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白,.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现中国知名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编辑本段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李少白,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还写了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收录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书中第8课。编辑本段3、中国电影博士生导师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 2006年7月编著《中国电影史》,系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哇好厉害编辑本段4、李少白:书画家人物生平: 李少白李少白,北京人,原名李伦,唐太宗第47世孙,七十年代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李言,为老一辈革命家之一。其伯父李文杰为著名的考古学家 善丹青、工诗文、喜金石。他七岁学书法,揩书临于颜、柳、欧、赵,草书主攻张旭、怀素、王羲之、孙过庭、贺知章,进修于中央美院。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挥毫。 现任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北京华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成就及荣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获得“国际著名书法家、世界艺术名人”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收藏。 著有《商略》、《硬书要决》等书;社会评价: 李少白擅长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师古不泥,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行楷,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其境界、趣味、笔法,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草书作品静若处子,动如惊鸿,回峰转笔奔放自如,韵态之中蕴藏极致美感。隶书章法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富有很强的韵律感,另外,在金文和甲骨文方面亦有一定研究。他多年来临池不缀,致力于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因面得到名家赞赏和好评。李少白的书画作品选登: 三国演义开篇词 对联 隶书 天道酬勤 鸿图大展 李少白,著名摄影家.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2. 李少白,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浏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