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七七很喜欢金子美玲,喜欢她朝向明亮那方的理想:“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瞩目阳光,拥抱温暖,传递温馨,创造美好,一直是我的职业理想,也是我矢志不移的追求。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我一直在努力,在蓄积,在等待那个华丽的转身。2015年,我参加工作的第18个年头,评上中学高级职称后,纠结着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前行时,我遇见了风靡全国且风头正劲的新教育,遇见了我们新沂市“乡村教育家”成长团队。三天的海门学习,颠覆了我的教育理念,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不断的充电与思辨之后,我忽然茅塞顿开:做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我开始了更深层的思考,更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带领学生过不一样的语文生活,就是我对新教育的致敬,为“乡村教育家”的献礼。 首先,我着手制定班级读书方案。方案不能空,更不能高,而应该目标适中,措施得力。为了便于方案的落实,我还让学生出谋献策,参与读书方案的制定。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最紧张的备考日子里,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初中阶段最“不合时宜”的读书“自救”,让书籍实施对灵魂的拯救。我们开通了qq空间,每天由我发布经典诗歌、名家名篇,学生可以随时线上阅读,摘抄做笔记。在一些同事和家长的印象里,学生到了初三应该淹没在题海里,我的另类做法显然与他们思维“定势”不符,于是,就有老师和家长质疑,说我这样做会误了孩子。但是,这些质疑,比起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自信和成长的快乐,并没有“赢得”我足够的“尊重”。我们依然在书籍的世界里狂欢。 在应试的紧张与局促情境中,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收获读书的快乐和幸福。从开始的强制约束到后来的自愿阅读,很多学生用行动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在阅读中,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知晓了做人做事的方法,也开启了智慧与思维的大门。一年的阅读尽管呈块状,甚至是碎片化,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书籍的渴望,以及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学习促进和精神影响。毕业后,几个读了高中的孩子回学校看我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到当年那些美好的日子。那些师生共读的文字,语文课上经历的点点滴滴,尽管很小,都是美好的细节,让人感动和怀念。一个女孩说:“老师,我还想再上初三,还想你教我们语文。”多可爱的孩子啊,多么美好的启示啊:珍惜当下,就会遇见最好的自己!孩子们真诚的倾诉更坚定了我带着孩子们读书的决心和信心。 2016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怎样让初一新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走好少年人生的第一步,我必须认真思考并有效处理这个难题。说是难题,因为我所在的农村初级中学里,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类似散养的状态让他们年龄不大,就养成了一身坏毛病。但抱怨显然于事无补。我决定从打造一个特色班级开始。于是,我们创建了“小荷班”,想通过“小荷”班的建设打造有特点的班级文化。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成为农村初级中学唯一一个市级首批“十佳完美教室”。在这间教室里,我结合教材规定的必读名著和课内选文,在所带的两个班级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和“一本带多本”的阅读,力争打通课内和课外,涵养学生性情,获取人生智慧。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自己必须是个领读者。我一边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家”团队的课程研修,一面和学生同步阅读。我们读教材规定的必读名著,一起读《萧红传》《苏菲的世界》《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苏东坡传》,我们读海子,读顾城,读舒婷……这些经典美文,超越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自然在孩子们的心里投下了鲜明的印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虽不能出口成章,但是,只要捧起书来读,并坚持读下去,总有一天,他们会有收获,并为自己的坚持阅读而庆幸。 不能指向写作的阅读是低效的。我把自己参与课程研修的读写收获分享给我的学生,引领他们一起写作,努力过有读有写、有滋有味的饱满生活。写随笔,是我们在班级开展的第一次写作尝试。我只是让他们放下包袱,不受约束地记录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不用考虑字数,也不考虑章法,只要真实就行。唯一给学生规定的就是,文章的标题,要用“章回”体的形式,上下两句字数一样,前后对称。 写随笔,记述班级故事,意义再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对于有点写作基础的学生,写随笔还不算太费劲。可是,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写一篇随笔也就难似上青天了。一开始,上交随笔时,总是缺这个少那个,我就跟在学生身后不断地索讨。我不批评,但原则问题绝不退让。实在讨不来,“黔驴技穷”的时候,我就允许几个孩子暂时不交,让他们先去模仿。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每当想起这句话,我都明白自己有责任引领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与以往不一样的语文,让孩子发现语文的可爱与美妙。 读写活动是教室里推动生命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为了推动班级的读写走向深入,2016年10月,我们创建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小荷书苑”。