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 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首先表现在它的极高的普及率上。据有关媒体报道:《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在世界最大的“亚马逊”网上书店里,目前有多达102种与“孙子”相关的书目,其中由萨谬尔·格里菲斯翻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的平装本《孙子兵法》最受欢迎(见图),常年位居该书店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事件后,这个版本《孙子兵法》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万册。经常出国的朋友会发现,许多机场的书店柜台上摆满了《孙子兵法》,在候机或候车的场所也能够看到许多人在翻阅《孙子兵法》。 一位著名的美藉华人作家谈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商界人士对中国千年的《孙子兵法》愈来愈好奇,如何利用孙子兵法,成了西方人探讨商场必胜的另一秘诀。走进美国各大图店的商业书籍栏目下,作者不同,内容各异的《孙子兵法》解释与感悟俯拾即是,就连给美国商学院学生讲演时,《孙子兵法》刚被我提起,一个微型《孙子兵法》的小语录已经被美国学生高高举起。” (一)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最近,有一位名叫马克·麦克尼利的专家写了一部《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他谈到:“《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这部书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读者介绍此书时,称《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把“瑞士军刀”,足以应对任何局面。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1982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媒体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有一篇题目为“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的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孙子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 孙子兵法对其他国家的作战理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利德尔·哈特这位“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说:他在20多年中论述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全部体现在孙子的13篇之中。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孙子兵法》思想体系中的原则和方法论文
摘要 :被后世奉为“百世谈兵之祖”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家思想的代表作,其内容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而且作为一部主要论述作战“方法”的经典著作,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具体而言,借鉴价值的挖掘必须首先揭示二者的内在联系,明确借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着力从《孙子兵法》思想体系中挖掘可以借鉴的原则方法、具体方法以及方法艺术;最后,对借鉴的过程进行辩证反思。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Sun Tzu's Art of War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Regarded as the“founder of art of war for a hundred generations”,Sun Tzu's Art of War is the masterpiece of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ists' thought and the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ilitary culture. It not only embodies broad and profound military thought,but also,as a classical work dealing with methods of combat,has inhere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therefore,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ing the space of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r enriching its methodology to reveal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 the abov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rt of War from principles and methods,specific methods,and art of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 Sun Tzu's Art of W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ology innovation;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意义早已超出军事着作的范畴,其思想已被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广泛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不例外,同样能够从《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存有内在的联系。同时,由于《孙子兵法》在思想上具有层次性,呈现出战略思想与战术思想的统一,因此,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其原则方法的完善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具体方法和方法艺术的优化上。
1、《孙子兵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关联性
1. 1 《孙子兵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均具备方法论属性
继承与借鉴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路径,但并非所有的传统经典都可以借鉴、便于借鉴。从这一层面讲,由于《孙子兵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均探讨“方法”问题,均具有方法论属性,因而使借鉴成为可能。《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思想可以直接嫁接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如“知己知彼”和“因地制流”的原则方法在思想信息获取中的运用; 而即便不能直接移植的方法,也可以经过挖掘、引申、转化之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将“妙算”思想引申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方法,将“击虚避实”中的“虚”与“实”分别转化为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和抵制心理; 同时,正是由于其方法论属性,《孙子兵法》呈现出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方法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部分吻合,大体可以概括为原则方法、具体方法和方法艺术三个层面,还可以划分为认识方法、实施方法与管理方法三个层面,因而大大增强了《孙子兵法》的借鉴价值,为多层次、多角度借鉴奠定基础。
