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全能(decathlon) 田径运动中全能运动项目的一种。是由跑、跳、投等10个田径项目组成的综合性男子比赛项目。田径全能运动曾经历过多次演变和不断增大难度的过程 。 在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 就举行过古代五项全能运动 [1]。 1904年经修改内容,将男子五项全能列为现代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从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开始,又列入由瑞典人首创的、分两天举行的男子十项全能的比赛项目。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取消男子五项全能,只保留男子十项全能的比赛,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男子十项全能比赛是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城召开的第三届奥运动会上开设的。当时十项全能的项目有;100码(米)跑、推铅球、跳高、880码(804.60米)竞走、掷链球、撑杆跳、120码(118.87米)跨栏、跳远、掷壶铃和一英里(米)跑。这仍与今天的项目有较大的区别,参加这一届比赛的选手有六名,其中五名为美国人,但唯一的外国选手英国的爱尔兰人托马斯·凯利却战胜了全部的美国选手,以6036分获得了金牌。参加十项全能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在两天内按顺序完成十项比赛。第一天:100米跑 、跳远 、铅球 、跳高 、400米跑;第二天 :110米跨栏 、铁饼 、撑竿跳高 、标枪 、1500米跑。比赛成绩是按照国际田径联合会制定的专门田径运动全能评分表,将各个单项成绩所得的评分加起来计算的,总分多者为优胜 十项全能选手的得分基于他们在每一项比赛中的表现,最后总成绩最高的人获胜。因此运动员只有每项比赛都有上佳表现而不是偏重一项才能最终获得冠军[3]。 实际上,人们设计了复杂的计分系统以保证在一项比赛中占尽优势的运动员的得分不会高于在几项比赛中成绩都较好的运动员。每一项比赛的得分都取决 于该项目的评分标准,奥运会根据世界纪录制定出一个得分对应表格,由选手的成绩在表格中换算成分数,然后相加得出总分。编辑本段项目历史在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举行过古代五项全能运动。1904年经修改内容,将男子五项全能列为现代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从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开始,又列入由瑞典人首创的、分两天举行的男子十项全能的比赛项目。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取消男子五项全能,只保留男子的比赛,一直沿用至今。 十项全能从1922年开始有世界纪录,项目至今没有变化,但计分方法几经变动:有1920、1934、1950、1962和1986年五种计分法。1972年开始用电动计时。计分法每次变更都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和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现在比赛使用1986年计分法。 1923年一1934年,十项全能成绩在6000-7000分阶段。这一时期杰出的选手有美国的奥斯本、芬兰的于尔耶莱等。 1936年一1960年,十项全能成绩在7000-8000分阶段。1936年美国选手两次刷新世界纪录,成绩为7254分。1952年达到7592分,1960年世界纪录达到7981分。这一时期,前苏联选手后来居上。1961年一1980年,十项全能达到8000分以上。 进入90年代,十项全能迅猛发展,世界纪录达到8891分。 2001年月28日,捷克选手塞布尔勒在福拉尔贝格进行的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中,以总成绩9026分,打破了同胞德沃拉克保持的男子十项全能世界纪录。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捷克的罗马内-谢布尔勒获得了8893分,向9000分大关冲击,迈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编辑本段比赛环境男子十项全能由田赛和径赛组合而成10项的比赛项目。径赛场地标准田径跑道为400米,内突沿外沿半径为米。每条跑道宽米(包含右侧分道线),分道线宽5厘米。跑进的方向为左手靠内场。分道编号应以左手最内侧分道为第1分道。赛跑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跑道从内向外依次是第1至第9号跑道。 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接力的第一棒)项目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男子110米跨栏栏架高度为米;女子100米跨栏高米。田赛场地跳远的沙坑宽至少米,最宽3米。助跑道宽米,长至少40米。跳远起跳板前沿至沙坑远端的距离至少10米。跳高落地区至少长5米、宽3米。助跑道最少为15米,呈扇形。跳高架两立柱之间距离为米。撑竿跳高的落地区,至少 5米x5米,落地区和穴斗两边铺海绵包。助跑道宽米,长最少40米。撑竿跳高架两立柱或延伸臂之间距离为米。 铅球、铁饼的投掷圈外围是金属镶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铅球的投掷圈直径米,铁饼的为米。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木质抵趾板,用来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运动员可以碰抵趾板内侧,但不能碰其顶部。标枪投掷区是一条宽4米,长约米的助跑道。助跑道两边有两条宽5厘米的边界线,其顶端为金属或者木质的弧形投掷弧,线宽7厘米。 在所有投掷比赛中,落地区都是草坪或者其它能留下印记的物质构成的平坦扇形区域。每一个扇形区由5厘米宽的白线分开(白线5厘米宽不包括在落地区之内)。铅球和铁饼比赛的落地区的扇面角度是度,标枪比赛约为29度。铅球为实心铁、铜或者其它任何硬度不低于铜的金属制成。外形必须是球形,表面必须光滑。铁饼的饼体为木制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周围镶上圆形的金属圈。铁饼的两面必须相同,平滑,饼心是平的,从金属圈边缘弯曲处至饼心边缘应是直线倾斜。 标枪分枪身、枪头和缠绳把手。 枪身是光滑的金属杆,两端逐渐变细。枪头是固定在枪身前端的锋利金属尖。枪身表面及枪尾必须自始至终平滑,把手包绕枪的重心,把手表面应为规则的不光滑型,标枪的所有横断面应为规则的圆形。编辑本段比赛规则十项全能比赛时,除采用各有关单项规则外,尚有下列特殊规定。 ①径赛项目抢跑3次取消该单项比赛资格,但仍可参加其余项目比赛;田赛中的跳远和投掷项目每人只有3次试跳、试掷机会。 ②比赛中途,如任何一个单项弃权,则不得计总分和名次。 ③凡需计风速的单项成绩,每秒平均风速在4米以下者,其纪录可予承认。如风速超过每秒4米,仍可按总分计全能名次,但不能作为正式全能纪录。 ④全能运动中的径赛项目采用电动计时或人工计时均可,但不得混合使用,应分别设置纪录。编辑本段世界记录十项全能从1922年开始有世界纪录,项目至今没有变化,但计分方法几经变动:有1920、1934、1950、1962和1986年五种计分法。1972年开始用电动计时。计分法每次变更都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和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现在比赛使用1986年计分法。 1923年一1934年,十项全能成绩在6000-7000分阶段。这一时期杰出的选手有美国的奥斯本、芬兰的于尔耶莱等。 1936年一1960年,十项全能成绩在7000-8000分阶段。1936年美国选手两次刷新世界纪录,成绩为7254 分。1952年达到7592分,1960年世界纪录达到7981分。这一时期,前苏联选手后来居上。1961年一1980年,十项全能达到8000分以上。 进入90年代,十项全能迅猛发展,世界纪录达到8891分。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捷克的罗马内-谢布尔勒获得了8893分,向9000分大关冲击,迈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编辑本段观赛礼仪和足球一样,田径比赛的很多项目也是在可容纳数万人的大型体育场里举行。不过由于某些田径项目的特殊性,看台上的观众在观看田径比赛时,并不能像看足球比赛那样从头到尾疯狂地呐喊助威。 友善对待对手运动员 掌握规律为运动员喝彩 不得以过激行为干扰运动员比赛
