题非常重视。建国初政府就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还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和实施了《妇女发展纲要》,加强和完善了政府妇女工作机构;但从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上看,不少地方和部门及许多单位机构在执行具体政策时,又把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使性别平等的准则呈现弱化的趋向,而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呈现出强化的趋向。只要男女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只要妇女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就会导致社会各领域方方面面发展的不协调与不平衡。因此,妇女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鉴于此,针对两性间在政治社会领域存在的差距,必须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程度和范围,加快促进妇女参政的“最低比例制”的立法工作,确保妇女参政比例与其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适应。在经济领域,需要理论研究要切实关注女性就业所受到的排斥和歧视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专门的妇女平等就业保护法,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具体界定工作,加大对触犯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搭建女性就业平台,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就业是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 ,女性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和谐。我们要力求为农村妇女搭建增收致富平台,为城镇女职工搭建岗位建功平台,为失业妇女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以促进女性就业和创业为目标。在政策法规上,要切实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律与政策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制度保证。从国家政策方面,要更加重视妇女参政水平、程度和范围,加快促进妇女参政的“最低比例制”的立法工作,确保妇女参政比例与其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适应。要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问题。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和谐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妇女,我们面对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作是农村妇女能力、素质和地位的提升。所以全社会应如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只有全社会妇女的素质提升了,才能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妇女解放的程度乃是人类解放的尺度。男女之间真正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进行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性和谐、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对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里有几篇,你看哪个行第一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爱心,撒播温馨的社会,不用刻意营造,完全如一道浑然天成的风景。爱心无价,和谐的社会需要用“爱”来铺就。总有人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陷入困境,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伸出我们爱心的双手,让无助的眼神看到希望的目光,让身处黑暗的人感受到光明的存在,让悲伤的人得到温暖的援助。或许有的家庭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或许有的孩子还上不了学。不少家庭都经不起疾病和灾害的打击,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人们,很容易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们同你我一样,向往在彼此关爱的和谐社会中,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时,爱心,是能鼓起他们生命风帆的激励;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爱心,是抚慰他们受伤心灵时的微笑。社会不能没有关爱,倘若没有了爱心,就如同一台生锈的机器,给人一种冷冰冰,硬梆梆,到处卡壳的感觉,毫无和谐可言。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的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去关爱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擦干生活带给他们的眼泪。爱心就像阳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都献出点滴爱心就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在付出爱心的时候得到付出的欣慰,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享受到爱的感动,每个人都是爱的付出者,每个人都是爱的受益者,施人以爱,赐人以福,最终爱心会回到我们身旁。 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援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第二篇小议和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笔者发现,和谐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词汇,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不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这也就是说,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意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虽屡受摧残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屡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能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现实生活中少不了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和谐,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党心民意,是新时代的优美乐章,是新世纪的绚丽图画。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按照这样的要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局面的安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 采撷幸福,走进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在心中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夫妻性爱和谐要靠前戏来调剂,有时候人们会忽略这些问题。其实前戏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显,但很多人以为男人就不需要前戏。错!男人对于前戏也是有着强烈的渴求的。作为体贴的妻子,懂得采用老公最爱的前戏方式,会给自己的性爱加不少分。前戏有多重要为什么不直接出入而需要花点功夫在前戏上呢?很简单,前戏是性爱的开关,是性爱质量的第一步,它对于整个做爱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还需要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的两性关系。因此,性别和谐发展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区域和谐等等一样,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两性“和谐”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的论述,结合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对自由和谐的理想的两性关系进行诠释,阐明了性别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两性和谐的内涵。