1. 2 《孙子兵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均以人的活动为关注焦点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其实践目标在于指导一方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它所关注的焦点并非战争本身,而主要集中在与战争相关的人以及人的活动上。例如在论述预测战争胜负的“五事”与“七计”中,人的因素占据了绝大多数; 在战争进行中,则要求坚持“上兵伐谋”的战略原则,将人的谋略作为赢得胜利的“法宝”,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从而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与此同时,《孙子兵法》对人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以人为主”上,还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即不仅要挖掘和培养人,发挥其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关心和爱护人,做到“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以人作为指导对象,以人的智谋的发展为关注焦点,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样以人为实践对象,以人的思想行为转化为关注焦点[1],这种相似性,为深入借鉴《孙子兵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孙子兵法》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
2. 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
“先胜”、“全胜”、“变胜”是《孙子兵法》所追求的三大战略目标,但从动态操作的角度来讲,却是十分宝贵的原则方法,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并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其中的许多观点能够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重要补充。
2. 1. 1 先胜后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孙子兵法》“先胜后战”思想的集中体现,即参战一方要从自我出发,充分准备,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之后再发起或参与战争。具体而言,“先胜后战”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先知,先算,先备,先机,先势”[2]五个方面,而在辩证考量的基础上,将“先胜后战”思想作为原则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方面启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实践时,应当推动教育准备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即注重教育信息掌握的精确性、完备性和时效性,并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物资准备; 进而对教育过程及效果展开科学预测,并将理论预测与实践调整相结合; 想方设法在教育过程开始前抢占教育先机; 营造容易使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态势,从而达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要求。另一方面,“先胜后战”的原则方法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准备与实际教育行为的关系,事实上是“慎教”原则的一种体现,即教育活动必须谨慎开展,必须在有科学、系统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否则,那些未经准备的教育活动可能不仅不会产生正面影响,而且还会带来负面作用。
2. 1. 2 求全致胜
求全致胜的原则方法引申自《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层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目标之“全”.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认为战争应超越战争本身,实现“不战”.具体而言,即要“全国、全旅、全军、全卒、全伍”.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应当超越教育本身,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相呼应,树立“不教而化人之心”的目标,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自主接受教育信息。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策略之“全”.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战争方法运用策略,将方法划分等级,指出“伐谋”、“伐交”等柔性方法为“上策”,而“伐兵”、“攻城”等刚性方法为“下策”.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不教而化人之心”的目标,应借鉴上述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是实现方法运用顺序的梯次化,针对不同教育情境建立相应的方法选择机制; 二是使各类柔性手段发挥主要作用,将刚性手段作为补充; 三是要最大程度实现“不教”,即要大力开发隐性教育方法与自我教育方法。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效益之“全”.在孙子看来,“伐谋”与“攻城”相比,之所以为上策的原因之一在于前者代价小但效果明显,能够实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战略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注重方法运用的效益,尽可能采用代价小但效果好的方法。
2. 1. 3 变中取胜
《孙子兵法》十分强调“变”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以变制胜,变中取胜。这一思想与当前以快速变革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相契合,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具有借鉴价值。具体而言,变中取胜的原则方法主要概括为三层含义: 其一,孙子曰: “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启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寻常之方法,通过“出其不意”之策激发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接受兴趣。其二,孙子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启示教育方法不能随意变化,要“因地”“因敌”变化而为之,即要跟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环境采取相匹配的措施。其三,孙子曰: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并要从“奇正变化”实现“奇正相生”.在这里,所谓“正”可引申为正面、传统的教育方法,“奇”可以引申为多样、新颖的教育方法,而所谓“奇正之变”、“奇正相生”即要实现传统与新颖之间的深度结合与相互转化。具体而言,新旧两类方法应实现优势互补,在运用过程中,既要出新出“奇”,又要避免因单独使用全新方法而使受教育者产生突兀感与质疑感。
2. 2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
《孙子兵法》中诸多战术思想可以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但鉴于部分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有的成熟方法相统一,因而,这里只借鉴一些富有新意的思想,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创新。
2. 2. 1 “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构建思想信息“试探获取法”
思想信息的获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孙子兵法》恰为我们提供一套较为新颖的信息获取法,孙子曰: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策之,作之,形之,角之”可分别简述为判断分析、引导挑动、假装示形、试探进攻四个动作,将这一策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中,可简要概括为“试探获取法”.它综合了观察法和调查法的有利因素,但又与二者相异,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策之”与“作之,形之,角之”相结合,即实现理论分析与实地操作的统一,并从四个角度对教育对象进行试探,从而保证信息获取的全面性,也从不同侧面相互验证所获信息的精确性; 其次,试探法的运用要求达到“形人而我无形”的理想状态,因而,信息获取活动可以有效避免“打草惊蛇”,降低教育对象的防卫心理。再次,由于试探活动本身的特性,更容易将受教育者思想深处的矛盾和问题暴露于教育者面前,为彻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 2. 2 “故兵之情: 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创立 “情境激励法”