高级职称晋升论文答辩材料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 大家好! 我叫****,是****县****中学教师。 一.基本情况: 我1999年6月毕业于****,8月分配到****,至今工作年限15年。2005年自考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2008年5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任现职年限6年。任现职以来主要从事初中语文、历史等教学工作。近五年专业技术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 二.教育教学成绩: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自己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用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来定位、设计课堂教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用活泼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中走在了前列,自己所任班级的成绩在学校和教体局的统一检测中一直名列前矛,任教以来,多次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学,2011年所承担的送教下乡课被县教体局评为“优质课”。同年被县教体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自己的论文《关注课堂生态 焕发教学活力》2012年11月发表在《现代语文》上; 2013年4月论文《课改下的反思、感悟、成长》发表于《甘肃教育督导》。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参加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以中青结对等形式指导过四五名教师,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三.论文概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多次到中小学听课,对其间的所见所闻感触颇深,试着从生态观的角度去评价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从而得出课堂要充分张扬个性,要有原生态教学。2012年11月在《现代语文》上发表了论文《关注课堂生态,焕发课堂活力》。 在文中,我认为许多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是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是从众与退缩,我认为使课堂回归原生态,应还学生个性的张扬,维持学生良好地学习生态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善意的目光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目标,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差异,使得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都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这是语文真正调动全体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因材施教”,我认为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这一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现代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体现为了解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三,找回自我。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权威、知识权威的约束,不得不牺牲自身的个性,迎合各种规范和标准,从而失去自我。我认为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正常学习行为。在学习中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认识速度自觉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并且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监督而没有抵触情绪;第四,自主发展。课堂上学生发展自主的前提是没有时时处处的约束和无休止的说教,自主发展应有两层含义,一为自主,在课堂上主要指学生自主学习,但绝不等于自学,他是一种全方位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体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二为发展。既包含全班学生的整体发展,又包括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自主发展它在课堂上存在的前提是要受一定的规范、环境的约束,即学生要受到教师的约束和辅导,受到来自于同学、教材的良好影响,接受评价和监督,从而保证自主发展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结合他们的经验及我在课堂中的探索实践,于2013年4月在《甘肃教育督导》上发表了论文《课改下的反思、感悟、成长》。在文中,我认为: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平起平坐,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 3、在课堂中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而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在课堂中不管采取哪种调动方式,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教材、教法,以及师生关系,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向课外延伸要有“度”的限制,教法上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使学生真正处于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适时的介入教学。 5、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把握好课堂的讨论环节,一定要对讨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调控。 四.本人开展教育教学的思路、设想和计划。 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课堂教学体现了扎实、稳重,创新的特点;关注点转向了关注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模式也逐渐抛弃了师讲生听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努力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本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以下的思路和设想: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2.向40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深入课改,让课改理念细化渗透到课堂,继续深入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熟练掌握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生成上下功夫,针对不同学生、教学内容,重点精研教学方法,通过反思、交流、总结、升华,摸索、组合基于课改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形成、发展适合自己的、本校的教学特色。 4.积极创新,在教学中尽其所能,科学、积极的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科学设计、合理利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激情,努力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积极参加课题的研究。 虽然自己在工作中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本人总觉得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243 浏览 3 回答
261 浏览 3 回答
104 浏览 5 回答
143 浏览 2 回答
239 浏览 3 回答
83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7 回答
310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5 回答
229 浏览 6 回答
183 浏览 6 回答
128 浏览 5 回答
177 浏览 2 回答
129 浏览 3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