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工况条件对Ni-P-SiC复合涂层耐磨性及磨损机理的影响,摩擦磨损1987,1。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Ni-P and Ni-P-SiC,Plating & Surface Finishing, 1989,76(7),90.(SCI收录)。A Wear Resistance Composite Coating, Plating & Surface Finishing, 1993,80(2),62-66.(SCI收录)。The Wear Characteristic of Ni-P-SiC Composite Coatings, , 1992,72(2),80-84。化学镀Ni-P-SiC表面抗磨材料,金属科学与工艺,1992,11(2),30-35。涂层材料的磨损研究,中国表面工程,1999,12(2),21-24。化学复合镀工艺研究,表面技术,1996,25(4),9-11。电镀Sn-Pb-In合金研究,电镀与涂饰,1999,18(3),37-39。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中的TiO2纳米颗粒分散性的影响,表面技术,1999,28(6)10-12。纳米颗粒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2(6)11-14。纳米ZrO2功能涂层的制备与组织结构,新材料新工艺,2000,(2),31-32。螺杆化学镀镍,塑料科技,2000,(3),42-44。Ni-P-纳米TiO2化学复合镀层,中国表面工程,2001,14(3)30-32。Ni-P-纳米TiO2化学复合镀层的摩擦学特性,电镀与精饰,2001,23(5)1-4。镍-磷-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电镀与涂饰, 2002,21(6),12-16。为“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撰写第29章。黄新民老师自1986年留校后参加H-800电镜工作,在电子显微学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和材料失效分析方面略有建树,尤其是高耐磨材料、高合金材料等做了大量工作。主持了“电子衍射谱标定程序”,“铝合金连接板失效分析”,“Cr27材料热处理及相变研究”,“凝汽器铜管腐蚀机理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显微结构研究”等。参加丁厚福教授的“湿式磨机用新材质衬板的研究与开发”是安徽省“九、五”攻关项目,并获得安徽省2002年科学技术2等奖。发表的论文有:The High Cr-Mo Alloy Iron, ASM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1998,7(4),463-466。(SCI收录)THE EFFECT OF Mo ON THE STRUCTURE OF HIGH Cr-Mo ALLOY IRON, ASM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01,10(5)592-595。(SCI收录)。复相高温合金的结构分析,稀有金属,2000,24(2),106-110。热处理对Ni-Cr-W-Co-Fe-C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金属热处理学报,1999,20(4),26-29。渗碳体结构与变形行为的TEM研究,钢铁研究学报,2000,12(2)60-62。粉末冶金Ni-Cr-W-Co-Fe-C高温合金,矿冶工程,1999,19(4)52-54。变质与热处理对铸造铝硅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热加工工艺,1999,(5),40-41。电厂凝汽器铜管的腐蚀与防护,压力容器,1996, 增刊, 55。Mo对高铬铸铁组织结构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1994,(3),19-23。近年来黄新民老师进行了以氧化铝模板制备纳米阵列材料的研究工作,指导多名研究生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参加项目:“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铝箔阳极氧化工艺研究”,省“十、五”重点项目。发表论文:直流电沉积Ni-Al2O3纳米阵列体系结构与性能,物理化学学报,2003,19(3),265-267。纳米颗粒复合涂层与化学工程的结合制备工艺对氧化铝阵列摸板的影响,材料保护,2001,34(12)28-29。二次阳极氧化方法制备有序多孔氧化铝膜,化学物理学报,2003,16(3),223-226。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横向科研开发工作。主持和参加的项目:ICT准直器与模型研发。康普顿散射扫描仪准直器与模型研发。投币盒烤漆生产线设计。合肥矿机厂热处理车间技改论证。化学镀镍-磷功能涂层技术。烟机刀片材料的研究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