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发布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随笔、写作练笔、读书分享、班级故事等,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在互相感染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读写中受到了感染,找到了自信,丰富了阅历,锤炼了思维。目前,我们的随笔文字已经积累了近20万字。 当然,我们也遭遇成长的瓶颈。这个时候,考验的不光是我们的勇气,更有我们的定力。因为每周有两次随笔写作,而优秀稿件是需要孩子或者家长帮忙打印的,有不少老师认为学生把大量的家庭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耽误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我很纠结,一度陷入了苦恼之中。毕竟,作为班主任,我要解决各个学科之间出现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各科的学习,我把每周两次的随笔写作改成了每周一次,有时候摊上考试一些特殊的事情,随笔可以被搁浅。八年级期中考试过后,我发现不常写随笔,很多孩子的文笔干涩、思维迟钝了,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往日。怎么办?“被人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是世界的常态。”是的,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失去生命的方向和目标,你需要的能量,永远没有你们感受的那么多。这样想着,我们又开始写起来,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好自己,世界自然会给你一个拥抱;我相信读书写作会让我们看到成长的光亮…… 和取悦别人比起来,我们更应该取悦自己。这是性情的磨砺,更是精神的成长。最近一年里,我开始研究名师名家课堂,经常读丁卫军、肖培东、王君老师的教学专著,也从他们的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中得到启示。在阅读中,我不断学习他们的课堂操作,研习他们的教育理念,并且立足学情,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在个人读写的专业化成长中,我也初步尝到了读书写作带来的快乐。 2017年12月,我在南京参加语文研讨活动,幸运地结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在丁老师的热心推荐下,我加入了全国新教育星火教师团队,和一群有语文梦想的教师组成了语文生命发展共同体。每周按时提交作业,月末主动总结完成星火月报,15号的线上研修,成就了我最踏实的生命成长。 近两年,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我开始主动走出去,开阔视野,努力发展自己。河北徐水的语文湿地年会,江苏南京第三届、第四届“苏派作文”的研讨,常州语文活动,南通部编教材经典诗文同课异构,河南永城名师课堂,安徽淮北师范大学,一次次行走,一次次学习,我整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丁卫军、刘恩樵、徐飞等名师大家的课堂实录,认真的写好每一次课评。在整理学习中,我收获了智慧,也收获了自信。我开始认真反思课堂、学习写作,尝试向编辑部投稿。一年来,有两篇文章入选丁卫军老师编写的个人专著《简约语文公开课》,一篇微写作指导文字入编丁老师《微写作指导手册》,5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师道》《徐州教育科研》《初中教学研究》等刊物;“农村初中师生共写随笔的开发和实践研究”获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已经正式进入开题研究阶段;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中心与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好老师”评比活动中,荣获2018年首届中国“好老师”称号;“新作文杯”全国第三届作文教学“创课”比赛“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向着明亮那方,我看到了照亮我前行之路的那抹亮光。 抓住一切机会成长自己,在每一次的学习中提升境界,促成智慧和心性的“双丰收”,最终打造美好的教育人生,已经成为我的自觉。2018年6月2日,我再次自费来到南通市通州育才中学,目的是与慕名已久的“苏语五人行”成员见面,系统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的教学智慧。 我这个“丑小鸭”与心中的语文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最大收获,是我见证了他们对语文全身心的爱,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刘恩樵老师的“全语文教育”,丁卫军老师的“简约课堂”、“丰美作文”,柳咏梅老师的“可爱语文”,梁增红老师的“简洁语文”,他“让语文走在回家路上”的种种努力,王益民老师的“语文群领域”,无一不是多年研究与实践相融通的结合。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明白,生活是语文,语文教师更是语文,课堂诞美景,与大师的对话更能促进精神的成长。 在追寻语文美好之路的历程中,我也享受着语文带给我这个普通农村语文教师的幸福和温暖。2018年12月7日,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丁卫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简约语文”阿湖基地如期揭牌成立了。相信在“简约语文”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我们全镇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我爱自己的乡村语文教师身份,我爱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写作的生活。说它清贫,其实富有;说它简单,其实丰富;说它辛苦,其实快乐。也正因为语文给了我太多的馈赠,当很多人执着进城的时候,我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扎根乡村的普通老师,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把职业当成事业来经营,永远向着明亮的那一方,痴情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