孙子曰: “故兵之情: 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即士卒在不同的外部情境中,会产生与之相应的心理状态: 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拼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激励方法,即通过创设相应的外部环境来激励受教育者。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研究也证实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激励作用,认为: “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映,只要改变外部的操作条件,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3]45在辩证吸收这一思想合理性的基础上,应当认识到,环境的改变涉及纷繁复杂的变量,可控性和操作性较弱,因此不妨将环境缩小为情境,通过操纵若干可控变量,创设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形成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群体氛围,以达到相应的激励目的。事实上,孙子也是从“围”、“不得以”、“过”等具体情境来阐释这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情境激励法是一种综合激励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需要在情境中结合传统的奖惩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等,因而对受教育者的激励作用是经过多重强化的.。
2. 2. 3 “围之,攻之,战之,分之,逃之,避之”: 改进“冲突化解法”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冲突化解思想,孙子曰: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在用兵作战时,我强敌弱则可直接“围之,攻之,战之”,势均力敌则需设法分散敌人各个击破,敌强我弱则要避免与之正面对抗。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冲突时也可以采取相似的三类操作模式。即在教育主体能够调动的力量较大,而冲突较小时,要果断处置,迅速化解; 在教育主体力量有限,而冲突态势复杂时,应当重视分解冲突,使冲突化整为零,进而依次解决,或在有条件时直接抓住冲突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化解,切不可平均分配力量; 在教育主体的力量严重不足,而冲突来势凶猛时,应在制止冲突进一步蔓延的前提下,尽可能不与之正面交锋,而采用迂回策略。例如,教育者并不直接对过错一方批评教育,而是先安抚双方情绪,并寻找恰当机会邀请亲友等进行劝导,待其思想有所转化,再采取下步行动。
2. 3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
《孙子兵法》不仅揭示了战争所内含的客观规律以及应对战争的一般套路与方法,而且结合前人用兵智慧将方法运用提升至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因此,其英译名为“The Art Of War”,即“战争艺术”.具体而言,《孙子兵法》中的“势”论最能体现其艺术境界,而“势”又体现在“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个方面。
2. 3. 1 巧用“分数”---依靠组织编制施展借力育人的艺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需要面对人数众多的受教育者,如果单靠教育者个人的力量承担全部教育工作,是必分身乏术,顾此失彼。因此,如何化解“少”与“多”的矛盾,时刻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孙子兵法》同样注意到在将帅用兵中遇到的类似矛盾,并提了解决办法: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即将帅应当学会运用组织制度,进行分级编制,递相统属来治理军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就是要熟悉自身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组织及其运用模式,从而借助组织成员的力量展开教育活动,实现借力育人。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教育者要重视发挥班委、团委、党支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及其相应学生干部的影响力; 也要重视探索学生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关注“意见领袖”或其他有较强号召力的人物,优先转化其思想,进而推动其发挥自身影响,带动周围同学思想的积极转化[4]; 同样,还要重视发挥家长、社区等校外力量展开教育。
2. 3. 2 妙用“形名”──改善信息传播提升沟通实效的艺术
良好的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一把利剑,但在对象人数众多,性格各异的条件下,要实现准确、顺畅的沟通并非易事,需要教育者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应的沟通手段与技巧。孙子曰: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认为,只有因地制宜的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指挥,才能够达到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的境界。事实上,沟通与指挥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一方面,如上所述,《孙子兵法》就提出了巧用“形名”的思想,曹操将其注释为: “旌旗曰形,金鼓曰名。”孙子也引用《军政》中的观点说明“形名”的具体用法,曰: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 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即通过刺激听觉与视觉两种知觉,来促进指挥信息的有效传递。这启示教育者在沟通时,工具的选择应多样化,尽可能使沟通对象的不同知觉器官都能接受到教育者发出的信息,从而发挥各类知觉器官的信息接收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多种沟通手段运用的主次与方向问题。既要根据沟通情境的不同选择主要与次要手段,又必须保证多种手段作用方向的一致性,正如孙子云: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2. 3. 3 善用“虚实”──探察薄弱环节寻找教育突破口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受教育者思想的转化,犹如攻打一座处处设防的坚固城堡,如果集中力量进攻其重兵把手的城门或其它防御工事,必定事倍功半,即便攻克也是损失惨重。因此,必须善于寻找相应的突破口,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以瑕投卵”的效果。而孙子曰: “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即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正确处理虚实关系。具体到操作层面来讲,则要“避实而击虚”.也就是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受教育者之“虚”,避开受教育者之“实”,在容易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地方下手。这里的“虚”即我们所探求的突破口,它既可以是某一受教育群体中容易内化教育思想的个人,通过首先转化他们的思想带动整个群体思想的快速转化; 也可以是某人思想体系中与教育思想相契合的部分,通过以这部分思想为切入点,进而转化其全部思想; 还可以是一个群体或个人对教育思想的防御心理有所松动的某一时间段,通过把握时机,迅速介入,有效转化受教育者思想。
3、借鉴《孙子兵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辩证反思
3. 1 在充分认识《孙子兵法》内在局限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孙子兵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在借鉴其思想时,不仅要大胆取其精华,更要注重识别和剔除其思想局限,正如孙子在文中所指出的: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即在看到事物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劣势所在。对于《孙子兵法》的局限性而言,首先要看到其哲学思想的朴素性,特别是其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如孙子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过分夸大了将帅的作用,这类思想决不能被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纳。其次,要看到其立论的根据在于维护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其思想中存在一些愚民策略。如孙子曰: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而目的在于达到“使之无知”,这类方法策略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再次,要看到《孙子兵法》毕竟为一部兵书,提出的全部思想均针对战争这一特殊环境,许多方法在和平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适用,如孙子提出“以诈立”的恶意欺思想,通过“用间”获取信息的思想等,有些甚至涉及到违法犯罪,切不可直接借鉴。