“和谐”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美是和谐”这个美学命题。“和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和匀称”。“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和冲突。与“和谐”相关的词组有“音调和谐”“、颜色和谐”“、气氛和谐”。由此可知,“和谐”给人一种优美、祥和、融洽的感觉。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就是人与天合一、人与人和谐,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显著特色。在诸多的和谐关系中,男女两性的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作为源头活水,《周易》的阴阳和谐观念充分彰显了这一思维特色。易经中描述道“: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因此阴阳为物“: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还指事物的属性和形式,阳的属性为刚健,阴的属性为柔顺“分阴分阳,迭用柔”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阴阳既可以从自然属性又可以从社会属性多方面表现出来,阳是君、父、夫,阴是臣、子、妻。正所谓“阴阳异撰,而其氤氲于太极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混沌无间,和之至矣。”老子也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阴阳合一观念,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阴与阳相互联结、相互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体现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因阴阳交感而和谐有序,生生不息的整体和谐观念。同样,在两性关系中,男人和女人构成了和谐的对立面,男女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相互对峙、相互交锋、相互依存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两性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而男女两性的对立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最现实、最永恒的对立。因为,这种对立的结合,创造了生命,延续了人类,离开了男女两性中的任何一性,人类便不复存在,人类社会更不复存在。所以,阴阳不孤行于天地间,在创造生命机制上,二者都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立是自然界普遍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没有对立就没有世界,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类社会。取消了对立中的任何一方,就等于取消了另一方。从人类历史上看,迄今为止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两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了朴素的男女互补、男性统治和女性解放这样几个时代,今天正迈向两性融合的时代。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两性和谐的理解和追求不同,两性和谐的内涵也就不同。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两性关系问题长期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几千年盛行的传统的男权制思想包含着一种本质主义的性别差异观,即认为男女两性当然不同,而且天差地别;认为男强女弱,男主女从,因此特别强调男女的区别和差异,认为男尊女卑非常自然,男女不可能平等,两性关系处于等级制状态中。几千年的父权文化强化了人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漠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成了处理两性关系的现成准则和规范。因此,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两性关系绝大多数时间处于被统治的一方———女性,反对另一方———男性的对立状态中。因此,不管人类社会是否经历了女权时代或者是父权时代,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男女两性共同繁衍了人类,使人类生生不息。在这一过程中,两性的和谐一直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渴望着、追求着,人类也一直在寻找和调整着两性和谐的方式。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平等看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问题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二、两性和谐的表现形态。1.尊重性别差异前提下的和谐。和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和而不同”。 “和”不是“同”,因为“同”泯灭了事物的个性,也就无法达到“和”的境界。“不同”是实现“和”的条件,“和”就是两性间要达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状态。两性和谐并不是通过消除性别差异的方式来实现,而恰恰是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形成的。尊重性别差异并不是要强化性别差异,在追求两性和谐的过程中,男人和女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同路人,在一个两性共同拥有的社会中,只有尊重性别差异,发挥男女两性各自的长处,让男女两性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去发展、发挥和贡献自己的所长,男女两性才能更好的互利、互补、互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携手共进,实现双赢。2.超越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所体现的性别公正。两性和谐首先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平等是实现和谐的前提。实现性别平等,首先要确保男女政治平等。只有男女政治平等,才能制定两性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社会规则,才能在社会资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公正,使妇女平等地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但性别平等不是性别和谐的全部。性别和谐是对性别平等的超越,是平等的更高层次。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强求男女平等,以绝对的一致来衡量男女平等,它不但有悖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男女平等的初衷,还会带来权利的异化。因为性别公正主要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成果分享的原则和程序上的公正,反映了两性在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性别待遇的公正程度。在日益强调个性化的现代社会中,两性和谐将不仅仅表现为男女两性权利的平等,而更是体现在个性的平等与自由发展上面。因此,从性别公正角度看,和谐的两性关系除了两性共同享有人的基本权利的无差别对待外,还应该享有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3.在追求两性和谐价值取向上的共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式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就是说,每一个具体个人的发展是不以剥夺他人的发展条件、损害他人的发展为前提的,而是同时为他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每个人”这个前提的设定,不仅包括了女人,肯定了女人的主体性,还强调了男女两性的共同、和谐发展。两性和谐一方面包括两性都得到发展,即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是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即两性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因此,性别和谐不仅仅只是促进妇女的发展,也不是以牺牲男性为代价,更不是以女性取代男性成为权力的中心形成新的不和谐,而是要改变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分工,共同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只有实现了两性的和谐共进,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才有可能实现。4.理想的两性和谐模式——“(双性同体)”。 “雌雄同体” 的理想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中常见的一个观点。