3. 2 在充分掌握《孙子兵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借鉴《孙子兵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必须尽可能尊重原着,如果脱离原着,或错误理解原着思想,即便生发出精彩的启示,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也就无借鉴可言。但与此同时,借鉴的过程也绝不能总是从起点开始,而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而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前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孙子兵法》的借鉴,着力弥补前期研究的缺失,修正借鉴中存在的明显错误。事实上,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角度借鉴《孙子兵法》的相关成果相对较少,研究缺乏系统性,因而尚大有空间可为; 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它学科对《孙子兵法》进行借鉴的成果中汲取营养,即进行适度的“二次借鉴”.例如,当前对《孙子兵法》思想借鉴最多的非经济管理领域莫属,《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孙子兵法〉的管理学阐释》等书籍层出不穷。因此,可以从这些成果中关注《孙子兵法》对营销策略、管理方法、商战谋略等内容的启示,进而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关联,以寻求可借鉴之处。
3. 3 在充分赋予《孙子兵法》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孙子兵法》诞生于2 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必须将鲜明的时代特征注入其中,因为借鉴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赋予《孙子兵法》以时代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其思想的局限性,进而才有可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赋予其时代性,体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与现代科技成果的工具价值相结合,使其方法策略通过现代科技得以延伸。如将“妙算”的信息预测思想与大型计算机或网络“云计算”相结合,通过现代化工具使“妙算”的结果更加精确。再次,要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话语体系阐释并表述《孙子兵法》,例如,将《孙子兵法》中内含的方法体系按照现代方式划分为“原则方法”、“具体方法”、“方法艺术”3类,将“击虚避实”的思想转化并表述为“寻找突破口的艺术”等等。
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格局在向一种新的形态过渡.人类社会酝酿着重大的变革.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陷井的时代,并且强列体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时代,强者将会在很短时间里奇迹般获得成功,弱者也将会被迅速而无情的淘汰出局.当今时代的竞争,不但是激烈的竞争,同时又是一种趋向于无序的状态竞争;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导致冲突的隐患增多,竞争关系充满着更多不确定性,竞争的结果更多不是"全胜"而是"两败俱伤"或"得不偿失".总之,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是在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回报,而是付出更多的难于接受的代价.这种无序的竞争状态,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充满着神话或偏见,充满着迷茫或激情,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在改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习《孙子兵法》更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因为《孙子兵法》是解释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并且展示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通过《孙子兵法》中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思想展示出来,通过蕴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命题展示出来.《孙子兵法》将竞争提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来认识,它将竞争放在更大战略范围上来运作;它关注使用力量的正义性,强调竞争的道德前提;它并不主张简单地从力量正面直接的对抗中,达成战略目的,而是强调潜在地或无形地使用力量,追求"不争之争"的战略境界,尽可能减少力量对抗的损害,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战略结果.这些理念,将会把残酷的竞争导入理性的约束之下,将有目的对抗规范在有序的框架之中,人们根据这些理念,能够正确地设定自己"拿什么争","跟谁争","用什么手段","争到什么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对自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孙子兵法》所倡导的竞争,是一种更为符合人类理性的竞争,它十分适应当今时代的特征,十分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孙子兵法》阐述的"五事":道,天,地,将,法,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也是核心,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浅谈一下,"兵"道与"商"道的关系与启发. 兵道—是指民众与统帅同心,为了实现统帅确定的目标,民众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是指战争相关的因素,是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简而言之,战争的正义性,合法性,合理性.也即是:古人强调的"仁"和"义". 商道—《史记》太史公云:"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此言有理,然非仅富而仁义附焉也,与其曰人富,莫若言循人道方使仁义附之,盖可谓商业之道.即人道是商道. 不管是战争还是经商,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一样,必须首先考虑到"道",必须师出有名,只有这样,你的目标才能与社会的目标一致起来,你的事业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众的支持,你的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并得到社会回报. 兵道—商道,它的共同核心所在,强调"仁"和"义",兵道要讲正义之战,正义之师,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使士兵浴血奋战,才能获取战争的全胜. 而商道最重要的要讲信誉,信誉是生命,是财富.遵循做人的道理,以仁,义为准则,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基业长青.因此,兵道也好,商道也好,都要遵循"道",都有一个规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35 浏览 5 回答
226 浏览 5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291 浏览 2 回答
305 浏览 5 回答
254 浏览 3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207 浏览 5 回答
239 浏览 5 回答
214 浏览 4 回答
181 浏览 5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347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