从概念上讲,所谓“雌雄同体”,就是男女两性的整体结合,无论在身体的感应还是思维能力的拓展,最理想的状态是雌雄两性的共同拥有和融合无间,在雄性的因子中有阴柔的特质,在阴性的元素里有阳刚的属性,并使之发挥、补足和整合人类全能的力量。从人的自然本性来看,人的性别气质并不是绝对地分开,在一个人身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兼性”气质。这种“兼性”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因为它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而已;从人的发展来看,人类的所有美好的品质也不独属于男人或者女人,而是应该被男女两性共同占有。当然 “雌雄同体”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心智道德上的。洛兰·科德是这样理解“雌雄同体”理想的:所谓理想地实现的男女同体的存在方式可以表明它们是真正的男性与女性,或者说是男性与女性的平等。男女同体也不再如字面上解释的那样,已在促使一种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男女之间的 “同一” ,尽管这是令人向往的。三、性别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性别平等的程度和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两性的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两性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它渗透、贯穿、交融于其它社会关系之中,影响着其它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制约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和谐的社会形态,在这一社会形态下,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在这当中 ,自然包括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因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 ,两性的和谐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两性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两性关系渗透于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着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进程,制约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其它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其次,妇女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但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存在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从政策层面上讲,党和政府对推进男女平等问题非常重视。建国初政府就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还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和实施了《妇女发展纲要》,加强和完善了政府妇女工作机构;但从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上看,不少地方和部门及许多单位机构在执行具体政策时,又把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使性别平等的准则呈现弱化的趋向,而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呈现出强化的趋向。只要男女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只要妇女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就会导致社会各领域方方面面发展的不协调与不平衡。因此,妇女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鉴于此,针对两性间在政治社会领域存在的差距,必须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程度和范围,加快促进妇女参政的“最低比例制”的立法工作,确保妇女参政比例与其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适应。在经济领域,需要理论研究要切实关注女性就业所受到的排斥和歧视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专门的妇女平等就业保护法,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具体界定工作,加大对触犯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搭建女性就业平台,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就业是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女性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和谐。我们要力求为农村妇女搭建增收致富平台,为城镇女职工搭建岗位建功平台,为失业妇女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以促进女性就业和创业为目标。在政策法规上,要切实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律与政策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制度保证。从国家政策方面,要更加重视妇女参政水平、程度和范围,加快促进妇女参政的“最低比例制”的立法工作,确保妇女参政比例与其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适应。要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问题。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和谐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妇女,我们面对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作是农村妇女能力、素质和地位的提升。所以全社会应如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只有全社会妇女的素质提升了,才能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妇女解放的程度乃是人类解放的尺度。男女之间真正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进行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性和谐、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对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相互尊重随着改革开放,目前社会男女平等,在男女组成的家庭中,角色不同,分工也不同,如果家庭中还保留着古代的思想,男人不懂得尊重女性,大男人主义认为女性需要包揽所有活,这是让家庭破裂的最主要原因。要彼此尊重、彼此沟通、才能相互理解,放下大男人主义,才能让感情更加融洽。二、给彼此足够空间打着名义上为对方好而限制对方的口号,这种感情注定不会长久,不管两人感情多好,在彼此交往时都需要有个人空间,不要过度控制,限制太多,才能在自己的空间中感觉到舒适。三、让对方感觉到被爱和关心要多关心对方,多了解对方并且学会理解,可以增进彼此感情。在伴侣感觉焦虑、不安、悲伤时能及时察觉并且给予关爱,能让感情升温,让彼此在相处过程中更加舒适。四、为对方考虑在做任何事情前除了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上去思考,理解对方处境,这样在处理问题上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五、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帮助在伴侣工作或者生活上感觉到压力时,要试着为对方着想,多和伴侣沟通并且给予帮助。不要以过来人并且教育的口吻去和伴侣沟通,这样容易在沟通时发生争吵,让对方感觉不够理解他,只有了解对方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且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比甜言蜜语来得更直接,更让人暖心。六、女性要独立不要以男人为主要中心,也不要围着男人转,要独立,让自己有生活圈。这样能让彼此感觉都到放松。
86 浏览 4 回答
129 浏览 2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
215 浏览 3 回答
252 浏览 4 回答
199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7 回答
129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3 回答
284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5 回答
145 浏览 2 回答
228 浏览 2 回答
33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